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对民主理论研究最有影响力的,非罗伯特·A·达尔莫属,其民主理论即多元民主理论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可.以下将介绍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达尔是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多元民主理论的创始人和最突出代表.研究达尔民主理论的复杂体系和深刻意蕴,应该以其民主理论赖以产生的特定历史环境作为逻辑的起点.概而言之,达尔民主理论产生的历史环境大体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分析: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传统价值的衰弱和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转换,美国多元社会的基础和利益集团政治的兴起,以及多元民主思想理论的渊源与达尔个人的历史经历.  相似文献   

3.
达尔的经济民主即把政治民主过程运用于经济企业中,实现企业的民主治理,追求企业职工利益最大化。主要从自由与民主的关系、财产权利与经济民主的关系两个方面论证了经济民主的正当性。在自由与经济民主的论证中,达尔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认为自由是对基本权利的行使,民主是对基本政治权利的保障,民主是更大自由实现的必要手段。在财产权利与经济民主的论证中,财产权利的分配是经济民主的核心问题,现代公司的发展使财富越来越集中扭曲了政治民主过程。此外,达尔还论证了经济民主与国家性质没有必然关联。  相似文献   

4.
达尔开篇点题指出了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是关于组织的自治与控制问题,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我们看到达尔把问题的要害直指组织独立性所带来的四个主要缺陷并围绕着如何去弥补缺陷更好的完善多元民主制度来进行论述的。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给人们带来深刻启示的同时,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试析精英民主论的民主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民主理论发展史上,精英民主论占有一席之地。精英民主论在民主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否定古典民主理论的人民主权价值,强调并论证民主在维持精英统治方面的程序价值的倾向。精英民主价值观的代表性思想是:韦伯的合法性民主价值观,熊彼特的领导权竞争民主价值观,达尔的多元民主价值观。精英民主价值观的理论主题是,寻求稳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和完善资本主义政治秩序方法和途径。在精神实质方面,精英民主价值观表现出保守主义的倾向,并且表现出否定民主价值以否定社会主义的学术追求和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进入20世纪后,西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使得传统的多数民主理论难以解释西方的民主实践。熊彼特的精英民主、达尔的多元民主都从实践的角度揭示了现实中的民主与多数裁定原则之间的虚幻联系,并力求在多数民主视野之下寻求更务实的民主改进措施。相比之下,利普哈特也是从当代西方政治实践着手来分析民主政治的,他不但揭示出多数民主的裁定原则本身的不可能性,也指出在这种理念下导致的民主实践的低效率和低品质。面对现代多元主义的社会政治现实,利普哈特提出了超越简单二元区分视野的共识民主理论。共识民主承认政治社会多元对抗性的复杂性,否认简单票决的效率和效果,强调共识而不是对抗,主张包容而不是排斥,并相信通过政治实践和制度性的设计完全可以形成一个进行多元沟通、协商的平台和机制。按照利普哈特的构想,共识民主不但可以尽量消除多元对立尖锐的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兴民主国家由于滥用多数裁定原则而导致的矛盾和冲突,也可以让一个同质性程度较高的社会的民主实践更有效率、更有品质。不过,利普哈特有关共识民主理论分析的依据和验证都是根据特定国家作出的,并不能证明就具有普世的效用,尽管如此,他有关多数民主的分析和批评以及提出的改进建议,对于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A·达尔(RobertA.Dahl)是现代政治分析领域的泰斗,耶鲁大学政治科学系的斯特林荣休教授.2008年3月他接受了美国《政治科学评论年刊》主编、华盛顿大学教授玛格丽特·利瓦伊(Margaret Levi)的专访.这次访谈是两位美国院士之间充满活力与智慧的高端对话,也可视为达尔对自己人生感悟和学术经验的最后总结和他对政治科学的最后奉献.重点话题是达尔在民主理论、多元主义和权力研究方面的核心概念、理论建构和由此引发的学术争论,同时穿插着谈论了他的人生际遇、方法论旨趣和现代政治分析方法与其卓越成就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讨论了利瓦伊尤为擅长的理性选择方法.本访谈原载于2009年美国《政治科学评论年刊》,翻译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8.
