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会上     
今晚,荷花池畔举行音乐会,小白兔也跟着妈妈来了。小白兔刚坐下,看见蟋蟀一蹦一跳地来了,心想,他没有耳朵,怎么也来参加音乐会?于是他就好奇地问妈妈。兔妈妈笑着说“:蟋蟀是有耳朵的,每次开音乐会,他都来!”“那我怎么看不到蟋蟀的耳朵?“”蟋蟀的耳朵不像我们的那样,而是生在  相似文献   

2.
正义的耳朵     
嘴和耳朵嘴问耳朵:“你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回答:“因为我要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嘴又问耳朵:“那你干吗要长在脸的两侧呢?”耳朵回答:“因为我不能偏听偏信。”  相似文献   

3.
所谓斡耳朵是指“汗与可敦居住的帐幕”,或设在其中的“宫廷”。成吉思汗以来,即从蒙古帝国时代到元朝,汗的斡耳朵原则上是由四位主要可敦统领的旧个斡耳朵组成的。例如成吉思汗时有称为“太祖四大斡耳朵”、“成吉思汗皇帝四个大斡耳朵”(《元史》巷29泰定本纪)、“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中译本第321页)的四个斡耳朵(见表1).  相似文献   

4.
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隆化县鸽子洞发现一批元代文物 ,其中有一墨书文献 (已残 ) ,上书汉字若干 ,内有“失剌斡耳朵”。现就失剌耳朵及相关问题简述如下。在元代文献中 ,“失剌”又写作“昔剌” ,都是蒙古语“黄色”一词的音译。“斡耳朵”是蒙古语“营帐”之意。“失剌斡耳朵”就是“黄色的营帐”。在蒙古汗国时期 ,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汗在和林建有一座避暑用的营帐 :“它的墙用格子木制成 ,而它的顶篷用的是织金料子 ,同时对它整个覆以白毡 ;这个地方叫昔剌斡耳朵。”(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 ,第 2 79页 )这座大帐“其中可容千人” ,“…  相似文献   

5.
耳朵,在人身体的五官里面算是最不起眼最没地位的器官了,评价一个人的相貌美丑,耳朵怕是怎么也挤不上一席之地,可我硬是靠“耳朵”出了名,成了我们小区老年健身协会的教练。呵呵,这个秘密就在于我自制了一套强身健体的“揪耳操”。  相似文献   

6.
1.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说到耳朵,你一定会用下去摸摸它,但你摸到的只是“耳郭”(也叫“耳廓”),足耳朵的一部分,仅能收集到声音,使声音顺着耳朵眼儿(即外耳道,长约2.5-3.5厘米)向里面传。声音传到耳朵眼儿的深部,被一层很薄的肉膜阻挡住了。这个肉膜就如蒙在鼓上的皮,故叫“鼓膜”。声音使鼓膜振动起来,与鼓膜紧紧连接的三块很小的骨头(叫“听小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也跟着振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4,(4):32-33
“大耳朵”1972年7月,在美国宇航局拍摄的一张卫星图片上,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央,清晰可见一个酷似人耳的地形,不但有数道“耳轮线”,甚至还有“耳孔”和“耳垂”。这个不可思议的“大耳朵”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它究竟是什么?它就是罗布泊(蒙古语意为“众水会聚之湖”),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最低处,海拔800米左右,最低处海拔780米。那么,这个“大耳朵”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8.
兔年说兔     
孙丽丽 《源流》2023,(1):54-55
<正>“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时候我们都喜欢这首儿歌,这首儿歌更多的是对兔子乖巧可爱形象的喜爱。兔子有两只大耳朵,凭借这对大耳朵,周围哪怕有很轻微的声音,它也能听到。当兔子警惕时,会竖起并转动双耳来仔细探听动静。相反,如果它认为是处在安全的环境中时,耳朵就会向下垂。兔子前腿较短,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耳朵的培养,无疑是音乐欣赏的独特手段。欣赏音乐语言,要经历“它能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阶段。官能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虽比较肤浅,却是基础,而后才是“感情”与“理智”的高级欣赏。感情的陶冶,心灵的美化,只能在音乐语言的感染中获得,而这一切都要靠音乐耳朵的培养。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音乐耳朵”呢?(一)以记忆力的培养,来提高“音乐耳朵”训练,是增强听觉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记忆力的培养,要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无数次的音乐欣赏才能获得。同时每次欣赏应该有意…  相似文献   

