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同治理与社会冲突管理具有显著的契合性特征,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导致“碎片化管理”,缺乏协同治理理念、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使传统社会冲突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冲突的复杂性、动态性特征。要突破传统社会冲突管理的困境,需要创新社会冲突管理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冲突协同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完善地方政府权责体系;二是建设“整体型政府”,有效整合公共资源;三是通过制度创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四是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与一般的海洋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不同,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对日益成为风险社会下危机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不可否认,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体系存在一系列困境,综合协调机构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缺失与滞后,综合性环境保护法律的缺陷与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参与程度不高,应急信息沟通和信息发布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等.基于风险理论的视角,我们应用协同学的相关原理,尝试性地提出构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新模式:完善协同治理的法规制度、优化协同治理的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协同治理的公众参与制度、搭建协同治理的信息平台、借鉴协同治理的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3.
村集体资产的收益与分配、各利益主体间复杂的矛盾和纠葛、从农村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的困境等问题都充斥在农村社区的转型过程中,使得城郊型农村社区治理陷入困境,迫切需要社区治理体系创新。金华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组务自治、融合性社会组织建设等多种形式,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探索出一条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城郊型农村社区治理的体系创新实践路径。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理顺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探索不同的社区治理有效实现形式,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基层政府、村级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城郊型农村社区治理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社会化是多元治理主体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多元要素协同、共生,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相对较低,其中社会主体的社会治理能力问题最为突出,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层党建水平有待整体提升;行政管理的法治与服务水平不高;保障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的各种机制不健全。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关键在于引导社会组织在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在基层社会服务、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82-188
参政党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推动主体和监督主体,加强其参政能力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多党合作治理优势,提升我国协商治理的水平,促进执政党科学民主决策。当前,我国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建设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资源配置失衡限制参政党参政能力的发挥与拓展,二是协商意识缺失消解参政党参与协商能力,三是角色定位偏差制约参政党社会服务功能,四是主体参与不足影响参政党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坚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强化协商意识,提升参政党参与协商能力;立足参政议政,增强参政党社会服务能力;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相似文献   

6.
探索妇联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是妇联参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要求。以往的妇联组织体系注重纵向层级体系的建设,忽视横向、开放、柔性的与其他社会妇女组织合作的网络建设。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协同的主要主体之一,在社会资本和网络的视角下,妇联组织的横向网络建构有助于提升妇联组织专业性、服务性和社会性,拓展社会服务的空间;是官办社团转型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组织增强主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是多组织合作,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的协同治理——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政府治理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的考量,社会协同是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中政府与社会间关系的现实选择。所谓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是指政府出于治理需要,通过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加强对社会的支持培育,并与社会一起,发挥社会在自主治理、参与服务、协同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始终保护并尊重社会的主体地位以及社会自身的运作机制和规律,并综合运用行政管理、居民自治管理、社会自我调节以及法律手段甚至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目标。社会协同治理机制的建立,必须通过制度强化、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来实现,从强化向社会赋权制度、清除落后制度以及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健康成长的支持培育制度等三个层面同步推进,并形成不同制度间的合力。而当各类社会主体日渐成熟后,它们必将推动政府转移更多职能,发挥社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作用,最终形成政府与社会间协同关系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利益冲突平衡难、供需脱节对接难、部门分割整合难、自体监督约束难等"四大难题".重庆市江北区搭建四大互动协商平台、加强协同治理、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有益探索给予社会建设重要启示:一要加强社会自我服务,培育公民责任意识;二要打造公共交流空间,培养公民沟通理性;三要树立社会治理权威,增强公民价值认同;四要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提高社会合作效率;五要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加强公民权益保障.针对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提出挖掘各地调解资源打造纠纷调解品牌,整合各地志愿者资源健全志愿者组织体系,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健全协同治理责任机制,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完善群众监督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基层社会的治理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工作任务繁重、矛盾问题突出的社区,更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网格化管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实践创新,在有效整合社区资源、降低社区治理成本、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具体要求,网格化管理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社区网格员队伍建设滞后、社会参与程度不高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正深刻影响着基层社会治理。基于调适性结构化理论,从融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入手,探寻二者内在关系耦合机制可以发现,融媒体与基层社会治理相互耦合过程,将推动公众参与的组织性耦合、治理体系的结构性耦合以及多元治理主体的网络耦合。融媒体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调适过程会形成新的个体行为模式、组织结构与社会资源。由此,需要融媒体参与下的关系协同、制度协同与资源协同的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共治体系,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从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