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的问题化与政府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中国,民生领域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政府管理学思考。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实质,是人民政府框架下的发展观念、具体制度与应对机制问题。为化解民生问题,中国政府应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发展民生为第一要义;应该转变发展观念,调整民生政策,着力于政府创新;应该切实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绩效制度。同时,应当全面构建旨在主动应对民生问题的调研、预测与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大概四类社会保障制度.一是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它把社会保障政策当作国家的一项主要社会政策,按照普遍保障和全面保障原则建立起来的,更强调社会保障是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个人不缴纳或按低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水平较高,保障项目较全.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发展历程、经验总结与改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经历了从国家/单位保障的鼎盛时期到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的深刻变革。制度变革中有改革的阵痛,也积累了鲜活的经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社会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东北地区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还存在着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如何解决制度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作宝  李坚 《理论界》2019,(8):56-61
公平是社会保障的起源、目标与约束。社会保障公平包括代内和代际两个维度。代内公平涵盖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机会公平、参保缴费管理的过程公平以及体现为保障待遇的结果公平;代际公平是指不同代人在社会保障待遇与负担分配方面的公平。社会保障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是对立统一关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协调好两种公平,要树立族群理性,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强调自我保障,降低代际转移比重;以代际公平为约束,优先保证代内公平;确立广阈公平导向,建立社会保障不同项目间、社会保障与其他代际公共项目的互通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必须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障作为保障人民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当前需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学术研究》本期特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题,刊发3篇理论研究成果,以推动此类问题深入研究,推动十八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杨辉 《兰州学刊》2008,(9):87-89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和调节机制,社会保障则成了追求这一发展目标不可替代的制度安排。以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为了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惠及万众,而又困难重重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明晰目标,理清思路,制定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一、理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一)抓住制度建设的关键,加快法制化进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法治基础薄弱,使得社会保障的法制观念、意识和实施执行中的力度,都大打了折扣,造成制度刚性严重不足。一是,收支管理监督严重弱化。即制度上缺乏刚性,造成保障力度弱,征收管理软,支付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战后美国收入分配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莹 《理论界》2006,(3):203-205
战后美国的收入分配政策主要体现在劳资谈判与最低工资、职工持股计划、税收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美国战后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这对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促进社会公平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面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境,认为关键问题源于社会保障的体制性障碍:长期重视社会保障建设轻视社会工作发展;社会保障的服务性保障职能缺位;社会保障缺乏与社会工作在教育及实践领域的互补与融合等.因此,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与中国社会保障政策改革应走协调发展与相互融合之路,共同成为传递社会福利事业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面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境,认为关键问题源于社会保障的体制性障碍:长期重视社会保障建设轻视社会工作发展;社会保障的服务性保障职能缺位;社会保障缺乏与社会工作在教育及实践领域的互补与融合等。因此,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与中国社会保障政策改革应走协调发展与相互融合之路.共同成为传递社会福利事业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