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大兴 《唐都学刊》2004,20(6):32-36
李浩教授的《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和《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是近几年来文学地域性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这两本书,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前提出发,运用“地域一家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唐代关中、山东和江南这三大地域的士族文学进行探讨,对与地域士族文学有关的士族的贯望、迁徙、婚姻、教育、科举考试、宗教信仰和文体改革、牛李党争等问题进行考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文学地域性研究方面的实绩。  相似文献   

2.
一次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的盛会─—敦煌文化与唐代文学学术讨论会述评章昱由甘肃敦煌学学会与唐代文学会主办的“敦煌文化与唐代文学学术讨论会”在省上特别是白银有关党政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赞助下,于1994年6月8日至10日在白银举行。来自省上和白银市有关党政...  相似文献   

3.
评《北京文学的地域文化魅力》舒敏张丽著《北京文学的地域文化魅力》(简称《文化魅力》)一书,是北京社科院文学所主持的“北京地域文学丛书”中的一本。该书以其鲜明独特的文化学视角引人注目。如果说在此之前,还有一些从文化的视角来观察文学、评论文学的文章散见在...  相似文献   

4.
从公主婚嫁视角考察唐代皇室与士族的博弈,主要表现为基于士族的礼法、门第观念,唐代士族始终不愿娶公主,而唐代皇室对嫁公主与士族的态度则有一个从打压到接受、靠拢,乃至迎合其娶妇标准的复杂转变过程。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从情理上明确了唐代士族不愿娶公主这一现象的存在,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唐代士族不愿娶公主的主要原因不是反对公主本身,而是许多唐代公主不遵守礼法,她们的违法乱纪容易招致家族祸端。第二部分说明了唐前期利用三次修谱对旧士族进行打压的过程及其结果,通过若干史例考察了李唐皇室主动与士族联姻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葛翠玲同志在《唐代“制举”、“殿试”辨》①一文中,对我主编的《隋唐文化史》关于“制举”、“殿试”的一条解说,提出了很好的商榷意见。这里,我就唐代科举中的制举与殿试,略谈个人的一些浅见。唐代科举制度主要分常举与制举两种。常举是按“常贡之科”经常举行的考试选官的制度,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制举是由皇帝临时特诏举行的科举考试,即“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②。天子下诏举荐人才来源于汉代。但作为科举中的制举,直至唐初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二月,设志烈秋霜科,韩…  相似文献   

6.
<正>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地域文学研究”课题近期完成了一批由8部研究专著组成的系列科研成果,它们从不同侧面对富有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做了填补科研空白的工作,是地域文学研究方面的可喜收获。这批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对北京地区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做综合性研究的。其中《新时期北京文学与北京文化》一书对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时期北京文学的地域文化特征做了较全面、系统的探讨,是迄今为止从地域文化角度审视新时期北京文学  相似文献   

7.
文学研究会诗学追求论·许霆“血和泪的文学”与“美和爱的文学”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认识教育作用,是文学研究会文学理论光彩的部分。文研会成立不久,郑振铎在《文学旬刊》发表《血与泪的文学》,首提“血和泪的文学”范畴。郑文说:我们现在需要血的文学,泪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唐代河北道     
唐代河北道劳允兴唐代河北道,古为幽、冀二州地方,地域辽阔,“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①燕山围绕西北;黄河、海河、滦河自南而北向东南流,冲积出平原,其余有二百多条河流在境内交织成网,中间多洼地湖泊。贞观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②,...  相似文献   

9.
论渤海文学     
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文学也一定是丰富和发达的,但是可惜,至今我们能够见到的渤海文学作品却是太少了。我们只能就唐代以来的一些历史古籍、文人著述和日本、高丽等有关渤海的史料来窥见渤海文学的一个概况。一、渤海文学与唐朝文学的亲密关系《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六《族俗考》第三《礼俗》载: 其国之士大夫多擅文艺。唐诗人温庭筠有《赠渤海王子诗》、韩翃有《赠渤海使王诞诗》。又,高元固及乌炤度、光賛父子,以宾贡入唐应举。乌氏父子皆登第。元固则谓:彼国得诗人徐夤《斩蛇剑》、《御沟水》、《人生几何赋》,皆以金书为屏障。聘日本诸臣如  相似文献   

