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郭沫若的现代诗论主要包括“自我表现”说和“自然流露”说两部分内容 :前者认为诗歌是“自我”情感的抒写和人格的表现 ,后者认为“自我”的情感与人格在诗歌中应该是以“自然流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既是应新诗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 ,又是对中西诗论创造性的转化。它对中国现代诗论和新诗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  相似文献   

2.
共犯从属性说与独立性说是大陆法系共犯论中争论不休的课题,共犯从属性说以法益侵害说为基础,而独立性说则主张犯罪征表说。我国学者在分析教唆犯属性时,多对从属性说与独立性说的原始意义有所误解,从而试图对从属性说与独立性说进行折中,形成所谓的“二重性”说。按照传统大陆法系共犯论中的从属性与独立性的含义,从解释论的角度来看,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教唆犯符合共犯独立性说,从立法论的角度,共犯从属性说的主张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先秦“元气”论认为,“气”是宇宙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气”也能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而到汉代“元气”论被发扬光大了,在“元气”论中,哲学与自然科学进一步交融渗透,“元气”论被借鉴和引进到汉代天文学、医学、音乐学之中,“元气”论被王允引入文学理论也就构成了他的禀气论,曹丕将“元气”论和禀气论融入文学批评,构建了他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4.
在发现说语境下,知识曾被视为真理;知识社会学催生建构论语境后,科学知识仍享用发现说语境,但受到科学社会学的“蒸煮”。科学知识社会学完成建构论语境下的科学知识“碎象”,从目前的“碎象”走向“重塑”的核心工作是建立“核心公共科学知识建构过程模型”,借助功能模拟、逐级近似等方法可让“重塑”简化而可行。  相似文献   

5.
摹仿说、表现说和形式说等从不同角度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索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观和迪基的“习俗”论也拓展了艺术本质的研究视野 ,但都没有抓住其根本所在。艺术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其存在、发展和意义旨归 ,必然以人的存在为价值依托。因而把价值观引入美学和艺术领域 ,从价值本体论角度探求艺术本质应成为艺术本质探求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理论 ,即所谓“两结合”论 ,其之所以在对马克思主义诗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继承中有所变异与创新 ,是因为毛泽东的精神深处存留着传统诗学“奇正”说的深刻印记。通过对“两结合”论与“奇正”说的探讨 ,认为毛泽东的“两结合”论 ,既是马克思主义诗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民族化 ,也是传统诗学的“奇正”说的现代化和革命化。  相似文献   

7.
“性灵说”是晚明文学思潮的核心。在学术渊源方面,受到了儒佛心性论的影响,尤其是王学左派心性论所体现出的灵知活泼、道德色彩淡化的特点以及禅宗心性论的主体特征和《宗镜录》心本论。将“性灵”与本体之“心”联系在一起,深化了“性灵论’的内容。心性论对“性灵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过于反观自照,必然限制了作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刘勰是我国最早标举“性灵”的文论家。他的《文心雕龙》不仅在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提出了本乎“性灵”而归于“自然”的文学观, 而且在操作层面上发挥了《周易》的“立象尽意”说, 创立了“综述性灵”与“敷写器象”相济相成的意象说; 发挥了儒道两派的“虚静”说, 提出了在“蓄素以弓朋中”的基础上“虚静养气”、“率情入兴”的灵感论。因此研究“性灵”说, 不宜忽略其开源发流之功  相似文献   

