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每类皆为之序,每书皆学术的发展演变,其精神不可避免地对清代中后期的学术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考察其中的<诗>类部分,既能理清清初百余年<诗经>研究的发展脉络,又能捕捉到其<诗经>研究思想对清中后期<诗经>研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史·艺文志>"史部·传记类"认为<东嘉先哲录>的作者为王佐.经过凭籍<四库全书总目>和<续文献通考>的考证,<明史*艺文志>记载有误,<东嘉先哲录>一书的作者应为王朝佐.  相似文献   

3.
<毛诗序>之作者与大、小序的关系始终是<诗经>研究史上的热点,却由于<诗经>的传授系统在汉代以前缺乏可以论说的可靠材料,争论多停留于推测,聚讼纷纭而无进展.楚竹书<诗论>的问世,提供了先秦儒家的传诗及诗论的可靠材料,可以推动旧问题的新探讨.楚竹书<诗论>以"好色"说<关雎>,反映了孔、孟以人之情性本然为礼乐教化的基础这一重要命题.荀子坚持了这一论点.<毛诗大序>中也有这一思想的表现.但是,<毛诗小序>则完全否定情性而以史说诗,强调政治讽谏之用.因此,据说是传于荀子的<毛诗>,其中应有后人学说的掺入.而考察先秦儒家<诗>学与今传<毛诗>的关系,楚竹书<诗论>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重点比较两部作品叙事虚实相映的特质,比较两部作品在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语言等层面的相似性,从而探讨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戏曲评点对朝鲜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已知受到中国评点小说、戏曲影响的作品有<广寒楼记>和<汉唐遗事>.前者主要是受到了金圣叹评点本<西厢记>的影响,在<广寒楼记>的两个版本系统中,第一个系统的版本所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例上,同时在评点文字上也大量套用了金评的内容,而在本文内容及夹批中还套用了金评<西厢>的曲词.第二个系统的版本不仅保存了前一个系统版本对金评<西厢>内容的套用,而且更多地融入了<西厢记>的曲词.上述影响在对比<广寒楼记>与<西厢记>时都可找到实证.<汉唐遗事>在创作上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在评点方式上则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周礼社会的产物,以礼说诗有时更能把握诗的内容和主旨.历代学者对<诗经·木瓜>一类诗的解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结合周代礼俗对<木瓜>一类诗重新阐释,也许会有一个令人较满意的结果.周代贽见礼是解释<木瓜>一类诗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编纂<辞海>始于1915年,历时20多年,于1936-1937年出版.期间数易主编,分别为徐元诰、舒新城、沈颐、张相,参与其中的编辑人员前后达百余人.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工具书,<辞海>是中华书局在近代著名的文化工程之一,也是书局同人集体努力的结果.因此,王震先生认为舒新城一人"三次挽救了<辞海>",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论"天人合一"对《三国演义》叙事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基本精神,它在审美旨趣上表现为对中和圆融之美的认同与崇尚."天人合一"促使<三国演义>等古代章回小说在创作构思和谋篇布局等方面追求一种中和圆融的审美理想,努力营造和谐完满的艺术境界.具体而言,天人合一对<三国演义>叙事系统的影响集中表现为<三国演义>的三大叙事特点叙事时空的自由灵活,叙事机制的摇曳生姿以及叙事结构的严整圆满.  相似文献   

9.
重复叙述作为文学叙事的基本方式在<悲悼>中表现极为突出.<悲悼>通过意象、人物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突出了"存在"这一意义指向存在是无数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矛盾所构成的尴尬,但人的本质不是被动地接受尴尬,而是行动与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10.
<诗篇>中表现的希伯来人独尊惟一神耶和华的信仰与<周颂>中以天帝为至上神的多神崇拜信仰,虽然有着共同的宗教目的--敬仰与崇拜,但更多反映出的是中希不同民族之间异质的宗教信仰形态,即<周颂>表现的是中华民族重人伦、道德、血缘等更多实际利益的信仰内涵,显示出较多的世俗成分;<诗篇>则表现出更为浪漫超越与出世的、重精神感应的宗教信仰情怀,两相比照正体现了中希两个民族异质的信仰形态与宗教心理.  相似文献   

11.
法国国家公务员工资及福利待遇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以来,法国已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国家公务员工资、福利、退休待遇制度,呈现出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的特点。了解法国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制度对我国国家公务员相关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仆意识是现代民主政治必要的权力意识和政治伦理意识。增强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 ,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是保障政治清廉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的首要的行政意识前提 ,是公务人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内容之一。公仆意识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要求 ,是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行政权力主体意识 ,是社会主义政治伦理道德的集中体现。增强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首先要教育公务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 ,公务权力和义务的关系 ,自觉抵制封建特权思想。增强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关键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一个合格公仆 ,正确对待和处理人民与公仆的关系。增强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 ,根本上还要靠民主法制的制度建设做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公务员的含义与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公务员的含义和范围进行过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这些探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结论却不尽人意,未能深刻揭示公务员的内涵和外延.笔者认为,只有把握了公务员的本质特征,才能将公务员这种国家公职人员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区别开来,才能很好界定公务员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明确国家与公务员的关系,使公务员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公务员的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格林利夫是"服务型领导"思想的提出者和推广人。在管理大师层出不穷的西方社会,格林利夫以其对管理独特而深入的理解赢得了广泛的尊重。"服务型领导"思想彻底改变以往管理者高高在上的视角,提出"首先是服务者,然后才是领导者",使管理者从价值榨取者向价值创造者和价值共享者转变。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只有"服务型领导"才能够完成管理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公仆即社会和人民的公仆 ,在我国 ,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必须服务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完整地概括了新时期人民公仆的本质要求 ,是当代人民公仆的根本行为准则 ,是对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 ,邓小平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宽广眼光和战略思维 ,从新的高度阐述了社会公仆的本质、标准以及防止社会公仆向社会主人蜕变的重要举措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的道德水平是公务员选拔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公务员进行道德教育则是公务员培训的题中之义。因此,明确公务员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运用符合公务员职业特点的教育方法,对提高公务员的道德水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仆实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人民公仆意识,永葆人民公仆本色,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永葆公仆本色在于必须摆正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必须不断增进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必须把献身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必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9.
做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首先要有高尚的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事业心.做到思想上的干净;进而外化为人民服务的行为,正确履行人民公仆职责,为广大人民谋福祉;还需要创造一个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筑起拒腐防变的免疫长城.这三者互为关联,层层递进,是实现做干干净净人民公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晋升机制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项特定功能,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规则、结构安排和运行需要所形成的有关公务员晋升制度,也是国家公务员制度中最具激发力量的激励手段。本文认为从根本上完善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既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又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既不能割裂现在公务员晋升机制同历史上任官、选官制度的联系,尤其不能丢掉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富有自身特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又不能割裂和西方公务员晋升制度的联系,同时还必须结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从加强思想教育、推进体制建设、完善监督举措、注重晋升机制的策略与措施选择等方面入手,有效防止和纠正公务员晋升中的不正之风,构筑适应我国新时期形势发展要求的健全的公务员晋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