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谢萍 《经营管理者》2013,(26):163-163
随着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企业越来越重视用工成本。新的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些规定对于劳动者、用人单位产生的最大影响在于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加重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其实《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守法企业的显性成本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本文建议企业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优化管理过程,实现对企业用工成本的控制,从而减少企业用工成本的增量。  相似文献   

2.
林新 《经营管理者》2013,(22):243-243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正式实施后,如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又保护企业正当利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用工的特点,阐明当前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范背景提出劳动派遣用工策略。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用人单位普遍非常重视。《劳动合同法》是一部与每个家庭、每位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部门法,涉及许多法律理论、法律关系。尤其是解除职工劳动合同(关系)通知的送达方式,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何进行劳动合同管理、依法行使用工管理权、确保在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发生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及其修正案实施后,为规范企业与员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在对《劳动合同法》带来影响的众多研究中,研究者的目光大多集中在它给大型企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而对中小型企业适用《劳动合同法》的问题关注甚少。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使用较多的劳动力资源,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也是劳动关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小企业劳动用工的现状如何?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清晰了解中小企业劳动用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识劳动合同法及修正案给中小企业劳动用工带来的影响,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某高校后勤为例,在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几年来,高校后勤实体劳动用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合同法》背景下高校后勤实体用工的若干思考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管理与财富》2008,(12):83-83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及其规范,对促进企业用工改革、提升企业用工灵活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全日制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非全日制用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是一项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题,本文从分析非全日制用工的相关规定入手,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用好非全日制用工方式,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大大增强,对促进社会用工的和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劳动用工问题制度和相关法律日益完善。但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使用上,由于国家相关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仍然会在长期内存在着问题,本课题对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管理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激发编外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用工环境的和谐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派遣是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将劳动者派遣到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我国新的《劳动合同法》对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赋予了劳动者更多的权利,并加大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应认识到人力资源派遣中相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出台实施,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规范企业行为。新《劳动合同法》迎合市场经济下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对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起到了显著作用。然而在新法出台之初,围绕新《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一直不断,业界普遍担心新法出台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即使在今天看来,企业界、法律界以及工会和企业员工对新法的关注仍在继续。鉴于此,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强化了劳动者的权益,同时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有方式、用工成本、用工模式等带来全方位的影响。本文着重阐述了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招聘及薪酬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邢焕波 《经营管理者》2011,(10):174+173
备受企业和劳动者瞩目的《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执行已有三年,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路,预示着劳动用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化时代的到来。在新的法律模式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创新完善、重建、细化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是能否有效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降低劳动用工风险和用工成本的一项重要的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12.
张耀华 《管理与财富》2009,(3):126-126,124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及其规范,对促进企业用工改革、提升企业用工灵活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全日制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派遣是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将劳动者派遣到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我国新的《劳动合同法》对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赋予了劳动者更多的权利,并加大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应认识到人力资源派遣中相关的法律问题。一、法律视角下人力资源派遣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闻明明 《经营管理者》2014,(19):230-231
《劳动合同法》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限制用人单位擅自解除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作为《劳动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经济补偿金在性质上应当是用人单位对员工被动解除劳动关系进行帮助的义务化或法定化,该理论对于解决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为医疗机构创新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劳动关系社会化和人员管理规范化相结合的依法用工与合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文通过分析本人所在医院的特点和聘用人员管理的具体情况,探讨如何进一步保障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聘用人员管理机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它以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其立法宗旨,发挥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用人单位经济效益、保障社会经济秩序良好运行的制度功能。对用人单位而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内容大幅降低了合同签订的门槛,更有效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就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新规,对其内容、特征影响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中如何强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功能的意义做出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7.
编外员工队伍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不可或缺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广泛实施,越来越多后勤领域使用退休返聘人员,以降低用工风险。退休返聘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劳动纠纷,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文章深入分析了退休返聘的法律定义和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就业服务方式和企业用工形式。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劳务派遣三方法律关系,对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7月1日颁布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务派遣制度的研究进一步地完善和成熟,本文在分析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之上,针对新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规定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中国陆上油田产能递减的影响,老油田企业的用工计划受到了严格控制,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用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提出了"由管理正式职工向管理全部用工转变"的用工,对企业的用  相似文献   

20.
李劲 《经营管理者》2013,(24):104-104
<正>劳务派遣这一补充用工形式,目前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主流用工模式,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在陆续的修订、完善。2013年7月1日,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实施,这次修改的重点就是规范劳务派遣用工。8月7日,国家人社部发布了《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依据劳动合同法及其相关修改决定、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劳务派遣用工过程中的各类限定条件及相应的监管处置。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