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学术大师和教育大师。其学术与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同治、光绪年间的许多晚清学者,而且声名还远播海外。他对日本汉学十分关注,与日本汉学家的交往甚密,并培养了留华学生,这对于沟通域外汉学,尤其是近代日本汉学,起了很大作用。做为乾嘉学术传人的俞樾自然也就受到了日本汉学界的重视与推崇。  相似文献   

2.
试论俞樾     
俞樾是我国清末的一位著名学者,他对经学、史学、文学和书法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著述和刚健、潇洒的翰墨。在国外,尤其是日本,享有一定的声誉。但解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俞樾及其著述至今尚无系统研究的专门文章。本文拟对俞  相似文献   

3.
俞樾《东瀛诗选》的编选宗旨及其日本汉诗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东瀛诗选》之编选与刊布入手,通过对该书自序、凡例、诗人评介及入选诗作的论析, 探讨了 “就余性之所近录而存之” 、“务取雅音” 、“以期协律” 、“有美必扬” 、“不必尽 以中法绳之”等编选宗旨,并进而通过正确的源流观、开放的交流观、积极的比较观等三层 面,阐绎了俞樾的日本汉诗观,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中日本明治时期的文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国家主义情结.既有类似于正冈子规等一些文人,以亲临战场的方式,成为战争鼓吹者;又有虽以明确态度表明对政治不关心,要"绝缘"于战争者,却又无法摆脱战争的潜在影响.不同类型的文人以不同的方式解读着战争,并展现了日本国民的战争观及其强烈的国家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5.
论俞樾的训诂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训诂学家。他充分继承和发扬了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治学方法,在其代表作《群经平议》和《诸子平议》中提出了许多训诂思想和原则,并在训诂实践中运用多种训诂方法解决群经、诸子中的疑难问题。这些思想和方法对晚清训诂学以及后代训诂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8,(8):19-19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达二百五十卷。  相似文献   

7.
家父书斋名“挹西堂”,取挹西注中之意,是俞平伯先生题的字。俞老先生的字有些拙,文气十足。论书法,其祖父俞樾要好很多,他的隶书有自家面目。我藏有他的一幅小字,是摘录程子四箴之一。几年前得之于扬州文物商店。其实我是一直想要一幅他的隶书对联。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杭州的一场拍卖会上见过一幅,四尺对开,写在红色宣纸上,最后落槌价也不过三千余元。可惜那时一闪念,没有要,现在价格已涨了十倍。  相似文献   

8.
俞樾是清末著名的经学家、小学家、校勘训诂学家,与瑞安孙诒让、定海黄以用并称为清末浙江三先生.他将丰厚扎实的小学知识运用于校勘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群经平议><诸子平议>以及<古书疑义举例>三部著作,都以校勘取胜.他多年的校勘实践,包含着丰富的校勘学思想:说明校勘的起源与必要性;归纳校勘条例;指出校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为后人校勘古籍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文人与文化     
大凡称得上文人的都是有文化之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者为文人,晓古通今、博学多识者为文人,著书立说、吟诗赋词者为文人。世上想成文人者多,成了文人的少,成了大文人的更少,看来做个文人确实是不容易的。据说执鞭立教、伏案爬格者也属文人之列,大概属小文人吧。鄙人专门“执”过几年,业余“伏”过几年,且仍在伏着,虽算不上什么大小文人,起码也算有点文化的人,不管怎么说,总也入文人之围了,为此使自己不知高兴了多少年。 文化这东西本属高雅之列,其内涵之丰富浑厚不可一言以尽之,就其自身  相似文献   

10.
文人与琴     
<正>"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在文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文人修身养德的一种立场。古代文人所弹的琴,一般是七弦琴,史籍中多称琴。唐代刘长卿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句,"泠泠七弦"指  相似文献   

11.
文人与做官     
陈鲁民 《社区》2009,(32):10-10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相似文献   

12.
弃妇与文人     
看看历史,哪个朝代的后宫没有弃妇?宠妃永远都只是少数派,弃妇才是大多数,所以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种诗歌叫"宫怨诗"。很多诗人都作过"宫怨诗",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常自比怨妇和弃妇,借他人而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在文学史上已成为一种现象。汉武帝的废后陈阿娇应该算是弃妇中的代  相似文献   

13.
在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中,有不少中国文人由于种种原因东渡扶桑,在形成一次移民浪潮的同时,也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向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高潮。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国文人在儒学、教育、史学、文学、武术、建筑、书法、绘画、医学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人啊,文人朱向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商品经济这个历史的巨大杠杆出现在中国大陆,也许有点栅栅来迟。但它一经撬动,就无疑给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个加速度。然而,正因为它启动太快,因为它带给中国从政治/农业社会─—经济/工商社会的突转,使当代中国社会就...  相似文献   

15.
汉代上层文人,现实中遭致挫败后,退避到著述中,或者沉浸于孔老墨学的信仰之中,从而找到人生的精神寄托。而东汉文人五言诗,特别是古诗十九首,则主要表现游子思妇的分离,功名未成的紧张,功名失败后的作乐自弃,变成了失去精神寄托后的绝望,与汉代上层文人心态形成鲜明对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二者的社会阶层背景差别巨大:一个是社会地位尚未完全摧毁,学术事业基础雄厚,信心百倍;一个是贵贱贫富悬隔,看不到任何希望,最终只能吟唱人生的伤感。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社会里,握权者最乐于使用的对付知识阶层的手段,莫过于文字狱。只要将一两个异己文人消灭,就能对其他不安分的知识分子,起到杀鸡给猴看的作用。对封建帝王而言,这是一项投入较少,产出却大的统治行为,只消深文周纳,上纲上线,几乎无需动用国帑,就能获得耳根清净的效果,何乐而不为之?在这方面。一辈子没当皇帝,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外地一位文学杂志编辑朋友,在南京设便宴款待省内几位著名的中青年作家。作为编辑,我也忝列其席。酒酣之间,话题便从炒股票、地产生意和办公司下海开始,其间有人说地摊文学,说地摊文学泛滥,因而纯文学被挤得很不景气。由于文学处于低谷,许多作家便产生了失落感。几天之后,我在南京市的几个新华书店和星罗棋布的夜书摊、地摊浏览了一番,实地体验了一下,却颇有一些新的感慨。 在以往一般人的观念中,地摊文学便是荒诞不经的武侠小说、色  相似文献   

18.
名城江陵,以她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他们纷至沓来,留连忘返,挥毫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为江陵古城增添了奇辉异彩。楚文化的杰出代表、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不仅在江陵写下了《桔项》、《离骚》、《哀那》等传颂千古的绚丽诗篇,而且据近年来有关人士的考证,屈原的  相似文献   

19.
魏晋之际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名士力图超越现实,从而达到精神上的逍遥游。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自得”,人格上的完美。竹林名士的精神内蕴与竹的某些特性相暗合,因而“竹林”也被赋予了时代的新意。他们摆脱了世俗的羁绊,用其特有的情调诠释了一个时代的风度。  相似文献   

20.
“书画同源”的说法由来已久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就有类似的观点 ,即“书画同体”。到了北宋苏轼 ,有“书画本一律”之说。元代赵孟在理论上把书法和绘画彻底拉到了一块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 ,须知书画本来通。”(《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文人写字由来已久 ,远的不说 ,一个王羲之足以明证。但书法的演变与发展 ,形成并规定了它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如果唐代张旭、颜真卿、怀素在某种程度上发展、深化了书法的表现极限 ,那么孙过庭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完备了这一使人们既感受其魅力、又愉悦心智的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