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城市交通模式的选择文/杨玉民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类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是人与自然斗争的过程。工业化是人与自然斗争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伴随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先行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城市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是发展经济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开发区”创设的结果之一,就是极大地推进了所在区域及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本文结合苏南地区主要开发区(高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分析,试图对以开发区为先导带动区域城市化进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口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中国应当加快人口城市化过程。人口城市化与教育密切相关。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教育匮缺、教育滞后和教育形式单一等三大偏差。因此,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推进农村素质教育,推进农村教育结构立体化,开发农村社区教育和发展农村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是推进健康城市化的重大课题。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但推进速度很快,对土地的需求大。城市化快速推进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失地农民的生存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难点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在寻求解决途径,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杨盛海的《城市化推进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研究》(湖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伴随着区域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现代化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地区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经济社会新常态和推进社会有效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是解决中国当前面临一系列问题的关节点。研究城市化问题对于推动城市继而实现全社会的有效治理意义重大,而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一直处于摸索中。文章从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前提和制约因素出发,分析城市化的一般进程中的内涵,模式和发展路径,最终为我国城市化合理有序推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核心,城市的缘起、城市的模式和格局的形成以及城市社会问题都是城市人的问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理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选择优化的城市模式和科学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巴西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当高.它的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属于过度城市化模式.在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如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城市贫困等问题.相比之下,中国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属于滞后型城市化模式.纵观巴西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城乡统筹,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走生态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东亚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东亚各国由于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与地理环境等条件不同,其城市化模式和特点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总体看,日本为高度集中型城市化,韩国为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朝鲜属于政府控制型城市化,而蒙古则是一种畸形的过度城市化.各种模式均是在各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文章重点分析了东亚四国的城市化模式及其得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推进城镇化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厦门市进城务工人员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发现,随着城市化的过程,该群体的婚恋家庭认识模式发生诸多改变:择偶时的个体自由度增大、性观念相对开放、婚姻的幸福度不高,特别是同居率的增高对女性造成伤害以及外来人口的流动性对家庭的稳定性形成冲击,因此,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健康的婚恋教育,合理解决其家庭矛盾,增强其幸福指数,对提高城市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集体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城市化——北京市郑各庄村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一个村庄的实地调查发现,土地资本化是城市化的重要依托。土地资本化的不同方式决定了城市化的模式。一种模式是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它依托于土地的国有化和政府攫取土地的级差收益。另一种模式是农民自主的城市化,即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在规划前提下,农民集体一方面通过宅基地的商品化和资本化,发展房地产,将土地级差收益留在村庄,用于企业发展、村庄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土地的非农化发展第二三产业,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化越来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应该研究农民自主城市化的经验、效果,客观评价它对中国农民参与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工业革命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坚持了法治精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建了系统稳定城市规划法律体系,依法推进城市化;创建科学城市规划法、促进和引导城市化;城市规划法具有程序性、公众参与性与可操作性特点;以公共政策和财政支持与城市规划法配套.这些经验值得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战后日本城市化的历史过程.指出:日本城市化过程是城乡互动的过程;以工业与住宅区的迁移为手段推进农村地区的城市化,但农民也在保存对土地的占有权的前提下有条件地接受农村城市化的这一现实;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出台与完善相关法律,使城市化过程在法律的保障下顺利地进行;积极发挥民间团体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官民一体推动城市与农村的共生,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重庆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城市规模及城市人口增长不平衡、小城镇数量多而规模小三个方面.在依次对都市圈、渝西经济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城市化发展优势及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来研究三大经济区适宜联网辐射、放射状推进、点轴结合的重庆城市化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浦东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加快城区空间扩展和郊区人口城市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快速城市化发展模式。但是由于这种模式给郊区和城区以及浦东未来发展带来了难以化解的问题,在“二次创业”的新机遇面前必然要实现转型。这就需要转变城市化发展理念,在人与物协调中实现城市化发展,形成城乡和谐相融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城市开发建设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基础.目前,全国各地在城市化浪潮中经过不断探索,建立和选择了城市开发建设的各种模式.作者通过对长沙市开福区城市开发建设的三种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在城市开发建设模式选择中尤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因素及相关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在发展模式上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对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缺乏认识等原因,政府推行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济性“下放”等反向城市化政策。改革开放以后。又由于对人口压力的非理性回应和对“城市病”的过度担忧等原因,政府推行优先发展小城镇而不是直接推进城市化的政策。从政策的角度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失误和教训,对于中国未来科学的城市化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理论与实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即城市化是一种空间的集聚,归根到底是人的集聚。集聚与辐射是城市功能的最高表现,也是城市的生命活力和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农村推动型"向"城市辐射型"转变,城市化模式由低级向高级推进,这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过去二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不仅催生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且产生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生态环境脆弱等负面影响。鉴于城市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本文从城市化模式的视角考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方式、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不力与以土地平面扩张为主的城市化模式有内在联系,今后城市化应尊重"现阶段产业结构低端化、农业经营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一半左右的份额"等基本国情,并遵循"地方政府逐步退出土地市场、人口城市化替代土地城市化、不可急速推进土地市场的城乡一体化、富余工业土地存量转化为商住用地"等四项原则。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乡城迁移城市化是现代城市成长的前提和基础,而且研究乡城迁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有两种:政府主导的郊区城市化和农民自发进城务工的迁移城市化。基于两种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中的农民收入增长率使用拉姆齐模型研究了城市增长过程,研究表明:乡城迁移城市化之后的消费水平并不是农民的最优消费水平而是政府强加的消费水平,城市化中的最优路径是类似于使农民利益受损失的"圈地运动"经济增长路径,政府购买不会对经济系统的均衡路径产生影响。此类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