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时代的中原移民入闽,使得闽台之间有着相似多元的族群文化。这种相似多元的族群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在历史上,其相互间又是如何互动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观今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均大都对此语焉不详。通过对闽台几次移民的历史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闽越文化不是今天闽文化的底层文化,唐初移民是中原移民的初次开闽,客家移民主体底层人民较多,所以客家文化形成较慢。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间的移民主要是"唐山过海"式,而清初以来屯垦河南邓州的台湾原住民却是反向的移民方式。他们如何从台湾到福建沿海、再从福建到河南内地、在邓州屯垦的生活状态以及风俗遗留等,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以及学术研究。特别是对他们风俗衍变的研究,可以作为个案来探讨小聚落族群风俗变迁的普遍性。作为中原地区小聚落的移民族群,其后裔所追忆或保留下来的室内葬、连名制、祭灶、追述族源地、亲属称谓等特殊风俗,显示出其风俗解构的变迁状态,特别是受与之一起屯垦邓州的"闽营"以及邓州风俗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闽营化、在地化。  相似文献   

3.
康熙初年,朝廷令部分明郑降清官兵赴今河南济源、鲁山、邓州、信阳等地屯垦。闽营人背负木雕妈祖神像来到中原,妈祖文化因而传入河南。闽营人在中原创建了长葛营坊村天妃宫、邓州天后宫等许多妈祖庙宇。由于建国后多次政治运动的洗礼,闽营人妈祖信仰出现结构性失忆。当今邓州部分闽营人高山族成分的确认,社会上认祖归宗的潮流,妈祖文化的复兴,刺激了闽营族群的集体记忆,妈祖信仰在闽营人特别是高山族人中复苏。这是其族群意识于"在地化"完成后的凸显。  相似文献   

4.
辽西区族群的迁移和转徙带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尤其是促进了史前时期的辽西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红山文化时期的辽西区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而这一优势基本上终止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时期的辽西区与商、西周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春秋战国时期,辽西区成为东北民族南下和燕文化北上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5.
客家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客家方言是这个群体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客家族群语言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客家人的移民路径有关。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播的视角看,客家移民路径选择的时序性和空间性对"客家"语言形成具有关键作用,清末民初客家人对客家移民的文化认同感的系统构建对客家移民属性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选择多元文化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多样性的移民构成是客观因素,自由主义思想是政治基础。40多年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界70年代多元文化政策侧重从福利方面解决移民的社会经济的不平等;20世纪80年代末则从移民安置服务与救助弱势移民社群向强调文化多样性的经济利益转变,多元文化社会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霍华德时期强调国家认同的主流意识,以推进社会凝聚力和社群和谐来稀释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类似于SBS这样的多元文化实践反映出不同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态下多元文化传播的战略演进。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成功实践与种族主义、文化同化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威胁并存,同时还须提防少数族群文化之间的过度竞争与主流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河南地处中原大地,历史悠久,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河南形象符号缺乏系统性、代表性,传播力、影响力不足,传播持续性不够。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河南形象符号识别系统,拓宽传播渠道,打造河南品牌形象符号,提升河南形象符号水平,努力提高河南形象,从而促进河南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河南形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数代人的艰苦努力,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曲守成、孟古托力在《学习与探索》2 0 0 0年第 2期撰文指出 ,我国古代东北民族驻牧地区不断变动 ,但并非随意迁徙 ,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即南下西进这一规律。东北民族在驻牧地区的迁徙中 ,当南下途中受阻 ,或停止或西进。但其多数并不就此罢休 ,南下目标仍顽强地表现出来。在新的情况下 ,为继续南下做准备。一般言之 ,西进是为了寻找机会再次南下 ,似可作为迂回性的措施。因此 ,在南下西进的规律性运动中 ,南下是基本的、核心的部分 ;西进是非基本的、辅助的部分。东北地区 ,东濒大海 ,北接千山万壑而又气候酷寒 ,南面自古与中原联成一体 …  相似文献   