当代政治发展理论,经历了从“政治系统”到“找回国家”、从“单一现代性”到“多元现代性”、从“宪法工程学”到“民主社会学”的理论转向。为了给非西方国家“接榫、吸纳、转化乃至超越”西方现代性提供充分的想象和探索空间,应秉持一种兼具整全性和规范性的多元现代性论说——其中,整全性和规范性分别确保了多元现代性的民族性特色和现代性底色。与此相适应的“民主社会学”主张:把政治秩序的社会情境依赖与社会共识基础结合起来,把握现代政治秩序的建构;把民主秩序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社会文化条件相结合,把握现代民主秩序的运行。由此,现代政治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建设、民主建构、社会正义和社会团结等四大基本议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经济主体的非公性,民主政治的多元主体、多种途径的参与性,市民社会的培育形成与利益诉求主体的多元化,文化建设的包容性、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本质的探索,得出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合理内核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一致,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结论。同时认为将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通盘考虑,将民主实践与法治践履统筹兼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建设对于中国民主建设的作用,犹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般,它能够为人民民主、党际民主的建设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能够为社会民主建设提供合适的模式和途径。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教科书,主要体现在首先,推广协商民主,避免社会各利益阶层发生暴力冲突;其次,提倡多元主义民主,防止派性斗争;最后,限制与制约绝对的权利,为民主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民主发展,现阶段我国民主存在利益既得者抵制改革、民主制度不健全、对民主本质认识不清等问题,对政治体制改革形成了阻碍。民主的发展有赖于正确思想的引导,在我国就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民主制度论、资本主义民主局限论、民主历史范畴论、经济决定民主论、民主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精髓。要使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满足人民民主诉求,避免民主极端化;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校正民主价值判断;重视经济基础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坚持民主历史范畴思想,实现人的全面幸福。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民主的实践与理论不断丰富,民主进程与经济进程的关系一般是协调发展的,但历史也有它的另一方面,即民主进程与经济进程的不协调性,经济发达不一定有高度民主,经济不发达并非与民主无缘。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丰富的独创性内容和鲜明的理论创新性。一是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二是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经济形式;三是建构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政治体制;四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文化模式。这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协商民主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转折开始,又随着改革开放推动经济体制转轨而发展,进一步随着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换而走向成熟。由此推进了我国社会协商民主形态实现了三次重要转变,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政策制定为重心的自上而下开展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开端、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自下而上推动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发展,以及21世纪以来以公共治理为重心的政府与社会上下合力推进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成熟。我国社会协商民主历史形态的三次演变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展开和中国化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而且为世界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启示。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通过方法论上的商谈模型的建构,区分了影响民主商谈过程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因素:一种是通过反思地加以调节的文化因素,一种是通过政治和法律控制的社会权力因素。在哈贝马斯看来,尽管社会权力因素受到了政治和法律的控制,它们还会影响民主商谈过程,而自由的、公开的商谈会制约它们的影响力。商议民主和经济学民主、选择民主以及法团主义的差别在于,商议民主把政治权力看作是交往权力转化的结果,而其他的民主理论则把政治权力看作是社会权力相互制衡的结果,从而使民主政治失去了社会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施韦卡特认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最好出路是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虽然其经济民主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超越对象、企业民主、宏观调控、所有制、对外贸易等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但在提出背景、理论渊源、实践道路、具体制度等方面亦有本质区别。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模式仍停留在空想阶段,因此,我国不会走经济民主模式的道路,但可以借鉴其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思想家对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现状和社会主义前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在经济上的不平等、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文化和道德危机等方面都暴露出资本主义的本质缺陷。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他们勾勒出各种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如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彼得·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说,以及德因兹·迪德里齐的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历史蓝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定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直接民主制只适合古代社会的特殊条件,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之地广人多的情况。代议制民主理论走出了直接民主的困境,解决了公民参与和体制效率之间的矛盾,使得在现代社会地广人多的大国实行民主成为可能。在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洛克、托马斯·潘恩、约翰·密尔三位思想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洛克提出了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委托权力的思想,奠定了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基础;潘恩把代议制和民主制明确地结合起来,开创了代议制民主理论;密尔系统论述了代议制民主的种种问题,使代议制民主理论得到完善。三位政治思想家的代议制民主理论一脉相承,渐臻成熟。作为近代以来西方主流的民主理论。代议制理论对现代民主的发展意义重大,是现代民族国家构建民主制度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政治理论宝库有两大珍品,一是关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既要完成反对封建主义残余的历史任务、又要完成扬弃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任务的理论,二是关于"改善党的领导"的实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阶段性质变、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理论.这两大理论分别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民主发展普遍规律的思想和列宁关于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发展特殊规律的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