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论可再生能源法的强制性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是人类在面临资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困境时,利用技术创新改进动力供应与消费模式的探索.在法治社会中,这种探索必须依托彰显社会责任与公众义务的立法,并且需要与之匹配的社会心理与运行机制.这些条件都需要通过具体化的强制性规则清晰、准确、完整地表现出来,成为指导政府与社会具体行动的标准.许多国家为此将强制性规则作为立法的主体内容,而我国尚缺乏充分、系统的规定,直接影响立法目标的落实.强制性规则具有必要性、确定性、约束性、不利性和强制性等特点,构建强制性规则应当遵循利益均衡、定量控制、系统管理等原则.我国应通过出台高层政策、编制产业发展路线图、推崇地方制度创新等方式逐步完善强制性规则.  相似文献   

2.
吕霞 《中州学刊》2012,(5):76-78
英国的可再生能源义务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义务和可再生交通燃料义务,可再生能源义务及规定该义务的法令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公用事业法2000》、《能源法2004》和《能源(北爱尔兰)法令》。英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基本存在状态是:国会制定的各种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立法空间和基本制度支持,可再生能源法令系统设定调整可再生能源事务的法律规范。在这个整体结构中,能源法是基础、是依据,可再生能源义务法令是主体、是核心。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交易制的实施有助于碳减排和缓解能源短缺,但并非所有配额制都能成功实现配额义务的目标。通过对国际上最典型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在配额交易方案中的目标设计、可再生能源种类规定、配额义务主体指定、核准的可交易的绿电证书的发放、上缴、储存年限及价格上限的规定、奖惩措施和配套政策设计等构成配额制的重要方面的分析,提炼出了成功的要素和失败的教训。为我国未来实施配额制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可再生能源从技术研发到技术创新,从财政支持到商业化运作,需要实现产业组织的铸造、公平竞争及市场环境的形成。围绕财政支持进行制度构建的《可再生能源法》所能带来的制度激励是有限的。设计国家创新体系、产业投资结构、产权结构、竞争结构、治理结构与拆除垄断壁垒,特别是培养多元投资权利主体能力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更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全面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转型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根本性路径依赖。从《可再生能源法》到《可再生能源产业振兴法》、《能源法》是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寇静娜  闫瑾 《理论界》2014,(3):78-82
气候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问题领域关注的焦点,而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污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领头羊,欧盟在2020年前计划达到可再生能源占总体能源20%比例的目标,其中创新模式在发展路径中的应用是关键。本文通过创新理论的三个层次施动者,创新工具以及社会反馈对欧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市场准入是政府基于安全、效率和公平考虑而对企业或者其他主体进入某领域或地方的市场,从事一定的活动施加限制或加以禁止的制度措施.我国现行可再生能源市场准入制度以项目投资审核(备案)代替主体经营资格许可,混淆了二者的性质和功能.这一制度的完善思路是以实施市场主体经营资格许可为主,以项目审核(备案)和产品标准、认证为补充,同时对经济主体进入市场及其经营的全过程实施立体、动态、滚动式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价格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核心影响因素,较高的化石能源价格与相对廉价的可再生能源价格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化石能源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替代性与制造业中资本与能源替代性类同,化石能源价格每上涨10%,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18%左右,可再生能源价格下降10%,将会促进其利用率提高70%,但两种替代弹性升降趋势不同,据此提出逐步开征化石能源税、灵活调整补贴幅度、适时淡出可再生能源补贴、完善融资体系、改革配套环境等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但面临着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成本高、资金缺乏、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此,国家需重点采取以下对策: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整个能源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建立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套法规和政策体系;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大幅度降低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已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可再生能源用地需求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主要表现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空间冲突,可再生能源规划与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规则冲突,可再生能源扩张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冲突。导致冲突的外因为可再生能源空间规划的法律实现尚未成熟,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对土地利用的间接影响被忽视。目前,美国、欧盟与德国在可再生能源用地和生态保护制度方面的立法与实践对中国有可借鉴之处,中国亦可通过设立可再生能源专属规划区缓和空间冲突,为可再生能源用地提供法律保障以解决规则冲突,完善可再生能源用地管理框架以协调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产业是围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不仅可以优化能源结构,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保障,而且可以开发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而且有利于增加就业,拉动消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完全有条件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山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龙头,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论可持续发展中绿色文化因素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莉 《学术研究》2006,(2):56-60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正在努力争取的目标,是我们反思传统发展观所带来的发展中的问题的反映。