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胜才 《阴山学刊》2002,15(6):45-46
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开始了改革的探索,这场改革是在苏共二十大之后,社会主义改革运动蓬勃兴起,以及国内新的矛盾和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按本国国情进行建设要求的背景下展开的.同时,是毛泽东在"以苏为鉴"、走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愿望促使下起步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不仅是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者,而且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创者,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特别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加快所有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但大大拓宽了政策,而且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接受新形势的严峻考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中国经济体制的艰辛探索──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及其意义黄方正,邱风林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他们的探索和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活力。实事...  相似文献   

4.
1956年的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同志从我国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社会实际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闪光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都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作为同一个理论体系发展而来的不同的理论成果,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有很多共性的内容,但同时又有很多原则性的差异。造成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不同、两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视角与认识程度不同、个人经历与积累的经验不同。  相似文献   

6.
孙峰  徐增文 《理论界》2013,(3):50-52,118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探寻我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原因,指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认为,我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原因,是基于对思想观念与实践层面弊端相互交织现状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政府角色定位与职能范围的有机统一;有效路径,在于目标设计与制度机制建构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7.
魏伟 《理论界》2007,8(1):22-23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曲折进程中,逐步认识到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性,多次提出社会主义要通过国民经济计划来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其中蕴含了产业结构、积累与消费、区域经济等平衡发展的思想。毛泽东注重产业结构平衡、理顺利益关系、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等思想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现当代无法绕开的重大现实问题。毛泽东对这一问题做过有益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认真梳理三个历史时期毛泽东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总结其得失,对于今天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资本主义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于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 ,应历史地具体地分析。有一些理论不仅在当时是正确的 ,而且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有一定现实意义。例如 :关于在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理论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的理论 ,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理论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平衡发展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伟  黄亚玲 《兰州学刊》2006,8(9):95-97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曲折进程中,逐步认识到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性,多次提出社会主义要通过国民经济计划来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其中蕴含了产业结构、积累与消费、区域经济等平衡发展的思想。但是由于客观国际环境的局限和主观经济建设经验的缺乏,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与其经济平衡发展思想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出发,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梳理了毛泽东法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阐明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法制问题所存在的两种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出发,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梳理了毛泽东法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阐明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法制问题所存在的两种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体系逐渐形成。毛泽东把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得出的理论原则,如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工农业发展关系以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等思想极富理论价值。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琴  胡沫 《南方论刊》2012,(2):9-12
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环境下实现的。在我国,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是国家事业的核心领导机制和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是国家事业昌盛发展的路径机制,改革开放是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对于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使他成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先驱之一。刘少奇根据过渡时期经济的历史特点,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构想和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主张经济建设上的平衡发展,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国民经济中农、轻、重的比例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协调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区域发展等关系。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平衡发展的思想,其真知灼见对当时及后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平衡发展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王永江 《社会科学家》2007,2(4):186-188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形成,是因为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好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调整策略路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冲破传统观念 ,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探索。以江泽民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加快了所有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不仅大大拓宽了政策 ,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接受新形势的严峻考验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军刚  阎治才 《兰州学刊》2009,(8):61-62,161
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内民主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相结合,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内民主理论,有力地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为今天的党内民主理论创新和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廖忠双 《天府新论》1994,(1):112-112
毛泽东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廖忠双1956年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应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才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又符合中国的实际?毛泽东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前开始.直到他逝世都在进行着探索。毛泽东关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