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我们文艺理论在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失误 ,不在于重视了这种关系 ,而在于歪曲了这种关系。新时期以来 ,“为文艺正名” ,逐渐纠正了以往的失误 ,不再提“文艺必须从属于无产阶级政治”、“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 ,而代之以“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为文艺正名”并不是否认文艺与政治必然存在的关系 ,而是要纠正以往那种把文艺看作政治婢女的不恰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文艺界在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不少人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不科学”,是多年来文艺出现许多弊病的“根源”,现在不要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这一基本原则问题,我们必须持慎重态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不能轻易地否定。我以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科学的、正确的理论,过去适用,现在也没有过时,革命文艺仍然要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3.
今年八月,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在庐山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文艺和政治的关系。这次讨论会是在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工作总口号之后举行的。到会同志一致拥护党中央提出这一新口号以取代过去的“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旧口号。同时,本着学术问题自由争鸣的精神,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对文艺和政治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意见分歧仍然是明显的,因此,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作为一个学术课题,继续研究和探讨力求得到正确的解释,取得统一的认识,这对贯彻执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发挥文艺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文艺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文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理论问题。从三十年代对“为艺术而艺术”论的批判,四十年代”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个口号的提出,一直到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文艺界一直认为:“为艺术而艺术”是资产阶级的文艺观点;“文艺从属于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其实这两个口号都是形而上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因为这两个口号不仅在理论上违背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学说,而且长期的实践证明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  相似文献   

5.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对于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来说,可以说是“启蒙教育”的第一课。无产阶级的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然而文艺怎样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怎样才能服务得好,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十年来,“四人帮”独霸文坛,推行一整套极“左”的文艺思想,为他们篡党夺权的政治阴谋服务。他们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散布种种谬  相似文献   

6.
编者·作者     
本刊1980年第2期刊登谭福开同志《‘文艺为政治服务’是一个科学的口号——兼与刘亮盈同志商榷》一文以后,刘亮盈同志来信、来稿,申述他在1980年6月5日在《广西日报》上发表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一文与同年8月26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指出“在论述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讲过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是错误的”。本刊将此转告了谭福开同志。谭福开同志后来表示,在与刘亮盈同志商榷一文中,把刘亮盈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是不够科学的,说成“该文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口号是错误的”,“这显然是很不妥当”的。并表示非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六月五日的《广西日报》上,刊载刘亮盈同志一篇题为《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的文章。该文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口号是错误的。其主要观点是: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这样讲过;二、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都不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三、文艺工作中“左”的错误,根源出于“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今对刘亮盈同志的这几个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文艺为政治服务,这是文艺发展史上存在的客观现象。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科学地总结  相似文献   