10.
“哎哟,听到了,听到了,医生你们讲的话好清楚,我都听到了呢。”82岁的施奶奶捂着自己的耳朵,笑得合不拢嘴巴。原来经耳鼻喉科的医生仔细检查,才发现让施奶奶耳背十多年的“元凶”竟是大块耵聍,俗称耳屎。施老太太多年来听力一直不好。子女们和她讲话,有时常常是鸡对鸭讲,有时一句话要大声地讲好几遍。大家只当她是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了,也没当回事。然而今年过年后,老奶奶的听力下降得相当厉害,和家人对话,常常要人家的嘴对着她的耳朵才能听清楚。日前,家人把她带到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凭借着专业检查工具,耳鼻喉科的医生“探索”到了施…  相似文献   

11.
《新少年》2009,(9):21-25
谁都知道,“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嘴巴”是用来发声说话的。那么,植物没有这些器官也具备这些功能吗?是的,植物也会看,听、说,也能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觉。  相似文献   

12.
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三口到野外去游玩,一只飞虫钻进了父亲的耳朵里,弄得奇痒无比而且钻心地疼,怎么晃都弄不出来。父亲掏出挖耳勺准备置“闯入者”于死地,他妻子是一名医生,说:“千万不能这样做,会把飞虫往耳朵深处逼,一旦钻透又薄又软的耳膜,那麻烦就大了。”她建议去找点植物油,滴一两滴到耳朵里,这样就可以把飞虫粘住或憋死,等耳朵里没有动静了,再用少量温水冲洗,这样既安全又卫生。在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上幼儿园的女儿不高兴了,她对妈妈说:“小飞虫又不是存心让爸爸难受的,它一定是在爸爸耳朵里迷路了。”她说:“爸爸,你别急,我有…  相似文献   

13.
包装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美的。它就象绘画、戏剧、音乐那样复杂,要求达到直觉审美与意蕴审美的一致,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庞大的设计美学中有重要地位的包装装满设计美学,正以其“实用美”的磁石引力,对整个审美场产生“向心”的作用。美不能离开美感。人生产了艺术,同样艺术也造就了人,能欣赏音乐的耳朵,创造厂听觉艺术,反之,听觉艺术也创造厂“音乐的耳朵”。审美感知既是感性的,又是超感性的,当美构成超形式与人的身心发生同构感应时,社会性也蕴藏其中。一、传统文化对装精设计美学的影响1.人性化。中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是…  相似文献   

14.
朱昌都 《社区》2003,(18):58-59
西方巫师认为,耳大惹祸,与中国谚语“树大招风”如出一辙。中国相命师则认为,耳朵大是福相,能升官发财。据说中国古代皇帝多是大耳,只有明末崇祯皇帝、清代光绪皇帝耳朵小,结果一个吊死在煤山,一个囚死在瀛台。 西方风俗忌讳摸小孩耳朵,摸了容易生病夭折。摸大人耳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讲究:熟人朋友之间摸耳朵表示快活亲密  相似文献   

15.
大地有耳朵吗?有。 我相信有,是因为母亲说它有。 母亲绘声绘色地说:“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听。”  相似文献   

16.
笑语连珠     
《新少年》2003,(4)
(一)母亲:“孩子不听话,是该打。可你不该老是拧他的耳朵。”父亲:“拧他哪儿呢?”母亲:“打屁股呗。”父亲:“你真糊涂,屁股能听话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忌猫。武则天忌猫事出有因:她曾将萧良娣囚禁下狱,萧良娣对她的残暴行为恨之入骨,发誓说:“愿阿武(则天)为老鼠,吾为猫儿,生生扼其喉!”这话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萧良娣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武则天也从此开始恨猫、忌猫,把养猫看作是“不祥之兆”,并下旨宫里一律不准养猫。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如果教育适应,节奏与和声比什么都深入人心的心灵,比什么都扣人心弦。人人知道,当我们的耳朵感受音乐旋律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起变化。”他还说:“...  相似文献   

19.
去南海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一番穷和尚,禁不住大笑起来。穷和尚莫名其妙的问:“怎么了?”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它是塑造“人身乐器”的特殊工程,而声乐教师则是塑造学生“人身乐器”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他不但要有一流的耳朵,还应懂得人体生理解剖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歌唱机能理论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