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城市社区自治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城市社区自治与城市社区党建的关系,是城市社区党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城市社区自治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亮 《天府新论》2018,(1):10-17
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共治,是将党的领导融入社区治理实践的一种新探索,新时期下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共治,应该基于社区自治、共治的不同展开分类引领。通过“知识状态——价值共识程度”模型的分析,可以将社区公共问题分为简单问题和棘手问题。这两类问题的类型学划分,使得社区自治、共治的边界得以清晰地展现,从而使分类引领成为现实可能。针对社区公共问题的不同类型,分类引领表现为价值引领、共识凝聚、资源整合、复合引领等多种具体逻辑。新时期下优化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共治的功能,需要依托价值引领、共识凝聚、资源整合、复合引领等探索更多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4.
推动社区自治、促进社会发育曾经是20世纪90年代社区建设运动的主流话语.但在实践中,持续向下延伸的行政权力、不断介入的市场力量和逐步生长的社会力量在社区空间相互交织,使得社区"共治"成为当前社区治理的基本状态.在共治格局中,各个治理主体的利益取向、权力位阶以及治理逻辑差异明显,政府的行政权、居民的自治权、市场主体的经营权之间的冲突十分常见.因此,建立各治理主体新的合作模式,即明晰三者的权力和职能边界、确立共同的内部规则体系、建立群体利益与社区共同利益的协调机制,是化解冲突,在共治状态下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6.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区域化"大党建"战略,是符合我国现实发展要求的时代课题,是毛泽东同志"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继承和发展。尽管区域化党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突破条块壁垒、理顺党政关系有所贡献,但是,由于其在制度、文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内在的结构化困境,使区域化党建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内卷化倾向。这种内卷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合作机制下的党建工作责任"回流",党建工作全速发展下的虚假"创新",以及党建参与主体积极响应下的个体"疏离"。导致内卷化倾向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化党建组织架构的"联谊性"导致制度疲软,党建工作运行的行政推动导致执行受阻。区域化党建工作要想克服内卷化困境,亟需做到权力落地,要赋权给基层工作者、社会组织、基层百姓,从而构建社会力量联通政府和百姓的闭合网络,让基层社会各治理主体之间真正形成协同共治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强化基层党建对于引领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的延伸和修正为透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运行机理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可以将其中的“模式维护”“适应”“整合”“目的达成”四项基本功能转化为“价值统一”“制度保障”“要素整合”“目的达成”四个维度,即构建VIEG四维模型。价值统一体现为坚持执政党的政治权威;制度保障体现为党组织的嵌入与赋权;要素整合体现为街镇与社区的分层整合,其中,街镇层面以行政整合与平台整合为主要路径,社区层面以网络整合与党员引领为主要路径;而目的达成体现为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这四个维度分别包含多种具体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的空间结构和社会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城市社区治理遇到了挑战。尽管城市社区治理所处的困境是非线性甚至是多元的,但根本原因是城市社区居民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薄弱、社会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建设相对缓慢。在理顺政府-市场-基层党组织-城市社区居民四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升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这是破解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城市社区秩序的达成离不开居民的参与,不同主体主导权力会塑造出差异化的自治效果。实践中,少数精英因具有资源资本优势、擅长运动式的维权抗争而易形成精英主导型自治。然而,精英主导型自治易陷入精英寡头化、谋利化、派性化、悬浮化与对常态化的生活型事务介入不足等困境,从而导致居民自治蜕变为精英自治。精英主导型自治困境的形成原因在于精英—普通居民二元权力结构。面对分散的、原子化的普通居民,少数精英会运用形式代表制获取权力,此外,精英与普通居民之间因缺乏进行有效沟通的中间媒介从而易造成精英悬浮。因此,破解城市社区自治困境的路径在于构建精英—中间居民—普通居民三层权力结构,中间居民扮演着关键角色,既对少数精英予以监督规约,又对普通居民进行组织动员,还处于与物业、政府沟通的节点位置。为了进一步推动中间居民"中坚化",需要对其进行识别、动员与培育,以此增强中间居民的能力、权力与动力,从而促进城市社区居民自治。  相似文献   

11.
区域化党建方针提出后,各地党组织进行了多元化探索,逐步形成了组织设置便利化、领导体制偏平化、管理服务集约化和资源配置项目化四种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实践形态。目前,区域化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组织悬浮化、小马拉大车、被动式参与以及资源不均衡等。深化区域化党建的探索,必须彻底改变行政化的思维方式,从基层视域转向整体视域,从固化区域转向弹性区域,同时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2.
城市基层党建是涵盖社区党建、单位党建、区域化党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等的系统化党建工程。新型城镇化形势下,我国城市基层党建在组织体系、人员队伍、功能作用、基础保障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坚持以理念转变来适应形势发展,以思路更新来推动工作创新,以全域思维来推动党建工作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有机统一,努力让党建根植城市引领发展,确保城市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方针、团结动员群众、领导基层治理、协同多要素互动、推动城市改革创新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扶贫是精准脱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生态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行为主体环保意识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影响农业发展、产业形式单一等主要问题.通过生态补偿扶贫、易地生态扶贫、生态产业扶贫等来优化和推动生态扶贫,这对于推进我国精准脱贫工作,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社会共治理论研究城市居民社区治理参与行为问题。首先,在梳理文献基础上提出居民参与认知、参与意愿及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假设;其次,在对成熟量表适应性改进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第三,利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验证了相关假设,即居民参与认知对居民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参与意愿对居民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社区资源保障对居民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社会共治理论的城市居民社区参与行为提升策略,对居民社区参与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党建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处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化、社会体制转型深度化、信息技术变革加速化等诸多外部挑战。扎实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创新,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彰显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在路径选择上,应牢固确立高校学生党建主体理念,为大学生党员主体性建构奠定思想基础;多维构筑高校学生党建有效阵地,为大学生党员主体性建构创造空间;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建协同效应,为大学生党员主体性建构提供动力;创新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制度体系,为大学生党员主体性的建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呈现出角色上的过渡性、工作上的复杂性、发展上的动态性、形态上的多样性等多种特征。针对一些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发展理念滞后、机构设置不到位、教育管理缺乏力度、整合压力增大、凝聚力下降、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优化党组织机构设置,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整合党组织各项功能,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与城市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兰州学刊》2007,(7):154-156
城市社区精神文化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丰富城市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建信息化是推进新时代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课题。党建信息化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党建信息化建设虽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在对党建信息化重视程度、平台建设、基础保障、资源共享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新时代党建信息化路径,要从把握趋势,提高认识、培养人才,强化保障、强化平台,拓宽渠道、提高意识,保障安全等方面入手,有效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社区的双重二元性及其发展的中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有城市社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出发,以新型物业小区为原型指出现代城市社区具有“双重二元性”,亦即“共同体与社会的二元性”和“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新型社区发展的中国路径所具有的六个方面显著特点.现代城市社区的双重二元性及其发展的中国路径特点无论对于社区建设实践还是社区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历程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区建设中一个带有标志性的工作方式或途径, 是通过广泛而持续的社会动员 ,开发社区资源,组织社区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建设和发展之中,在建设美好家园、 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活。在社会民主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下,社区参 与、居民自治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区建设的新主题、新动力。本文在总结我国城 市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参与、居民自治的历程与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当代城市居民 社 区参与的类型特征、行为取向和现有的制约因素,并就促进社区参与的制度创新,为社区居 民提供更多参与机制、更好的参与环境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