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中国学界,法教义学研究之“实”出现得要比“名”更早。法教义学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激烈的争论,外部压力和精力限制使得学者们对法教义学的知识论反思严重不足。“关于法教义学的研究”迫切需要澄清十组问题,可以被分为三部分:第一组问题即法教义学的含义,对它的回答构成了回答余下问题的出发点;第二至第四组问题涉及法教义学的定位,包括法教义学与法解释学(法学方法论)的关系、法教义学在法律科学中的位置以及法教义学与神学的异同;第五至第十组问题涉及法教义学的定性或相关立场,包括法教义学是否仅是一种“德国现象”、法教义学是否是“继受法学”的体现、法教义学是否就是法条主义(法律形式主义)、法教义学是否必然排斥后果考量、法教义学是否无法应对疑难案件以及法教义学是否必然预设法律实证主义的立场。法教义学虽在德国屡受质疑,但经受住了考验。中国的法教义学研究刚刚起步,肩负着与德国不同的历史任务,应当步伐坚定地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旨在调控房价非理性增长的限购令,具有实质法治意义上的正当性。民法学界的指诘,援引古典契约自由理论,认为限购令以户籍限制干预合同自由,并危害法治秩序。但仅基于形式正义理念进行体系化的逻辑推理,难以维护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价值,游离于法教义学思维之外;在法学研究方法转型、法教义学获得重新解读以及社科法学已显端倪的格局中,未能摆脱路径和方法依赖的民法学界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理论分歧集中体现为法律人思维是“规则至上”还是“后果导向”的问题,但这一学术争论充满着社科法学对法教义学的误解,导致了一种“强版本”的后果主义审判理论的产生。这一理论版本错误地将后果考量普遍化而使其具有解构法治的危险。为此,在司法决策研究中,应区分规范性与描述性两种研究立场,区分根据后果裁判的“理由”和影响后果裁判的“因素”,并构建将“法外因素”转化为“法内理由”的法律方法。为了维护法治,应主张一种“弱版本”的后果主义审判理论,即将后果考量纳入法教义学的框架之中,实现规则至上与后果考量之间的兼容。  相似文献   

4.
肖平辉 《学术研究》2023,(11):76-80
新冠疫情爆发,中国卫生领域内第一部“牵头管总”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施行,引发了学术界对卫生法新的一波关注。学术界提出卫生法学集法学、医学、公共管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其特殊性需要突破传统法学理论构建。文章探讨了以传统部门法为生成逻辑的法教义学、社科法学在卫生法基本理论上的困局,提出领域法学作为卫生法学方法论上的理论重构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走出法哲学基本理论困境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法哲学面临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学三个层面上的基本理论困境,即法的事实与价值、科学思维与形而上学思维、理想语言现与日常语言现的对立,并因此而形成"三大"法学流派的对立.人类理性是以不同的法律思维方式、用不同的法律语言形式把握和表达不同的法律对象世界,在法的不同层次上具有不同的指导原则、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所以,解决好法哲学基本理论问题--法存在、法语言和法思维的关系问题,是走出法哲学理论困境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哈特将分析哲学的反本质主义理论运用于法哲学研究之中,着重考察法律的多样性、相对性和发展性。他合理地把握了人类理性对人类社会规则规律认识的度量,回答了应当如何认识法律的问题,从而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由此,哈特的反本质主义法哲学在解构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法学观,成为现代西方法理学的起点。哈特的反本质主义法哲学思想理论从法哲学层面解释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基础,为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法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侯猛 《社会科学》2023,(3):12-23
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内兴起,后又经历了自发研究和自觉研究的阶段,从最早的法社会学拓展到法社会科学。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包括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两个方面。外部视角关注法与社会的关系,内部视角则是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过程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当前,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并且出现了分化与交锋,如何处理法律经验研究与法律理论研究、法律定性研究与法律定量研究、部门法学(法教义学)研究与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这三组关系成为新的焦点。就整体来看,法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部门法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联系,特别是要注意在法律实务中总结社会科学的运用经验,密切关注国外法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力求在中国经验和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中国自主的法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
部门法哲学引论——属性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现代法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法哲学是法哲学的延伸。因其自身的法哲学属性,它的反思性研究必须运用法哲学的理论框架,采用法哲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以期消解法哲学与法律学之间的人为障碍,消除法哲学与法律学互相脱节的现象,推动法哲学与法律学的密切结合。在方法论上,部门法哲学可运用语义分析法克服定义方法的局限性,消除学术争论中语义混乱的问题;价值分析法以克服工具主义、技术主义及教条主义造成的弊端;进而以反思方法发现部门法学原理和部门法原则的“前提性”问题,不断创新法学理论,更新法律思维,引导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9.