9.
从西周到南宋,古代河南共有楚人南迁,西晋末永嘉南迁,唐代陈元光"开漳"和王审知父子"王闽",北宋末靖康南迁等四个阶段的政治性外迁移民.其作用主要是影响到了迁入地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组织,促成了南方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中原化,最终更有利于中国版图的巩固和文化的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10.
金人在灭亡北宋之后,继续挥戈南下,刚刚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继位的宋高宗,无力阻挡金人的凌厉攻势,便以巡幸之名逃往江南,朝中大臣也携妇将雏,竞相南逃。一些抗金义军因势单力薄,无力与金人抗衡,也纷纷向江南撤退。宋朝宗室境况最惨,以至于不少人流落江南州县,艰难度日。南迁人数最多的是平民百姓。他们无人组织,多是一家人单独行动,随遇而安,哪里适合生存,就在哪里卜居,今日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都有了中原人的足迹,后来都成了那里的永久居民。中原移民为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粤琼的经济增长、经济差距及其合作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把增强 《河北学刊》2013,33(1):202-205
河北省历史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具有建设文化强省的先天优势。然而,在河北省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却并不多见,除了少数传承已久的精品资源妇孺皆知外,多数仍处于少人问津的状态,这与河北文化强省建设是格格不入的,并已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瓶颈,因此急需开发。在具体开发中,无论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新闻媒体,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该勇于挑起宣传与弘扬历史文化的重任,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结构竞争力:苏浙粤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结构所具有的量变和质变作用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即为企业结构竞争力.苏浙粤民营经济发展的差异不仅有来自于民营企业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上的差异,而且还有来自于民营企业结构竞争力上的差异.本文构建了企业结构竞争力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苏、浙江、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差异情况以及企业结构竞争力对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邵雍 《社会科学》2012,(4):153-157
1911年11月4日浙江革命党人在杭州发动起义,次日基本控制省城,只有旗营在负隅顽抗。经过浙江都督府与杭州旗营协领贵林谈判,签订了议降条款,避免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但此后贵林并没有及时、完全地实施议降条款,他违反协定私藏军火被告发后很快被处死。浙江都督府总体上实行了对旗营、旗人的宽松政策,克服了一些地区过激的民族主义,有助于全省的光复,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18 8 4年 11月 ,清廷下诏设新疆行省。新疆建省首功应推左宗棠 :他率先并屡次向朝廷提出新疆“设行省 ,改郡县”的主张 ;他筹划、实施新疆善后事宜 ,为建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他着眼于新疆民情、社情 ,设计了新疆行省的蓝图 ;他指挥清军收复新疆 ,为建省创造了客观条件。左宗棠堪称新疆建省的倡导者、推动者、设计者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16.
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矛盾运动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青海人口与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很弱 ,有些不相协调和矛盾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继续贯彻落实“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加强经济建设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加强社会发展 ,特别要加大农牧区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7.
王友  胡仁  边艳珍 《河北学刊》2008,28(1):202-206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形式,是现代商品经济和现代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加快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河北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特点、基础条件及优势潜力和机遇前景进行了客观分析与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教育与人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来看,教育是文化的社会遗传和再生的机制;从教育与人的关系来看,教育是使人获得文化的过程;从文化与人的关系来看,教育起着重要的中介转化作用。因此,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精神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达到社会的现代化。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最为基础的一项工程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体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培育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繁荣现代文化市场;同时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造就先进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创造者;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努力实现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面对老龄化与"老有所养"的问题,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及特点,对浙江省农村和城镇的养老保障实践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指出当前我国的养老制度正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养老重点由赡养型向照护型转变、养老服务由供给型向购买型转变、养老内容从救助型向福利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近代云南的电讯包括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讯三个方面.从技术层面看,有线通讯技术是云南近代化的起点,对于云南内部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电话则对加强城市内部的信息流,改善市政管理,丰富城市结构和职能有一定作用;无线电通讯有效克服了电线电杆维护的障碍和高山、河流、深谷的阻隔,在抗战期间得到了较大发展,强大的无线电信号网络,奠定了云南在西南通讯枢纽中的门户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