9.
《蒂迈欧篇》是研究柏拉图宇宙观的重要文献,也是其理念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柏拉图联系宇宙的生成对其早期和中期理念论作了修正。这篇的“理念论”主要继承中期理念论的“模仿说”并加以修正,认为宇宙的创造主,即神,注视其自身,以自身为理念,模仿自身而创造宇宙万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戏剧发展史上 ,“戏剧”一词有其原初意义和语义流变历史。这一事实却为2 0世纪的戏剧史研究者所忽略 ,因而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考索不能全面揭示中国古典戏剧的性质。“戏剧”与“戏”、“剧”等词一样 ,具有“扮演”与“游戏”两大意义项 ,但是 ,历来的戏剧起源研究者都关注“扮演”的意义项 ,并由此为中国戏剧溯源 ,而忽略了“游戏”的意义项。这种溯源实际上是在演绎“艺术起源于歌舞”的艺术观念。中国传统的文艺功用论 (诗教 )、 2 0世纪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的文化语境激励着 2 0世纪的戏曲考原者选择“歌舞说”而放弃“游戏说”。“戏剧”的“游戏”意义项正是“戏曲”概念所没有的 ,“戏剧”概念因其巨大的包容性而更能体现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精神与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南北朝后期的颜之推,出生于以儒学传家的文化家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乱世中迭经破家、丧国等诸多人生坎坷之后,开始在人生中形成了努力追求中庸处世的理念。通过对《颜氏家训》考察可知,颜之推在生活中形成的诸多中庸处世理念实质上是他结合自身乱世体会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现实解读。它主要表现在颜之推在政治仕途、生活理念、人生价值观、佛教信仰、文化学术等方面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具体化为"仕宦称泰"、兼顾不偏、"去泰去甚"等世俗化的观念和信条。对中庸处世思想理念的追求使颜之推在"三为亡国之人"过程中不但得以保命兴家,且仕宦不坠。  相似文献   

12.
全面回顾卓炯一生的重大理论贡献,将卓炯经济理论概括为"卓炯学说"。该学说完成了一场由产品经济论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理论革命,推动了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代。卓炯学说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独占鳌头的。我们纪念卓炯百年生日的最好礼物,一是学习和弘扬卓炯学说,建立壮大"卓炯学派",二是设立卓炯经济学奖,充分发挥卓炯基金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子"和"文化思想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文化思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文章分析了孔子时代的社会危机与"和"之重大价值的发现,梳理了孔子"和"文化思想体系的理论架构。作者认为,"和"是孔子文化思想的精髓和统领,"仁"、"礼"与"中庸"是实践"和"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孔子毕生倡"仁"崇"礼"、推行"中庸",致力于"和"文化思想的创造,建构了民族特色鲜明的体系。文章指出,孔子"和"文化思想的巨大魅力在于"以人为本",关注现实,在于创造性地弘扬前代的优秀成果,思考人类的和谐有序、文明发展,其思想精髓对当今人类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诚”是宋明理学和先秦儒家的重要概念。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在他的学说中,尤其在《通书》中,对“诚”多有论及。《中庸》是先秦儒家学派中弘道派的代表作,其中有多处对“诚”的系统论述。从中可以看出《通书》与《中庸》在内容和思想上的承继关系。讨论周敦颐的诚,可以增强我们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中庸思想强调和谐,而军事思想强调争斗,因而把中庸思想和军事思想绝对地对立起来,导致研究中庸思想的人往往忽略孙武的军事思想,而研究孙武军事思想的人往往忽略其中所包含的独特中庸观。文章试图通过对孙武军事思想的研究,揭示其中蕴涵的独特而丰富的军事中庸观。  相似文献   

16.
三民主义论战是抗战时期的独特政治文化现象。论战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契机。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论战中系统化,同时又受到论战的影响,带来理论自身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中庸辑略>系朱子删定石(敦山)<中庸集解>而成,原本辑录的十先生<中庸>说被芟节多达134条,比例几近30%.经此"再造"的版本异同,固已不同于一般而论的版本文字差异,而宜视作删订者的主观故意行为.本文采用文献考证、数量统计等方法,结合整体考察和个案分析,揭示朱子芟节的"义例"及其潜在的诠释意图,并将此置于朱子学术思想的发展环节来试作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民粹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在概念和含义上具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内涵;在其内容和特征上呈现出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两个阶段的"民粹主义"。且这两个阶段的"民粹主义"在其历史背景、理论来源、阶级基础及理论表现形式上有着重大的差别,与此同时两者又在对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的忽视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对中国"民粹主义"的一种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对近代心力说做过巨大的贡献。他早年宣扬心力说 ,深刻地批判了封建思想意识 ,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近代心力说热潮退去后 ,梁启超的论著中关于心力的论述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他从近代的片面强调心的作用转向对心物关系的确认 ,把心与物对应起来 ,承认二者相互作用。因此 ,他认为心受到物的限制 ,其作用是有限的 ,消除了早期心力说把心力的作用看作无限的片面和偏激 ,使心力说趋向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20.
李贽求道过程中的区分意识、死亡意识、“饥渴”意识、自由意识等,在本质上都是李贽对人之有限性的强烈自觉与竭力超越。凭借这种自觉与超越,李贽始终自由地行进在通向自由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