张纯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134-139
后现代法哲学思潮发端于20世纪下半叶,与当时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相适应,借助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念和方法进入法学领域.后现代法哲学思潮不仅在理论上对传统法学理论提出挑战,同时在法学研究范式上也发生了转变.对这一思潮我们应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宋大琦君的《程朱礼法学研究》一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程朱礼法学研究》一书试图从程朱礼法学的基本问题入手来构建中国自己的法哲学。作者认为,程朱礼法学是中国古代的法哲学,体现了中国古人整体性思维模式的特点。礼法学在整体性的宇宙之思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同时也带有了宇宙本体的全部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学科视角看,"法学方法"并不等同于法教义学的方法,也无法涵盖分析法学的方法、判例法的方法;从主体视角看,"法学方法"彰显了法学家的方法论,而遮蔽了法官的方法论;从职业技艺视角看,"法学方法"难以揭示法律职业的特性和内容。"法律方法"而非"法学方法"之称谓,更贴切地反映了法学研究向具有实践理性品格的学问、向司法实践过程、向法律职业技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法理学在法学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它在为普通的部门法学研究提供方法论和价值判断上的理论支持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思维方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视阈来探讨法理学思维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如何运用法理学思维方法评判现实社会中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侵权行为法内在的法精神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的,一方面,侵权法哲学基础的理论变迁给侵权法提供了很多理论复兴和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侵权法也会在具体制度中反映出这种哲学思想的诉求.近代侵权法将其具体制度建构于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现代侵权法理论接受经验主义哲学的渗透,实用主义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开始逐渐成为侵权法的法理基础.当代侵权法应全面表达"以人为本"的哲学倾向,将对人的终极性关怀作为其各项制度演变所预设的前提性追问.  相似文献   

14.
法哲学中的目的论源自哲学目的论,将之作为相对独立的目的理论予以研讨是一种探究目的论的有益方式。庞德对19世纪以前法律思想家就法律目的的认识轨迹作了有价值的归纳,只是似有将复杂问题过于简单化处置之弊。而且仍有必要对19世纪以后西方法哲学的目的论进行研讨。把目的论引进西方法律,已经且继续可能带来弊与利的影响。西方法哲学目的论的研究为我国法学研究带来了研究方法、意义和思路等方面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由于所持的学科立场及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法经济学关注的学者们并没有就其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取得一致的看法。以波斯纳为代表的主流学派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法律的经济分析”,在研究范围上包括从反托拉斯法到法律和法学的各个领域,在研究方法上偏重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而以麦乐怡为代表的非主流学派则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经济、社会、哲学等比较分析”,在研究范围上纳入更多意识形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经济、政治、社会判断方法的综合。主流学派凭借其研究方法上的“技术优势”,在过去4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非主流学派试图突破法经济学研究中“法律的经济分析”这种狭窄的分析框架,发展出一种新的思考法学与经济学的方法。这一发展趋势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其研究方法和分析结论在多大程度上能显示出超过“法律的经济分析”。从根本上讲,法经济学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造性过程。作为新兴的理论学科,法经济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的"法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中,除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外,新马克思主义法学、批判法学、后现代法学、经济分析法学、现代法律诠释学同样参与其中.不同的研究向度决定了"法与意识形态"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认识,而这些研究向度之间又存在着沟通、对话及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建立统一的公法学要进行法哲学思考,首先就应阐明公法的基本矛盾、公法学的基本范畴、公法学的理论基点或核心等重要问题;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价值体现和反映,公法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涵义,公正与效率是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矛盾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转换和体现,公法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法哲学家和我国近年来从事法哲学研究的学者们,都从某一特定角度对法哲学的研究对象作出了各自的分析,但这些分析都没有能较全面地揭示出法哲学应有的研究对象.法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人们的自由生活.要把法哲学与其它法学理论学科区分开来不能仅仅靠各自的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各自不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法学派是借助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所形成的一个法学流派,其法律观主要体现在法即社会秩序、法扎根和服务于社会、重实效而轻名分及重经验而轻逻辑等观念上。在西方法学的发展中社会法学特殊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法观念,即活的法观念,这一观念打开了我们对法认识的新领域,因而对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哲学对法学的全面渗入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许多哲学家和法学家着意从哲学的高度,在系统透视和把握世界与中国现代化总体走向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思维视角对于法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审视和概括,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的同时,实现了对传统法哲学理论的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