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他的作品雅俗互融互渗,雅俗相宜,形象生动,诙谐有味,对元代散曲的表现力有开拓之功。其曲清丽蕴藉,引领了一代曲风潮流,对散曲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他的作品雅俗互融互渗,雅俗相宜,形象生动,诙谐有味,对元代散曲的表现力有开拓之功。其曲清丽蕴藉,引领了一代曲风潮流,对散曲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散曲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出现在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散曲文学研究也恰在这两个时期较为繁荣,由此可见,散曲文学研究的进展是以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为重要前提的.要开创散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就必须继续重视和加强对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包括对<全元散曲>、<全明散曲>和<全清散曲>的补遗,以及对曲家别集和重要散曲选集的整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散曲自产生之日起便存在着雅化的因子,至明代更趋明显。雅化主要表现为题材的风情化、言志化;语言、修辞、意境的诗词化,以及风格的含蓄典雅、清丽绵逸。其雅化原因,与婉丽曲观、文人的女性化人格,由质而文、由朴趋华的古代文学发展规律,江南的地域文化与奢华世风,以及昆腔的流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明代皇族散曲家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权、朱有、朱瞻基和朱载是明代皇族散曲作家,他们处于明代散曲发展的不同阶段,印证着整个明代文学发展的步履。他们的作品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也体现着明显的时代色彩,同时也昭示着散曲一体的发展与新变。  相似文献   

6.
明代山右散曲四家之中 ,常伦和刘良臣较为突出 ,常氏散曲可分为“言情”、“慕仙向道”、“诗酒风流”、“鄙弃功名”、“寄寓抒怀”五大类。五类之中 ,“慕仙向道”和“诗酒风流”类以表层的轻松写深层的痛楚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中叶失意士大夫的复杂心态。“寄寓抒怀”类则写得朦胧、迷离 ,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整体上看 ,常伦的散曲呈现出“豪放飘逸”的风格 ,在明代北派散曲中 ,占据着重要的一席 ,差可与冯海浮、康对山等大家比肩。刘氏散曲 ,则以描写田园生活的作品最为突出 ,不仅弥补了散曲流派中“田园”一派的空白 ,而且具有相当的艺术成就 ,理应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另外两家 ,杨杰写“闺情” ,宁斋写“歌颂” ,题材、思想、表现均流于“时尚” ,未足深论。仅宁斋《元夜》曲 ,描写当时元夜民俗曲艺活动 ,对民俗、戏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元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以散曲最富盛名的时期。在众多散曲作家中,张可久的散曲不仅数量最多,而且从内容到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创作题材广泛,感情深婉,雅俗相谐,本色自然,清丽蕴藉,且极富表现力。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文学的集大成者,形成了独特的曲风,对散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后来的词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权、朱有燉、王田、刘天民是明代较为重要的散曲家,但在一些著述中对他们的相关记述存有不同程度的差错。对此,在多方查考的基础上予以一一补正。  相似文献   

9.
散曲是兴起于宋、金时期的一种合乐的新诗体,至元代而成大观,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明代散曲承元代散曲的余绪,吸纳时代的新元素,诸多方而都有突破,独具时代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散曲家在吴中、南京、关中、山左等  相似文献   

10.
明代关中散曲作家以康海、王九思为杰出代表,在他们周围还存在一个交游频繁的散曲作家群,如张炼、康河、韩邦奇、韩邦靖等。他们与康、王或为亲友,或交往密切,互有唱和,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散曲审美风尚。明代关中作家散曲创作中包含较多地域民俗文化相关描写,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关中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明初朱元璋的乐制改革以重定乐章为重点,在强调乐章文辞政教功用的同时,忽视了乐律的重要性,无意雅俗之辨,此趋势在永乐、嘉靖两个时期有进一步发展。这一倾向使得词曲类俗文学文体登堂入室,与宴乐制度结合,逐步渗入朝廷的乐章创作之中,严重影响了礼乐的严肃性。但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一文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前期散曲地位的尊化与格调的雅化,并对明代的演剧风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馆阁背景下的功能化文学模式的推广也成为明词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元代蒙古族统治时期一度废除科举制度,使汉族知识分子失去跻身仕途的机会,但也使官方意识形态对文人的束缚相对松弛。在这种文化语境下,散曲不再是庄重、严肃、高雅的载道工具,而成为文人嬉戏人生、狂欢民间的一种娱乐方式。本文分析了元代散曲从语言风格到思想内容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狂欢化色彩,指出狂欢化是元代文人置身民间俗文化和笑文化中的狂欢式世界感受,并对元代散曲狂欢化艺术精神衰败的时代原因,以及东方狂欢文化与西方狂欢文化的不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铎是明代中叶散曲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他开拓了明散曲的另一个新视野:关注市井人物及市井风俗。在他的《滑稽余韵》和《秋碧轩稿》两部散曲集中,第一次将手工业者、工商业者、市民阶层等众多底层人物展现于世人面前,可谓是一幅明代中叶的"清明上河图"。试将其分为行业系列、职业系列和绘世系列分别加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道教与元散曲的虚幻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元代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元代中州籍散曲作家有作品流传的共8人,其中前后期各4人,且不乏像王恽、姚燧、钟嗣成这样的大家。他们不仅在中州本土参与了散曲的创作,寓居他乡时又将这种创作传统带到了寓居之地,对散曲艺术南北创作个性的交融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州士人的遭遇,是华夏民族在蒙元时代悲惨遭遇的缩影;他们以散曲写景咏物、言情抒怀、交际祝颂,而借散曲发抒其不平之鸣,则代表了元代散曲创作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16.
在元代散曲中,存有一些有关元代戏曲的史料。通过梳理、分析,大致可把它们归纳为四类:一是有关元代戏曲演出的史料,二是有关一些戏曲家的史料,三是有关部分乐妓的史料,四是关于少数戏曲故事和戏曲剧目的史料。这些戏曲史料的存在,有一定的补遗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代文学是齐梁文坛"永明体"转向"宫体"之后,文学在保持宫体余绪的同时,进而趋向近体化、拟乐府与以"赋得"为题等诗作的嬗变阶段,而北宋初所编《文苑英华》选取了陈代文学作品中精华,却对宫体文学选取持有一种谨慎接受的态度。反映出宋初文臣,既从前代文学成就中借鉴、吸取营养,又要去其糟粕的文学观,这也折射出赵宋统治者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元散曲中妓女所作之曲与男性所作青楼之曲,论证了前者更真实地反映了她们的从良愿望、凸现了她们的文学才华,审美品位也更高尚.论述了为何元妓人数倍多于唐宋妓,而有文学才华的却最少.从元代重武轻文、统治者不通文墨、元妓普遍文化水平低下三方面探索了原因.以<青楼集>等文献和元杂剧妓女戏为据,论证了元妓比唐宋妓更有自觉争取人权的抗争意识,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陈继儒是晚明的大名士2,9岁弃科举隐居山林,完成了由儒家"入世"向佛道"出世"思想的转变。隐居山林后他结交显要,参与社会事务,仍未脱离儒家的处世哲学;在心态方面,他处世淡定平和,追求洒脱自然的田园生活,并兼习禅宗,谈禅说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三教融通的哲学思想体系。就陈继儒的为人及为文中所体现的儒释道思想作一个剖析,以进一步考察晚明文人的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