10.
唐代“制举”、“殿试”辨葛翠玲唐代科举有常举、制举之分。常举,一般是指岁举性科目。关于制举,赵文润先生主编的《隋唐文化史》将其解释为:“就是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通常在京城宫殿上举行,所以又叫殿试。”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据《新唐书·选举志》载...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1992—1993年间酝酿并发端于上海学术界.最早讨论“人文精神”的文章是王晓明等人在《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上发表的《旷野上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文章提出当前的文学危机实际上暴露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危机的问题.此后《读书》、《东方》等杂志也参与了讨论.两年来,讨论的范围甚至扩大到海外知识界.人文精神引起了文坛广泛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新的市场经济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对自身价值和社会角色的深刻反省与认定.同时也为跨世纪的文学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宋军风 《唐都学刊》2006,22(6):29-33
唐代士族与新兴贵族均不屑与商人结为婚媾,表明商人与社会上层联姻之难;中唐以后民营妓馆日趋兴盛,娼妓随之渐趋向近代意义的妓女转化,商人在与娼妓通婚的同时也彰显了自身之贱;在以上商人婚姻两股细流而外,与地位相同或相近之人联姻则是包括唐代在内的中国传统社会商人婚姻的主流。唐代商人婚姻状况是商人阶层弹性较强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宁 《唐都学刊》2013,29(1):34-39
据清代陈元龙撰修的《御定历代赋汇》收唐代文人4篇有关渭水的赋作,分别是自居易的《泛渭赋》、卫次公的《渭水贯都赋》、刘殉的《渭水象天河赋》、独孤授的《泾渭合流赋》。这四篇赋以不同的视角展示了唐代文人对这条河流的情感与非同寻常的认识。《泛渭赋》体现了青年时代的自居易极高的政治热情与有为追求;《渭水贯都赋》体现了人们祈盼盛世永驻的美好愿望;《渭水象天河赋》表现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渴望;《泾渭合流赋》则更多强调的是个人与他人的“和”、个人与群体的“和”、个人与社会的“和”,反对“独清”。  相似文献   

14.
唐代茶道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们每每谈及“茶道”,自觉会联想到樱花之国——日本,似乎“茶道”的故乡在日本。其实,早在唐代我国便形成了饮茶之道。唐代茶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茶道”包括茶树的种植、茶叶的采制、分类、煮茶技艺、饮茶用水和茶具的选择等;狭义的“茶道”,仅指在茶屋饮用过程中一整套严格的规范。本文将给唐代茶道以广义性地赘述。一、唐代饮茶的普及茶从被发现到成为日常饮料,大致经历了祭品、药用、菜食和饮料四个阶段,距今至少也有四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域文学的现状和走向”学术研讨会纪要孟固北京市社科院文学所与北京文艺学会、人大语文系、北京人文函大于95年11月1日至3日在香山别墅联合召开“北京地域文学的现状和走向”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会议就北京地域文学的现状、走向及研究状况发...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在小说《娇女》中,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构建了双重“对话”关系。一是与美国文学史“对话”:美国文学在摆脱对欧洲文化的依附中诞生,但旨在表现民族之声的文学中,为黑奴解放疾呼的力作寥寥无几。《娇女》把种族压迫的主题从背景推向了前景,为重建美国黑奴文学作出了贡献。二是与美国文化史“对话”:蓄奴制文化的滞后性和渗透性,使种族歧视和压迫至今仍是困惑着美国政治文化的严重问题。《娇女》以开放性的艺术思维,让小说中的人物用自己的声音来展示“肤色的惩罚”所带来的“黑色的愤怒”,并让众多人物以各各不同的声音相互交锋,在争辩之中共同完成对于“美国人种”的“复杂命运”的理性思索,从而对美国文化提出道义的质问。  相似文献   

17.
《史记》是司马迁创造的文化奇迹,是第一部纪传体中国古代通史,由于《史记》的问世和影响,史学才冲破传统经学体统,以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中国古代学术之林。司马迁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接受塑造了《史记》的文化品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所开创的叙事体例、语言表达范式、行文风格对后世叙事文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示范性作用,作为文学经典进入世界文化的神圣殿堂。《〈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一书系统深入地考察了自《史记》问世两千年来“以文学的名义”被接受、认知的文学经典建构之路,沿着这一研究路径,追溯、探索《史记》文学经典化的学术思想史,进而期待《史记》文学研究尤其是《史记》对叙事文学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郭华 《唐都学刊》2008,24(1):25-28
水资源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在水资源不太充足的关中地区势必会造成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矛盾,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讨论唐代关中地区碾硙与农业用水之间矛盾的产生及其解决方法来反映唐代水利管理状况,以期对现代水利制度的完善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9.
北京首次召开华北沦陷区文学专题学术研讨会——“华北沦陷区文学暨专著《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学术座谈会”综述舒敏4月6日,北京市文艺学会联合文化部《新文化史料》编辑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北海公园召开了“华北沦陷区文学暨专著《沦陷时期北京文学...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来自全省的作家、评论家、报刊编辑、大学教授、讲师四十余人,参加了“北大荒文学风格”讨论会。历时三天的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 如何从时间和地域上界定“北大荒”文学。一种观点认为:北大荒文学应指狭义的垦区文学。地域范围即今三江平原及牡丹江以东的军垦农场部分,时间从五十年代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到七十年代四十万知青奔赴北大荒形成两代人的垦区文学,或者又叫开拓者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与开发北大荒的历史几乎是同步的,不仅有队伍,有《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