8.
有人断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核”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坚执文艺从属于政治,亦即片面强调文艺的政治实用功能,偏偏忘了文艺的本性是审美”,其中的种种观点,包括文艺家要改变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观点,“无一不是从坚执文艺的政治实用功能这一内核引伸出来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诚然,毛泽东同志说过文艺从属于政治之类的话,也曾着力论述过文艺与生活的关系这一被某些人称为“外部规律”的问题。对于这些理论问题的是非功过,理论家们早已作过许多认真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所形成的“去政治化”理论“共识”,并未能为评价和指引中国文艺实践和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理想图景。对“政治”概念的窄化认知偏见和“原罪”历史记忆,对文学本体阐释的日趋虚幻化和抽象化,正成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桎梏。当文艺理论已进入较为常态的生存环境以及文艺实践要求理论回答时代问题的今天,应该对二者关系的言说范式做“历史化”与“问题化”的再思考,进而寻求重建文艺政治维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艺与道德     
<正> 文艺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部分,都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同时,它们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有极其密切的姻缘关系。历史上各个阶级都要求文艺宣传本阶级的道德观念,各个阶级的文艺又总是把宣传本阶级的道德观念作为自已的一项重要使命。文艺对于政治和整个社会生活都具有强大的反作用。这种作用,固然可以通过直接反映“政治的得失”来实现,但主要的是要通过宣传一定的道德观念来实现。文艺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显然是文艺理论应该着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古希腊柏拉图的文艺法理和中国古代文艺伦理观念的差异。这一论题的阐述由以下三个问题的讨论展开:(1)柏拉图的“哲学家王”及其法理型政治与中国古代的“圣王”及其伦理型政治,这两种文艺发展的社会背景的差异。(2)文艺是有利于治国安民,还是只会祸国殃民;文艺的本质和属性。(3)文艺与政治的关系。(4)文艺与教育的关系。本文的结论为:艺政相通,艺教合一,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重大策略,也是艺术真正表现真、善、美,达到完美境界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如何解释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对文艺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文艺学体系建构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文艺理论界在什么是意识形态、文艺是不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文艺的本质、文艺如何反映现实、文艺的真实性等重要问题上都一直存在着误区,例如在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上,有人认为意识形态直接反映经济基础,文艺是意识形态之一,必然也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在文艺与政治关系上,有人认为文艺直接反映政治,从属于政治,直接为政治服务;在文艺与现实关系上,有人认为文艺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再现;在文艺真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四人帮”根本不承认文艺有一个真实性的问题。他们认为,文艺作品一旦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表现了某种客观真理,就是大逆不道,就犯了弥天大罪,就要大张挞伐。在这种情况下,常加的一顶帽子,就是所谓“写真实”。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只要被加上“写真实”的帽子,就永无翻身之望。“写真实”论,是“四人帮”加给十七年文艺的重要罪名,属于“黑八论”之一。在“黑八论”中,同“写真实”论有联系的还有“现实主义深化”论,“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它们也都作为压人的帽子和打倒人的大棒,而不时被“四人帮”挥舞。否定文艺创作的真实性,是“四人帮”庞杂的文艺思想体系的重要特点。他们在不同时期提出的许多理论口号和创作口号,都与此有关。不仅所谓“反对写真人真事”、“主题先行”一类口号,公然无视文艺的真实性,就是“三突出”、“三陪衬”一类的戒律,也都无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六年八月,鲁迅继写了《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之后,又写了《荅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以下简称《荅》文),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发表了系统的结论性的意见。这篇重要文章是评价三十年代两个口号的重要依据。但是,二十年来,鲁迅这篇文章的思想却一直被人们曲解着,特别是十多年来,“四人邦”为推行“文艺黑线专政”论,采取断章取义,无限上纲的卑劣手段,更加肆无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文艺理论是以“为什么人”作为理论体系核心的,并着手将文艺的根本问题由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转为文艺的人学问题,文艺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也随之转变为人与人的关系,文艺从本来属于社会客体结构转向人与人的主体结构,为理论的学科内容从社会学延伸到人学、心理学、创作学铺搭了桥梁,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学观念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范畴,它与资产阶级精神人学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胡乔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晚年敢于批评那些“死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公式”的教条主义,突破文艺与政治的一些理论禁区,对“文艺从属于政治”等困扰文艺界几十年的神圣法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反思,诸如提出了文艺与政治性质、任务、社会作用和作用方式不同,文艺不从属于政治,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党对文艺要在艺术所允许的范围里按艺术规律发挥作用,文艺批评不能片面强调政治性等观点,为促进新时期文艺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代中期,上海文艺界发生过所谓“两个口号论争”。这本是革命文艺阵营内部的思想论争,但“四人邦”却硬把这种内部论争歪曲为革命与反革命的敌我斗争。他们假惺惺地称颂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口号,而“国防文学”却被说成“卖国文学”。是什么“彻头彻尾的汉奸文学”,“地地道道的国民党文学”。提出这一口号的周扬等党员作家,则被诬陷为“叛徒”、“特务”、“反革命两面派”。真是歪曲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学科,文艺社会学 1930年代在中国创建, 1970年代末开始“重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文艺社会学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学术范式、学科定位。“文艺社会学”和“社会文艺学”,类似于“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由于文艺社会学的根本特点在于“关系”研究,因此,无论定位于文艺学,偏重于“文艺 -社会”研究,还是定位于社会学,偏重于“社会-文艺”研究,都可统称为文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关系”与“非关系”性,构成“文艺社会学”与“社会文艺学”的根本区别。文艺社会学理论形态,有“传统”与“现代”之别。“中介论”与“传播论”,同属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在多元对话语境中,应该倡导建设“多维论”形态的文艺社会学。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文艺党性原则,结合我国的革命和文艺创作实际,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服务方向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是为“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后来被概括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六十年代,进一步被概括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现在,党中央根据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概括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些口号虽然文字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郑伯农 《中华魂》2012,(11):9-10
回顾100多年来中国革命史和社会变革史,人们可以看到,中国革命、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艺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文学革命"这个口号就是陈独秀在《新青年》提出来的,文章的题目叫《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文学改良”,他的文章叫《文学改良刍议》,后来他也使用“文学革命”这个口号。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任最高领导人瞿秋白是“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他本人还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他曾译配《国际歌》、创作《赤潮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