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许多有过大的外伤、动过手术或曾经骨折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风和日丽的晴天,旧伤一般没有什么不适,而当阴雨天气来临时,旧伤部位就会程度不同地发生疼痛。就四季而言,每当春天来临时,旧伤最易发作。春天为何旧伤易痛?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春天的气候特征有个大致的了解。我国属季风气候区,春天是冬季和夏季季风交替转换的过渡时期,冷暖空气时常交汇,形成“锋面”天气带。气候统计表明,我国许多地区的春天,每隔三五天就会有一次冷空气入侵,故“三暖四寒”天气最为常见。有时,上午还风和日丽,下午冷风过境,天气即刻转…  相似文献   

2.
心中的野狼     
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人们去向国王诉苦,说有一群凶残的野狼袭击了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国王马上召集卫队中最优秀的武士。命令他们去消灭这群凶残的野狼。国王说:“等明年春天你们回来的时候。我将邀请你们中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和我共进晚餐。”  相似文献   

3.
阳历 3月,为早春时节。这时万物复苏,大自然开始向人们展现蓬勃的生机。但随着气温的回升,各种病毒、细菌、虫卵的繁殖加快,许多传染病易于发生和流行。再则,这时候的早晚温差及天气变化频率都较大,对老年人的健康会带来不利影响,稍有疏忽,就会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   依照气候规律, 3月份也是冷暖空气最活跃的月份之一。这个月的天气以多变为特征,所谓“春天孩儿面,阴晴随时变”,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春风暖人,但春风容易传播花粉,使一些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及眼病发病率大幅度增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64-64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春季养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美国《健康》杂志最新载文指出,春天保健最应该做到以下7件事。  相似文献   

5.
《当代老年》2009,(6):16-16
1949年4月的黄安,显得与往年有些不同,天气一改往日清明时节的阴霾晦涩,变得晴朗靓丽起来。吴克仁当时是县立小学的教员,他和当时所有的老百姓对时局的看法是一致的,国民党的统治怕是长不了了,他们热烈地期待着解放军的到来,期待着黄安城的解放。有时候,他还会偷偷地教孩子们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相似文献   

6.
雪哭     
雪哭文/叶倾城相识,是天空有朵雪做的云;相爱,是雪落黄河静无声;而离别之际,也就是下一个春天的开始。常常地,她想起那一个早春,与他一起走过初融雪野。她说:“你听。”他听到的只是“滴滴嗒嗒”的滴水声。唯有她知道,那是雪哭的声音。她和他同窗四年,都年轻,...  相似文献   

7.
沈睿 《中外书摘》2011,(12):73-74
即使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卖小鸡的农民也在北京城里的大街小胡同里串游。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他们怎样躲过重重的反资本主义的关卡审查。一到早春,我们就常常听见胡同里由远及近的吆喝声,“卖小鸡喽,卖小鸡喽-”那个“喽”字好像是歌声一样悠长,余音袅袅,在胡同里荡漾。  相似文献   

8.
《老年世界》2009,(8):41-41
自立春以来,天气就日渐转暖,但人们在迎来春天的同时也迎来了多风多沙的季节,以至于不时能听到周;围有这样的抱怨:“唉,嘴角烂了一个多星期了,什么东西都不敢吃。”“喉咙又发炎了,又红又肿,难受死了。”而在各家医院,因为上火而引发咽痛、口腔溃疡、流鼻血、便秘的患者也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9.
又一个春天到了,期待着社会工作和它倡导的善之花,向下生根,向上绽放。  相似文献   

10.
春天的脚步     
春天是什么?宋祁说,春天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胜景;韩愈说,春天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画卷;周邦彦说,春天是那一方“新绿小池塘”的幽雅;贺知章说,春天是那“万务垂下绿丝绦”的轻柔……  相似文献   

11.
林颐 《当代老年》2008,(10):19-19
春天的时候,她遇见了生命中的“春天”。 其实,她知道,以自己的年龄,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暮秋,本该没有什么“春天”呵言的。然而,世事就是无法预料,她居然恋爱了——当她遇见他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涌动的“民工潮”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交通、社会问题忧虑感叹,“民工荒”却不期而至了。那些像候乌一样在城市与乡村间来来去去的打工者,忽然中断了他们奔忙的步伐;而那些在经济回暖的春天订单大增的企业,开始惊慌地发现:人都不见了!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世界》2009,(8):44-44
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另外,天气变化反复无常,由于生理机能失调也易导致“上火”。  相似文献   

14.
何必叹匆匆     
又是春天了!“冬天既然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当春天快要来时,人们不觉得它来得快,“还会远幺”,就很有等待又等待,等待得似乎太久了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廖政齐 《老年人》2009,(2):42-42
改造“二流子”运动大约从1940年开始。这年春天,在延安县的一次生产动员大会上,当地干部胡起林、王庆海提出要采取有效办法,迫使农村里的“二流子”参加农业生产,以缓解农忙时节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他们的提议被以林伯渠为主席的陕甘宁边区政府采纳,边区政府很快制定政策,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造“二流子”。  相似文献   

16.
我爱春天     
杨鹏 《华夏少年》2007,(8):48-49
春天来了,春姑娘悄悄地走来了。 小河姑姑脱掉了冰衣服,换上了新的水衣服,她笑着从远处跑来跟我们和春姑娘见面,她边跑边唱:“叮咚叮咚春天来了!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小草弟弟从草地里悄悄地钻出来,边钻边唱:“春天来了,我爱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变成了一个活泼的世界!”他钻出来揉揉眼睛,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  相似文献   

17.
“黑车”与“钩子”的故事一再上演 对于上海,一直有这样两个传说,或者说期待:一是即便没有充分的舆论监督,权力也有自我更新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因为它在不断地学习;二是拜强势政府所赐,城市秩序井然——违法者不敢明火执仗,因为他们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执法者更是彬彬有礼,因为他们受到严格的管束。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艳遇     
海田 《女性天地》2007,(3):40-41
(1) 第一次遇到程青泽,是前年刚刚入冬的季节。 那天天气很冷,我陪太太薛妮逛中街的“沈阳春天”。在里面晃悠了一个下午,我烦得要趴下了,薛妮却正起劲。后来她看着我把烟都拿出来了,便无可奈何地挥挥手:“建一,你走吧!先回家去。”  相似文献   

19.
到达灾区的几个安置点后,我们很受感动,看到国家、政府不仅救灾工作落实得及时,而且在关怀照顾受灾朋友方面也做得很好。我们探访当地的灾民,了解一些情况后,我衷心敬佩他们的能力,这个大灾难对他们的创伤是非常大的,但是他们都能勇敢面对。还有很多盲人,他们也有很多的期待,期待他们的亲人受伤了可以复原,期待可以找到他们的亲人,期待他们可以回家。作为社工,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呢?我想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需要,必须寻求其他资源来配合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春天的田野     
以引用描写春天的诗句开头,直接“点题定位”。 中间运用大量比喻,承接着开头的“定位”“寻找舂的足迹”,对春天田野中的景致:“河中的小鱼、柳树、油菜花、蚕豆花”等进行了详细的形象化的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