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想和 《社科纵横》2009,24(11):104-105,108
新时期的生育实践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大挑战。生育实践急需科学的生育伦理原则的指导。生育伦理原则是人类在生育领域里不能离开的禁止性规定。实践证明,科学的生育伦理原则主要包括:责任、价值、平等、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方建新 《浙江学刊》2001,(4):129-133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礼记>认为"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就是说,婚姻的目的是有序生育,是为了人类的某一群体即家族在肉体与精神两个方面后继有人,绵延不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传宗接代".这是中国古代总的最基本的生育观念.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人不能生育,是最大的罪错.本文对宋人的生育观念和在这一观念指导下采取的措施方法,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家庭生育情况作了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结合 2 0 0 2年“北京市个人生育意愿问卷调查” ,推算目前我市累计出生的独生子女总量与结构 ,描述独生子女生育观念变化的现状 ,分析形成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探讨他们在生育子女数量、性别偏好、婚育时间上的选择倾向 ,以及将对北京市人口发展规模所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女性因生育而中断职业发展是一个常态化现象,就业与生育的平衡通常是诸多女性面临的两难选择.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探讨生育支持措施对女性就业稳定是否有效,结果发现,加强对女性权益保障的法律支持、 保障女性生育期间的经济支持和孩子照料支持等,对女性因生育中断就业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5.
耿长泉 《学术交流》2003,9(3):118-120
生育人口规律是生产方式运动经济规律 ,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及相应的经济制度转变是影响生育人口增长、转变的决定因素。手工生产方式决定传统自然的生育人口转变和发展的规律 ;机械化生产方式决定向人口少生多育转变和发展的规律 ;自动化生产方式决定计划生育人口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分析北京市户籍人口生育水平、育龄妇女孩次结构、独生子女比例、婚配模式、人口迁移和生育意愿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北京生育政策调整对出生人口规模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人口放开单独对北京新增出生人口的影响非常小,2020年以前每年对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规模的影响在1万-2万人左右,远远低于迁入人口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姜振华 《浙江学刊》2002,(2):212-215
生育被认为是构成现有社会性别安排的逻辑起点 ,因此它对于妇女的意义是重大的。由于主流话语对妇女作为生育载体的再三强调 ,使得生育变成社会性别关系对妇女的限制 ;但另一方面 ,妇女也在积极寻求各种积极的策略及模式 ,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在当代中国 ,由于计划生育、社会性别关系等因素的变化 ,农村妇女在生育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本文选择山东省荷泽市的闫村妇女为研究对象 ,通过观察法和深入访谈 ,分析了闫村妇女生育选择的变化以及她们在生育中所采取的自主策略 ,借以反映农村妇女在生育观念上的变化 ,以及她们如何在生育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潜能。  相似文献   

8.
于萌 《浙江学刊》2023,(1):117-126
生育支持政策是由多重政策工具组成的政策群,其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单一政策工具的效力,同时也受到不同政策工具间衔接与组合的影响。在我国亟需构建“三孩”配套生育支持政策的背景下,通过对生育支持政策工具运行逻辑的理论解析和韩国生育支持政策失灵的现实镜鉴,结合我国制度情境,从明确生育支持政策的综合性目标、关注政策工具的差异化效力和组合效果、营造生育友好型政策环境三个方面为完善我国的生育支持政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2年"北京市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和2006年"北京城市独生子女和双独家庭生育意愿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重点分析了在"独生子女政策"、"双独生育政策"的双重影响下,进入始育阶段的独生子女特别是双独家庭在生育数量、性别偏好和生育时间方面的意愿选择,探讨独生子女生育观念的变化、可能的行为选择对未来北京市人口变动产生的影响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豫东和豫西南农区的农村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农村青年生育观念的演变存在与经济发展相悖的现象,接着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围绕生育越轨行为的理性博弈变化过程,指出双方经历了由对抗到“合谋”的转变。然后,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村青年生育观念演变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强化农村青年树立少生优生的科学合理的生育观念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生育政策6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生育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社会、经济、政治、资源、生态环境等综合战略利益出发,同时考虑到大多数群众的接受程度,对所有人口的生育行为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本文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口生育政策演变做了反思性回顾,并对国外相关人口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未来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未婚生育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情:杨某是某公司出纳员,和男友未婚同居,2008年8月怀孕。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孩子出生,杨某和男友都没有进行结婚登记。2009年7月,杨某去公司要求单位支付相关生育待遇。单位经理称杨某从未交过生育保险费,故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同时认为杨某未婚先育,不符合休产假条件,休假期间按事假处理,不支付工资,杨某也不能享受任何与生育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2334个已育一孩的独生父母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北京市独生父母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并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独生父母家庭在理想子女个数和性别上,期待儿女成双,且女孩偏好在逐步增强.在具体生育意向和生育计划上,由于受到生育观念、生育成本、母亲个体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制约,表现出了较低的生育意愿.此外,在更接近于生育行为的生育计划上,独生父母家庭会有更多的经济考量.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生育宣传力度;关注高龄产妇生殖健康,完善生育补偿制度;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提高独生父母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4.
