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什么北京城成为十一朝古都从远在三千年前的周朝,蓟(今北京)就成为一朝古都,其后燕、前燕、大燕、中燕、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明北京、清北京,加上民国,共计十一朝古都. 为什么那么多朝代都选择北京为都城?原因很多,从大的方面看有两个,一个是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是军事、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原因,这两方面的原因造就了北京这块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两桥乡鸽子洞沟铁家营子村西南约1公里的山坡上,这里群山环抱,山峰陡峭,两侧峰岭青松挺拔。隐藏在这群山中的便是辽代出身皇族,位居“外三公之首”,为“帝王之师”辽景宗时期声名显赫的人物——耶律琮之墓。2013年5月,耶律琮墓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刘知几是唐朝前期杰出的尊法反儒的史学家和思想家。刘知几,字子玄,徐州彭城(江苏徐州)人。生于公元六六一年(唐高宗龙朔元年),卒于公元七二一年(唐玄宗开元九年)。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从小非常爱读史书。二十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便一面做小官,一面研究史学。公元七二○年(武则天长安二年),  相似文献   

4.
摩尼和摩尼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尼教以其创立者摩尼得名。摩尼出身于伊朗名门。他的父亲名帕提克(Pātik),或作法提克(Fātik),是安息朝古都艾克贝坦那(今哈母丹)人。母亲名马尔·梅丽颜,是安息王族之女。帕提克在安息朝统治末年从故乡迁至南巴比仑,在麦森尼(Messene)地方的一个农村定居,摩尼就是在公元216年4月14日在那里出生的。帕提克是一个虔信宗教的  相似文献   

5.
陆游(公元1125年——1210年),字务观,别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是我国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十二月,五十四岁的陆游得旨除朝请郎(正七品)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而来到抚州,翌年十一月,陆游又得旨命诣行在所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而离开抚州。这样,陆游在抚州正  相似文献   

6.
辽承天太后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妇女中的杰出代表.《辽史》说她:“明达治道,闻善必从”,又“习知军事”.这是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历史人物,她的一生为辽的繁荣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辽承天太后生平辽承天太后,名肖绰,小字燕燕.统和元年(983),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关于承天太后的生年和享年,《辽史》中没有记载,《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契丹国母肖氏卒,年五十七”.《契丹国志》和《东都事略》都记载承天太后年五十七.《辽史》记载,“统和二十七年,辛卯”,承天太后“崩于行宫”.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进程中,为了更好地前进,往往有必要进行改革与革命。我国古代史上,曾经有过历次革命与改革。就改革而言,在原始社会结束后的古代,都是奴隶主、封建主所进行,并且首先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这根本不能与今天胜利了的无阶产级、人民群众的改革相比。然而,只要是真正革故更新的改革,就会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值得适当地肯定。辽朝中期的改革,就是这样的改革之一。 公元983年(统和元年),辽朝进入了它的中期。中期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统治的时期,共七十来年,到1055年(重熙二十四年)为止。这是辽朝达到鼎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纳兰词》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生于公元1654年(顺治11年),死于公元1685年(康熙24年),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纳兰词》共收词341阕。在清初词人中,他的成就虽不及朱彝尊和陈维崧,但名气很大。 他父亲明珠官至大学士,擅权纳贿,家财巨富。纳兰本人十八岁中举,廿三岁中进士,官至正三品的一等侍卫。由于他出身贵盛,少年科第,既擅文词,又娴骑射,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流  相似文献   

9.
云青 《山西老年》2010,(7):50-50
释迦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相似文献   

10.
辽代武装力量建设与武装斗争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军事史领域中一块需要大力开拓的园地.公元一00四年,辽宋两王朝在延续多年的武装对峙和冲突之后,订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促成这个和约的主要因素是辽宋双方力量的势均力敌.从此,辽王朝停止了对关内汉族区域的军事进攻,与宋王朝和平相处愈百年.“澶渊之盟”前的百年中,契丹族统治集团在战略上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采取以进攻为主的军事行动,进行民族征服与领土扩张,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本文谨对这一百年间辽王朝军事斗争的经验教训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瞧) (安徽亳[bó博]县)人。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因而为世族豪门所轻视。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法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推行了一套法家  相似文献   

12.
试述中世纪高丽与辽、宋之间的关系──以公元10世纪末~12世纪初为中心朴今海研究高丽同辽、宋的关系。对揭示中朝关系史中的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不无重要意义。一、高丽与北宋的友好往来在高丽之前的新罗王朝,曾在同中国的交往中获益非浅,正如朝鲜古代史学家金富轼...  相似文献   