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巨大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绿色文化因素不可或缺。绿色文化是人们在创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的各种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能为人们所感知和接受的、影响人们可持续发展行为的精神现象的总和。我们需要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需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文因素,要思考绿色文化机制的作用与重要性。本文主要尝试将绿色文化价值观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揭示文化因素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冬林  郭砚莉 《北方论丛》2008,3(3):129-133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价值与实物双重补偿原理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制度取向.社会再生产价值运动中各种投资要素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要求不仅注重人力资源、人造资源的价值和实物双重补偿,而且更要考虑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实物双重补偿,忽略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些投入要素实现了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整个经济社会才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因此,制度安排的原则关键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入要素的补偿机制,这些远远超出新古典纯货币经济学经济增长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纵观人类历史,能源利用经历了农业社会的柴薪能源利用阶段、工业社会的化石能源利用阶段,以及现代社会的电力、核能等能源利用三个阶段,如今在"绿色浪潮"的背景下,未来极有可能会出现一个绿色化的能源利用阶段。从能源问题同低碳技术、新能源技术的辩证关系来看,工业化石能源的传统开发导致了现如今的能源短缺、全球气温升高、环境高污染等问题,同时也正是这些问题逼迫人类对低碳技术与新能源技术进行发展,因此能源问题对于低碳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的出现既是原因也是结果。要想实现低碳技术与新能源技术两大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通过基础技术、重大装备、示范工程和创新平台四位一体同步推进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来实现。两次技术革命带来了两次能源革命,并产生了两个超级大国英美的地位更替。低碳要求下的新能源革命即将爆发,这也必将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4.
论创新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静 《河北学刊》2003,23(2):39-42
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进步。创新求变、与时俱进已成为新时代中国亿万人民的伟大共识。创新虽与文化传统息息相关,但更大程度上是在制度环境和制度演进中得以实现。本文从分析制度何以促进创新的机理入手.对创新的制度安排主体、制度安排的设计原则以及制度安排的实施做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制度安排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绿色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其化解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中国绿色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其特殊性的基础上,认为现有的矫正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及措施尚难以化解这一障碍,若要化解这一障碍,必须另辟蹊径。我们认为,健全的效率导向型的信号发送机制有利于化解信息不全所致的信息障碍,重复博弈和阻遏性规制等适当的制度安排可激励、约束供给方的行为。只有这样,中国绿色食品贸易才能形成市场需求(消费者)、微观经济主体(生产者)和社会生态环境(管理者)三大目标之间的“激励兼容”,促进绿色食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在城乡统筹配套改革区农民土地极大赋权及土地流转频繁情况下,面临传统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瓦解、集体组织管理权能被压缩和削减等一系列困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分地区、有条件地实施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改革制度,于内部明确农民集体的主体地位及设计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实现农民集体的意志顺利表达,于外部提供法律支持和监督机制,防止国家公权力的侵袭,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及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淑梅 《学术探索》2014,(11):88-92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人是最为关键、最为活跃的因素。只有人实现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释放出强大的工作热情和惊人的创造力,进而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本文对人自由发展理论进行了溯源,阐述了人自由发展理论的中国化过程和基本内涵,对网络背景下青年自由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归类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健康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能源法的出台来自于政党政治的正确、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资本与组织体制的变革,更来自于理论突破,因为理性决定制度选择。我国现行法律并不能满足能源革命的要求,能源制度设计远未体现政治、市场与体制的合力,有关能源革命的理性解读成为法律制度创新的前提。能源革命已经为能源法的出台提供了政党政治和能源战略抉择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经济维度。回应能源革命的能源法必须作出富有绩效的制度安排,才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2015,(10)
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在中国梦的背景下,每个公民都应该承担相应的公民责任,包括公民的有序参与、守法精神、契约意识、诚信、友善、包容、感恩等。本文提出从完善国家的法治水平、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培养公民的文化归属、加强公民的责任教育、发展自愿者组织、建立公民责任追究制度、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个方面培养公民责任。  相似文献   

20.
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我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不足、成本太高、技术水平较低、市场不稳定和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障碍。本文对这些障碍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