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新一轮广西制造业升级转型面临资源能源约束更加明显、技术进步滞后、产业链“低端锁定”等困难与“瓶颈”,对此,可以加速重型化和高加工度化、技术进步与产业链攀升为突破口,实行产业内升级和产业间升级同时并举;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实现“低碳制造”和制造“低碳产品”.  相似文献   

3.
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需要.但是,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投资拉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难于消除、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与风险较高、高端生产要素培育与集聚机制不完善、基础创新与合作创新不足、区域配套能力弱等等.政府要构建从传统向高端跃升的动力体系,根据区域传统装备制造业基础去选择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的途径,支持现有骨干企业主攻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打造产业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安礼伟  张二震 《江海学刊》2015,(3):79-84,238
金融危机后,长三角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而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体现在三个方面:新一轮产业国际转移、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生产网络的重新整合。长三角在信息通讯等产业上的良好基础、潜在的人力资本优势以及庞大而不断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都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实现长三角地区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角色转型,目的是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金融发展通过资本的持续积累和技术的突破创新两条主线,对制造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金融发展增加资本积累是制造业规模扩张的基本传导机制,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增量资本和存量资本的动态调整来实现,金融发展能够分散研发创新风险形成合理的创新治理机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利用广东制造业28个行业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将金融发展分为规模、结构、效率三个维度,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金通  骆莙函 《社会科学战线》2021,313(7):258-263
文章采用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技术市场发展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可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并且这一推动作用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现。技术市场发展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不同时期的差异性,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在其中起重要的推进作用。此外,技术市场发展对工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在长江经济带尤为显著。文章为制定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提供了依据,对中国正在推进的科技体制改革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碳"目标,以河北省制造业的数字化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外部挑战与内部压力探析出其转型升级的困境,具体包括:环保形势严峻、管理意识薄弱与专业人才缺乏;利益均衡难以实现、内部经济阻力大与升级动力不足等层次。继而分析了河北省制造业在低碳政策、绿色产业与基础优势等方面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系统的转型约束与升级决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以提升战略力、数字领导力、变革力和驱动力为设计宗旨的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9.
10.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构建国内大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本文应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及专利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显著推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力、优化了企业资本结构、提升了企业市场估值。同时指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而数据作为推进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继续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扶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政策和法律,制造业企业应当制定各环节人工智能化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化水平,促进新时代中国制造业升级,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次能量巨大的新技术革命,"互联网+"推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变革,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加剧了新常态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与紧迫性。目前,中部地区推进"互联网+"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发展思路等方面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政府提高认识、转变思路,从软硬两方面营造"互联网+"顺利推进的良好环境;需要各行各业积极推进关键链条与环节的数据化、在线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业业态,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浙江经济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浙江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分析浙江产业结构特征出发,认为浙江正在逐步走向"服务经济时代",发展服务业对浙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浙江在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助于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助于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浙江解决就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从香港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教训入手,研究了香港产业跨越式转型升级和产业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停滞同时并存的矛盾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揭示了隐藏在其后的深层次问题,探究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值得借鉴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昕 《西部论坛》2021,31(5):15-33
生产性服务进口不但可以通过改善中间品供给质量和结构促进国内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出规模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知识溢出、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推动国内制造业技术升级;国内制造业产出增长会通过需求效应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扩大,国内制造业升级则会通过增加对富含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而,形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与制造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后向拉动效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双向联动机制.基于WIOT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2000—2014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前向推动效应远远大于国外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发展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拉动效应也远远大于生产性服务进口;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显著,且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越高对制造业升级的推动效应越强;制造业产出增长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具有后向拉动效应,而制造业技术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具有后向拉动效应,且技术密度较高制造业行业对高技术密度生产性服务进口的需求拉动效应更大.因此,要以本土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和技术升级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催化剂,构建国内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生产性服务进口+制造业升级"双向联动网络:一是通过扩大市场开放增加国外生产性服务在国内制造业中的投入,尤其要提高"FCB"领域的开放水平以引导和促进国外先进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进一步拉动高质量生产性服务进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详实的数据对全国及天津市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中低技术产业在我国及天津市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对全国及天津市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指出了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变革中的美国制造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美国制造业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历经风雨,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推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变革,美国制造业正在这场变革中浴火新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工的深化,协同创新成为普遍的创新模式,企业需要通过网络化的协调实现创新过程的合作。不同的市场竞争结构和创新复杂性,影响网络化治理机制的选择。中国制造企业处于低水平分工均衡中,产业升级面临协同创新的瓶颈,需要恰当选择水平差异化、垂直差异化的升级路径,通过企业网络实现创新协同,才能突破瓶颈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全球化过程中,产品制造和研发环节的分离以及相似产品研发环节在空间上的集聚,逐渐形成了一批以知识生产为主要内容的集群。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态,知识集群具有更强的知识累积性和知识创新性,已成为产业集群升级的趋势之一。知识集群通常有两条典型的演化路径,一是在原有制造业集群基础上递进生成,二是在缺乏既有集群支撑下创造生成。针对我国产业的自主国际化需求和客观存在的集群低端化发展现象,知识集群为我国制造型集群实现整体性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工业革命时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民主化时代。在这一时代,制造模式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创新和竞争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大势。中国制造业在生产效率、生产能力以及创新驱动能力方面还落后于世界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需要加快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保证复杂技术产品、前沿技术产品、品牌主导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要开展制造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前沿尖端制造技术的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动力。凭借庞大的消费规模和强大的技术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站到了世界前沿,呈现出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趋势。数字经济正在重塑产业形态,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日益明确,数字经济通过破解创新链瓶颈、提升制造链质量、优化供应链效率、拓展服务链空间,破解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痛点"问题,助推中国制造以平台化、生态化、软件化、共享化、去核化实现"换道超车",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