13.
辽朝建国于公元907年,覆灭于公元1125年.二百年间,辽政权迅速发展其势力,完成了中国北部的统一,稳定了我国北方的疆域,为金元以后更大规模的统一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辽朝各代,推行农牧并重政策,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圣宗以后,随着封建化改革的深入,辽代经济发展到鼎盛.与之相适应,辽代的货币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试就辽代的货币制度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1993年在本刊《北方民族文化》上发表了题为《景圣之治与承天太后》一文,说明辽中期出现了一个类似“贞观之治”的繁荣昌盛的局面。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一历史景观发展的内涵,本文拟《再论景圣之治》之题,以揭示最圣盛世的历史与现实的根源.第一,辽中期盛世的出现,没有辽初太祖、太宗二帝的苦心经营和文治武功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说,太祖太宗的文治武功为辽代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景宗圣宗时期圣世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第二,景宗圣宗时期的全面彻底的封建化改革.不仅完成了向封建化过渡,而且大大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所以说景宗.圣宗的全方位封建化改革为辽代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在开明的景宗、圣宗二帝和承天太后的影响和带动下,踊现出一大批忠于改革、忠心报国的藩汉文官武将.这些文武百官,对皇帝太后忠心无二,形成了一个统治核心集团,彼此“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析蠹弊,知无不言,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朝无异议”.所以说明君贤臣齐心图治为辽代盛世的出现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先秦古籍中所记肃慎人,即是满族最早先人,据《二十五史》列传中所记,汉、三国时期为挹娄,北朝时为勿吉,隋、唐朝时为靺鞨,辽、宋、元、明时为女真,随其更朝换代,其名称亦随之而异。 北魏孝文帝太和17年(公元493年),“夫余为勿吉所逐”,勿吉人推翻了夫余政权,一部分勿吉人亦南迁至松花江中游夫余故地。公元494年,高句丽文咨明王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18年)2月,夫余王及妻孥,以国来降。夫余降于高句而。据《魏书·勿吉传》,“其国无牛,有马车……”,勿吉至北魏始见,北魏以前大约臣属于夫余,故不见于史籍。  相似文献   

16.
一辽朝的衰亡我国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辽朝(公元九○七——一一二五年),曾于十一和十二世纪称雄子东亚,影响及于中亚,远至西欧。辽朝的疆域东尽太平洋;西包额尔齐斯河和斋桑泊,与喀喇汗王朝为邻;北至贝加尔湖和外兴安岭;南与北宋、西夏、西州回鹘接壤,宋、夏和回鹘汗国,或向它缴纳巨额“岁币”(实际上是贡赋)换取名义上的独立,或干脆称蕃朝贡,作为附庸。因此在十一和十二世纪的穆斯林史料中把北中国称之为契丹(Khita或Khata),而在中古英语、俄语和希腊语中则把整个中国都称为契丹(它们分别读音为Cathay,Kitay和KitaI(|¨)a)。  相似文献   

17.
<正> 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时冯36岁)至明祟祯二年(公元1629年,时冯55岁),是冯梦龙持续二十年的创作高峰期。他著作等身,声誉日隆;但生活困难,“落魄奔走”,不为世俗所理解,故被称作“畸人”。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法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字盂德,沛国谯[qiáo瞧](今安徽亳县)人。生于公元155年(东汉桓帝永寿元年),死于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他出身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祖父曹腾是个地位很高的宦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历任大司农、大鸿胪、太尉等职。 曹操二十岁时由州郡荐举为孝廉,先后做过洛阳北部尉、顿丘(在今河南省清丰县  相似文献   

19.
北宋理学的几个中心人物中,有一对同胞兄弟,当时和后世称为二程。哥哥名颢,字伯淳,生于宋仁宗时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死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活了五十四岁,后人称明道先生。弟弟名颐,字正叔,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死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活了七十五岁,学生称他伊川先生。程颢、  相似文献   

20.
略论李德明     
李德明小字阿移,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九八一年),卒于仁宗明道元年(公元一○三二年)。享年五十一岁。德明是西夏历史上颇有作为的著名历史人物之一,史称他“深沉有器度,多权谋,”“精天文,通兵法。”他在位的时间虽不太长(仅二十七年),但由于他执行了一条保境息民,发展生产,同辽、宋友好,以及统一河西的正确路线和方针,使西夏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西夏历史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其主要历史事迹分述于后,不当之处,尚望专家、读者赐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