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一夫 《理论界》2012,(3):93-94
技术是人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工具和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从对技术的"控制"变为"从属"技术的状态,人已把技术作为在世的信仰。技术信仰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对技术的顶礼膜拜造成了诸如唯技术论、效率崇拜、物质至上、道德沦丧等自然社会问题。解决技术信仰导致的诸多问题,就要重塑人对天地人神的敬畏之心,规范技术行为,推进技术民主化,进而达到降格技术信仰的目的,使技术和人的关系达到内在自洽的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行政技术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行政技术的概念阐释出发,对行政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功能定位进行初步探索.行政技术具有公共性、权变性、综合性等方面的特殊规定性,包括法律、组织、决策、沟通、控制等技术类型.行政技术的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行政技术的地位与功能的界定,应当在分析行政活动技术属性的前提下,既要看到行政技术的功能,也要看到行政技术功能的固有局限.  相似文献   

3.
对技术本质的研究是技术哲学的一个基本而且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技术哲学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技术的概念、技术的构成要素、技术的本质特征以及技术的本质的认识存在模糊的界限。认识技术的本质是困难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我们很难说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或是不正确,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不同的见解中得到启发,从而推进我们对技术本质的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对网络技术的价值和技术伦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对网络技术价值从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来分析,对其社会价值又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方面来剖析;阐述了网络技术对社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和其一些失范行为,提出了如何构建网络技术伦理.  相似文献   

5.
追问技术教育与一系列"家族类似"概念关系,已有技术教育概念可概括为技术教育课程论、技术教育知识与技能论和技术教育技术素养论,在对其质疑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和"技术"本质的考察,可知技术教育的内涵是:传授技术知识、培养技能、了解技术社会影响的实践活动,这一活动以不同组织形式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体现为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论技术的社会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为与技术决定论不同的一种新视角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认为技术不是按其内在逻辑发展的 ,它是社会的产物 ,由创造和使用它的条件所规定。本文肯定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并从技术本质 ,技术特征和功能、技术价值以及技术发展诸方面考察了技术的社会形成机制 ,论证了社会需求、社会选择、社会评价、社会调控等对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认为摆脱就技术抓技术的习惯性思维 ,改善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重视制度创新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推动当前中国的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入哲学的研究领域,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至今历经了一百余年.对技术的不断反思逐渐成为人类理性的行为,本文在论述技术哲学的性质、技术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技术哲学的研究的未来发展做了尝试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我们以福建省193家农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高校属性、农业企业属性、技术属性、转移环境等四个方面探讨农业企业与高校合作中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为:转移能力、合作意愿、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和信任对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技术内隐性、技术复杂性、技术专属性、转移意愿、地理距离、政策环境和沟通对技术转移绩效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技术的现代性及其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技术是在机械自然观的影响下而产生的科学化的技术 ,是对古代附魅技术的祛魅。祛魅后的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 ,也带来了人类精神的匮乏以及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 ,因此遭到多方批判。人们对祛魅的技术痛定思痛后 ,又觉得未来技术必须采用人、技术、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自然观 ,走一条返魅的后现代道路。  相似文献   

10.
技术发展不仅仅是基于技术自身发展的内部逻辑,而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它是社会选择的结果。社会对技术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技术对社会的选择,是技术与社会结构功能整体或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一种双向性的相互认同活动,并最终在历经冲突、整合与协调过程后实现技术与社会的融合。考察技术发展的社会选择,有助于我们认识技术创新、成长、传播的社会环境,并通过对社会条件的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发展的社会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技术(或称数码化技术)作为基于二进制码的信息处理技术,它是一种对著作权法律制度具有全面挑战意义的新技术。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现行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引起了国内外知识产权界的普遍关注。同以往任何一项技术对著作权法的作用相比较,数字化技术在更深程度上对作品的创作、传播和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直接推动着著作权制度的创新。本文拟对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作品、数字化作品与著作权客体的创新、网络传输与传播权等问题予以探讨,以期有利于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在数字化时代发展和完善。一、数字化…  相似文献   

12.
何瑜  霍学喜 《东岳论丛》2014,(2):149-153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机制,对产业竞争力框架做了基本描述,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动情况,以我国葡萄酒产业为例对技术进步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研发投入对产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技术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影响和作用的日益加深,呼唤对技术、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技术精神、技术文化、技术思维进行更多的哲学关注.技术过程存在的求效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和独立地位的人类思维方式.求效思维和求效价值追求与求真、求善、求美一道,构成了"真效善美"这一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四维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方法 ,分析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 ,指出其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理论的三个主要缺陷 :对科学与技术不加区分 ,看不到技术的行为特征 ,因而看不到技术行为与科学理性有本质区别 ;对科学技术的语言基础和文化因素不加分析 ,因而看不到技术行为应该服从理性的约束 ;对意识形态中现代技术作用的夸大以及对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忽视 ,看不到人文精神、科学理性、技术行为三者的一致性 ,因而找不到技术行为的合理化途径。文章对哈氏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理论作了认真清算 ,并提出科学理性原则和技术行为规范的新概念及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意识形态理论新框架  相似文献   

15.
雷广臻 《理论界》2014,(2):130-132
红山文化的文明程度,代表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高峰。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房屋建筑技术、用火技术、饮食技术、服饰技术、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技术、冶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从科学技术角度梳理了红山文化前所未有的成就,从而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技术的关心,是对人的真正的关心。技术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之一。技术所蕴涵的解放价值、文明价值、审美价值、自由价值等体现了人的发展向度和价值追求,马克思对技术的辩证理解和科学认识,开启了实现未来美好社会的绿色通道,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7.
董扣艳 《浙江社会科学》2022,(8):113-120+160
元宇宙是人类关于未来智能社会形态的技术想象,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数字生产力水平发展到更加高级阶段。当前,社会各界关于元宇宙发展前景的认识主要包括技术空想论、技术中介论、技术统治论等,体现出对数字化社会发展前景的担忧。基于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互动共进关系,元宇宙的智能技术架构将深度改写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信息、人与自我的关系,既可以促进人类解放,也可能使人困于技术囚笼之中。面向未来,元宇宙及其智能技术架构治理的关键在于,尽快确立起一种对人类未来负责的责任伦理,推进数字技术“负责任创新”,避免技术对人作恶,捍卫人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地位,确保未来智能社会的一切技术创新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安全和解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技术侦查措施在我国的侦查实践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立法上力图保持技术侦查的神秘感,故对技术侦查措施没有规定公开透明的监控机制,这一方面影响了技术侦查措施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使技术侦查游离于司法控制之外,对公民权益造成一定的威胁。国外的立法一般都对技术侦查措施作出了比较明确和具体的制约规定,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监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条件、范围及实施主体,赋予检察机关对技术侦查措施进行审批和监督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刍议技术异化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异化客观上需要法律控制。从技术伦理案例入手,对技术自我控制、道德伦理控制和法律控制进行对比分析,从概念性解读、宏观层面控制和控制边界等三个方面阐述法律对技术异化进行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2011—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CEO技术经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CEO技术经历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质量,体现在创新成果突破性、原创性和价值性的提高上。细分CEO技术经历后发现,技术经历的层次越高,对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作用越强;相比本土技术经历,海外技术经历对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非学术技术经历,学术技术经历对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CEO技术经历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比非国有企业更强,CEO技术经历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为企业构建“技术型领导力”和政府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