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论述构建学术批评与争鸣平台对促进学术发展的重大作用。概述《汕头大学学报》"学术批评与争鸣"栏目创办的理念。分学科简要评述该栏目创办五年来在美学、文艺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等各学术领域争鸣文章和争鸣问题的概况。作为一个地方性大学学报能有这样的学术视野、学术敏锐和学术胸怀,来构建这样一个学术批评与争鸣的平台,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促进我国的学术发展是有颇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2.
在学术批评不景气的今天,《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学术批评与争鸣”栏目能够坚持理论探索,为学术的多方交流与发展提供平台,积累学术成果。尤其是发表在该栏目的一些学术争鸣文章对推动文学、美学的学术交流与争鸣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进入到新时代,这是一个具有新的历史方位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性实践也由此展现出多重的意义。新的理论自觉要求当代中国学者必须具有自己的学术话语权,将马克思主义研究推向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构建的中国语境问题,则要求中国的学术说中国话,将学术思想转化为现实实践,同时将现实实践提升为学术思想,从而体现出真正的中国问题。中国问题与中国当代的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它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在不断回答中国的问题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一定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南,只有它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和理论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回答。以当代中国学术体系去看待中国问题,既要认真地、合理地汲取西方的理论,又要有属于自己的"阐释原则",在深入反思历史与现实的过程中,建构出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4.
文学伦理学批评以其独特的理论优势在国内和国际上受到了一致好评。该理论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学术话语,形成了具有创新价值的文学批评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被广泛认可的关键是,它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优势,在中西对比的视野下对中国传统的学术话语进行当代诠释和创新,并通过命名和普泛化等方式获得国际学术话语权,是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创新和国际化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说 ,学术争鸣有利于促进学术繁荣。因为通过学术批评与反批评 ,在显露和填补自己的逻辑漏洞的同时 ,也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更清楚、更灵活、更多层次地廓清自己的立场 ,而且一种学术争鸣所波及的学人越多 ,影响越大 ,在客观上更易于推进总体学术水平、学术品格乃至境界的提升。不消说得 ,这种原则上的可能性会遭遇到某种社会学的质疑。依照贡布里希“名利场逻辑”或布迪厄“文化生产场”的理论 ,理论的争鸣从来不纯粹是一个理论本身的问题 ,它还反应争论各方在自身学术场域内部所处的空间位置 ,并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争论者的利益诉…  相似文献   

6.
文明的规范的学术批评,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动力之一。所谓学术批评,通俗地讲,就是以学术问题为对象,不同观点间的讨论、商榷、批评与反批评。任何一种成熟的学术思想,都是在继承和批评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思想中形成的。一部人类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学术批评与反批评过程中发展与完善的历史。可以说,没有学术批评,就没有学术乃至人类思想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学术流派和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讨论和批评。虽然“双百”方针在一段时期内被扭曲和践踏,时下在操作层面也还有种种禁区和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学术批评,较多的是对于抄袭、剽窃的批评,而思想性批评较少,即使有一些也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学术批评可分两种,一种是技术性批评,另一种是思想性批评。思想批评可以使学术探讨深入,可以使理论不断地趋于完善,显然思想性批评对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有更重要、更深刻性的作用,是需要竭力提倡的。因为社会体制的原因,导致学术泡沫化,这是对学术事业发展的一种极大的危害。事实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危害,那就是对思想的重复或咀嚼。思想性批评可以对第二种危害起一定的治疗作用,拓宽学术的视野,推动学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是一个相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术争鸣的过程。在《资本论》第一卷教学与研究中进行学术争鸣较多的几个问题是:学习《资本论》的原因、《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关于资本与剩余价值的问题、资本积累的规律及历史趋势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学术界的批评气氛颇为浓厚,但也出现了些不良现象:目标散乱,重点不突出;批评的态度不正常;参战者少、旁观者众;学术管理机构、学术行政领导对有学术道德问题的学者态度暧昧.要发展正常、健康的学术批评,要建章立制,规范学术批评活动;要肯定和支持学术批评的成果;要开辟更多的新阵地,提供更多的活动平台.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学术期刊在学术、知识与思想的生产与传播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决定了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论文集模式”一统天下,缺乏学术批评和学科评论,高校系统刊物存在着严重“自留地化”现象,被强令推行的现行高校文科学报系统的注释模式很不合理,非学术化因素对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普遍的压力。学术刊物作为学术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集散地,事实上掌控了学术权力,因此在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中,编辑应当格外珍惜这份权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的同行专家评审机制。目前学术失范问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夸大注水学术荣誉、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数据作假、注释作伪、低水平重复。在推进学术规范方面,学术期刊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戊戌新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而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则从根本上影响了戊戌新学的内容及其时代特征,从而也影响了近代学术文化转型的民族特性和其发展趋向。只有深入理解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及其戊戌新学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近代学术文化变迁的民族定位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2.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有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研究的历史脉络,总结了近些年我国学术界关于高校权力结构以及如何协调权力关系的主要观点。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大致可分为融合论、分立论和不对称论三种基本观点,相关研究也对现有的权力结构现状提出了协调思路,其中“去行政化”是高校权力结构调整的主流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学术期刊"本位"的考量,指出"核心期刊"理论在我国出现了严重的异化,扰乱了学术秩序,限制了学术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学术评价体系下,如何从"核心"回归学术,是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对此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学术论文的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论文的主题美;二是学术论文的形式美。因此,对学术论文的审美批评也有两方面,一是对文稿主题的审美批评;二是对文稿表现形式的审美批评。学术论文主题的真实性和新颖性是学术论文的主题美;学术论文结构的严谨性、取材的真实性、语言的流畅性是学术论文的形式美。学术论文的主题美和形式美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必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它们的有机结合便是学术论文审美表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术评价制度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的本质是求真,其灵魂是创新。学术评价是对学术活动价值的判断。学术评价制度的产生以自然科学的充分发展为前提,但受社会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特定环境的制约。学术评价制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目前我国学术评价制度以量和业绩点的评价为主,偏离了学术评价的本质;与国外评价制度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改进我国的学术评价制度应从遵守学术活动的规律、建立"学术信用"制度、完善"同行评议"、建立第三方的学术评价组织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学术研究不能搞大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学术研究现状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博德里亚所说的"内爆",即纯形式内部的"增殖"、膨胀,是统计数字上的"大跃进",可以说几乎是当年大跃进运动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学术版重演。原因大致有三个:一可谓是"穷国学术政治",是急于发展的赶超意识所致。二是历史上不断出现的全民动员模式、大跃进模式的老调重弹,遗韵回响,或曰旧病复发所致。三是受西方社会的"官僚体系"、工具理性、技术意识形态、数理计算模式的影响所致。其结果诱发学术犯罪、学术腐败,引导学术吸毒、学术卖淫,逼学术之良为学术之娼。我们已经到了应该大声疾呼:救救学术的时候了!因为已事关学术的存亡与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8.
先前大陆出版的几部红学史著作,对台湾当代红学的描述都不够详尽。2009年,胡文彬先生《跨越海峡的记忆——〈红楼梦〉与台湾》问世,为当代红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部不可不读的学术著作。它概括了台湾红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介绍了台湾红学的代表专家和著作;就台湾红学研究的学术规范给大陆带来的启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