曹艳华 《探求》2020,(4):85-97
2016年全面两孩新政实施后,出生情况远不及预期。育龄妇女的数量持续减少影响生育总量之外,不想生、不敢生、生不了、没人带、养不起等生育焦虑严重影响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水平。人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人口是人才的基础,人口数量和质量共同影响国力。为此,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指导下,应加强生育婚育观念引导,做好做足各种人口谋划,全面施策、多元参与,合力打造我国的生育友好氛围,遏制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贤 《社科纵横》2005,20(6):193-194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是引导中华民族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所包含的负面影响,进而批判、摒弃这些负面因素,人们才会真正成为生育的主人,人类才会以高度文明的方式繁衍生息,从而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选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庄渝霞 《社会》2008,28(1):138-138
笔者利用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的两次关于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数据1 ,对不同代别2 农民工的生育意愿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在最佳生育年龄方面,旧生代、过渡代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看法没有太大的差异,在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质量、意愿生育性别和生育动机方面,三个代别的农民工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三个代别的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质量和生育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旧生代和过渡代农民工生育意愿三个方面的因素较复杂,其中,受教育程度和生育经历的影响较集中。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只有受教育程度这一变量始终在影响着其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质量和传统型生育动机;从事何种职业影响着其关于情感性生育动机的看法。笔者认为已婚农民工的生育经历对生育意愿所起的作用将为新生代的生育行为提供前车之鉴,通过进一步加强教育和提升职业层次,将为新生代农民工具备良好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姜大伟 《社科纵横》2013,(10):70-75
生育权行使应以缔结婚姻为前提,夫妻行使生育权应以生育合意为基础。在生育合意的形式要件上,应借鉴法律行为理论进行体系构造。在形式上,以书面协议为准。在内容上,夫妻可以就是否生育、生育时间、数量及方式作出约定。在责任承担上,生育合意翻悔一方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基于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独身者的生育权应予尊重,在现行法制体制及框架下,其可通过收养方式实现生育权。未来中国生育立法应从国情出发,统筹保护公民生育自由和规范生育管理,加强国家生殖服务职能,使人口、资源与社会三者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低生育水平对东北三省人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战略决策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基于我国实际具体国情的理性判断。在30多年的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已经进入低生育、低增长阶段。在肯定稳定低生育水平对于我国东北三省人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通过分析低生育水平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以统筹解决我国东北三省人口问题为根本目的,进而促进我国东北三省社会经济的健康、稳步、快速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王文龙 《学术交流》2024,(3):156-169
对中国低生育率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缺乏共识,导致中国人口政策转变滞后,生育支持政策缺乏系统性且力度不足,少子老龄化问题严重。只有深刻认识中国低生育率的复杂成因和发展趋势,才能制定出合理对策,有效化解低生育率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低的生育率使中国人口再生产不可持续,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中国可能须与低生育率长期共存,因此,中国应当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进行结构性改革,将生育率提高到合理水平,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再生产;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口素质,开发劳动替代技术,挖掘国内外人力资源潜力,加快新型现代化转型,实现与低生育率的长期良性共存。  相似文献   

20.
肖琴  王婷 《社科纵横》2022,(5):76-83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Logit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女性生育多胎意愿。研究表明:女性收入与多胎生育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随收入的上升,收入与生育多孩意愿正相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与生育多孩意愿呈负相关;结合女性的工作时间和行业性质,周工作时间较短和处于教育行业的女性具有更强的生育多胎行为;女性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家庭收入以及一孩的性别等都会对女性生育多胎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