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后冷战时期随着关苏的解体,国际局势并未出现人们所期望的世界处处和平的景象,反而危机频繁出现,国际局势动乱不安。本文先从国际危机的定义以及危机管理的概念出发.然后进一步分析后冷战时期国际危机并因此相伴随的国际危机管理出现的新特点,从而加深对后冷战时期国际危机管理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苏的解体,后冷战时期国际局势并未出现人们所期望的世界处处和平的景象,反而危机频繁出现,国际局势动乱不安。在此期间国际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更加重视国际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为任何一次危机的爆发都有可能将人类引向一条自我毁灭之路。从国家和国际体系两个层面来剖析国际危机,可知国际危机管理就是以国家为核心,通过各种手段来防范跨国危机的发生,减少危机的损失,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当前国际危机管理出现主体多元、主动应对和重心转移等后冷战时期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冷战期间由于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原因,在中国周边地区曾经发生多次国际危机。它们对中国的内政外交、国家统一、国际地位乃至世界格局影响重大而深远。时至今日,一些问题仍悬而未决,并困扰着中国。进入后冷战时期,在中国周边地区又发生多次国际危机,其中一些危机不仅与冷战时期的危机有密切联系,而且与中国的国家利益攸关。汲取冷战时期中国应对国际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今后中国政府面对可能发生的国际危机,应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促使解决国际危机手段的多样化,建立和完善国际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重视军事手段在化解危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一波三折,究其原因,美国国会在其中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近年来,美国国会干预对华政策的倾向增强,影响明显上升。本文认为,一方面美国国会会竭力扩大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东亚地区涌现出大量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东亚地区及东亚各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自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以非传统安全的含义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为切入点,分析东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合作的现状,对合作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冷战宣告终结,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因此借助强化"日美同盟"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日美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未来的日美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矛盾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摩擦时有加剧,但双方将会尽力控制在不至于引起根本关系发生破裂的限度之内,协调与合作将是日美关系的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停 《南都学坛》2010,30(2):123-126
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受危机影响,当出口需求受挫时,要保持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及时拉动国内需求以填补需求缺口,如今已成为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政界的共识。拉动消费需求不仅是刺激经济的必要手段,还具有关注民生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消费需求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但仍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城镇化建设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目前经济背景下拉动消费需求不仅是可能的,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积极倡导新型消费观,努力改善消费信贷的可获得性;鼓励企业成立相对独立的工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展开活动;缩小城乡、地区、行业的收入差距,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培育新的消费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消费信心,才能更好地拉动消费,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思维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自我意向的优越性从而掩盖内在机制的根本缺陷,同时在造成外交成本高居不下,拖累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伴随美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埃德加·斯诺对美国在国际社会充当负责任的大国充满信心。他所信奉的美国信念使他期待美国成为战后世界的解放力量,维护和捍卫世界和平。冷战时期,美国在亚洲的霸权主义行径让斯诺对曾经信奉的美国信念产生质疑。他建议美国应与中国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探索互利共赢之道,避免升级越战,否则只会作茧自缚。然而,此时斯诺在美国被边缘化,他的建议无法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斯诺的美国信念伴随美国越来越深地介入亚洲事务而逐渐破灭。现有研究强调斯诺对中国的贡献,忽视了冷战时期斯诺反观美国之时所产生的美国信念危机。斯诺的美国信念危机及其为化解该危机所做努力,体现了他对中美共同未来所做的思考与探索,表达出斯诺维护中美共同利益的初衷。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演进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美苏经济力量对比的阶段性变化,冷战及经济冷战的最终结局,也是这种力量对比发生实质性变化的结果。美苏经济关系的演进体现了历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人民为保卫和平在美苏冷战期间先后掀起了四次和平运动的高潮。本文旨在对这四次和平运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影响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后,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的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提升,最终达成战略协作的"伙伴关系"。中国、俄罗斯要面对共同局势,认清共同利益所在,在双方多年合作的历史基础上,考虑建立中俄以及中亚国家的进一步合作关系,以应对冷战后世界新形势十分必要。因此,在任何一国无力单独比拟美国实力和美国的军事同盟条约体系的形势下,中俄进一步深化合作将成为一个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14.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以转型促发展成为江苏经济发展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和经验,深化发展时序、发展难点和政策措施的研究,对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蔓延成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历史再次将拯救危机的重担交给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其法律缺陷却使其合法性日益遭到质疑.次贷危机在给世界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的同时,也孕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律变革的契机.面对这种变化了的形势,应该增设监督机构,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的组织结构;修改份额公式,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机制;拓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完善其法律人格;改革贷款的条件性,使条件具备合法性基础;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加强其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16.
主流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社会治理模式不同,而经济管理手段是由社会治理模式来决定的。冷战思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之一,它继承着资本主义同盟的冷战任务、在全球扩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民主价值观、遏制和消灭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冷战思维在两个层次影响国际金融:第一,对异质发展模式的敌视,加剧了国际政治经济运行的动荡;第二,对社会进行新自由主义的治理与经济管理,致使金融危机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比较客观地批判了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并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金融等方面,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方案。该方案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新秩序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发展经济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冷战结束以来东盟在各主要领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后冷战时期东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动因,最后对目前东盟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中东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历来是列强争夺对象。冷战时期,美苏争夺中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美苏对于中东的争夺是两者全球争霸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冷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和西方社会民主党分别从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高度对立的阵营利益决定了双方不存在发展友好关系的空间。作为国际政坛上两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全面对立的主题下,中国共产党与个别西方社会民主党有过极为有限的接触,这些接触都不具备党际交往的意义,也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两极格局的衰退,中国共产党与西方社会民主党适时做出了对外交往路线的调整,双方建立了党际关系,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