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后冷战时期随着关苏的解体,国际局势并未出现人们所期望的世界处处和平的景象,反而危机频繁出现,国际局势动乱不安。本文先从国际危机的定义以及危机管理的概念出发.然后进一步分析后冷战时期国际危机并因此相伴随的国际危机管理出现的新特点,从而加深对后冷战时期国际危机管理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苏的解体,后冷战时期国际局势并未出现人们所期望的世界处处和平的景象,反而危机频繁出现,国际局势动乱不安。在此期间国际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更加重视国际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为任何一次危机的爆发都有可能将人类引向一条自我毁灭之路。从国家和国际体系两个层面来剖析国际危机,可知国际危机管理就是以国家为核心,通过各种手段来防范跨国危机的发生,减少危机的损失,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当前国际危机管理出现主体多元、主动应对和重心转移等后冷战时期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冷战期间由于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原因,在中国周边地区曾经发生多次国际危机。它们对中国的内政外交、国家统一、国际地位乃至世界格局影响重大而深远。时至今日,一些问题仍悬而未决,并困扰着中国。进入后冷战时期,在中国周边地区又发生多次国际危机,其中一些危机不仅与冷战时期的危机有密切联系,而且与中国的国家利益攸关。汲取冷战时期中国应对国际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今后中国政府面对可能发生的国际危机,应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促使解决国际危机手段的多样化,建立和完善国际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重视军事手段在化解危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伴随美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埃德加·斯诺对美国在国际社会充当负责任的大国充满信心。他所信奉的美国信念使他期待美国成为战后世界的解放力量,维护和捍卫世界和平。冷战时期,美国在亚洲的霸权主义行径让斯诺对曾经信奉的美国信念产生质疑。他建议美国应与中国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探索互利共赢之道,避免升级越战,否则只会作茧自缚。然而,此时斯诺在美国被边缘化,他的建议无法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斯诺的美国信念伴随美国越来越深地介入亚洲事务而逐渐破灭。现有研究强调斯诺对中国的贡献,忽视了冷战时期斯诺反观美国之时所产生的美国信念危机。斯诺的美国信念危机及其为化解该危机所做努力,体现了他对中美共同未来所做的思考与探索,表达出斯诺维护中美共同利益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演进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美苏经济力量对比的阶段性变化,冷战及经济冷战的最终结局,也是这种力量对比发生实质性变化的结果。美苏经济关系的演进体现了历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思维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自我意向的优越性从而掩盖内在机制的根本缺陷,同时在造成外交成本高居不下,拖累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冷战思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流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社会治理模式不同,而经济管理手段是由社会治理模式来决定的。冷战思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之一,它继承着资本主义同盟的冷战任务、在全球扩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民主价值观、遏制和消灭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冷战思维在两个层次影响国际金融:第一,对异质发展模式的敌视,加剧了国际政治经济运行的动荡;第二,对社会进行新自由主义的治理与经济管理,致使金融危机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8.
冷战时期,随着南北双方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不结盟运动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积极倡导和推动“南北对话”。不结盟运动倡导和推动南北对话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的初始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调整阶段.不结盟运动倡导和推动南北对话的征程艰难曲折,但它一直在孜孜以求。这为后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倡导和推动南北对话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时刻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在粮食和农业领域,它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粮食和农业的危机现状、危害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即: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问题;不断增加粮食生产的投资;实现集体自力更生;适当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在经济领域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冷战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中的特殊时期,中美关系的演变与冷战转型密不可分,其中意识形态问题占重要地位.中美传统历史文化的对抗和新中国与美国社会制度的不同都使两国产生敌对情绪,而走向对立;当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相抵触时,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占了上风,中美关系缓和,冷战进入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的演变及其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冷战时期,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发展呈现出起伏不定、变化多端、时热时冷的特点,因为随着国际形势和印美国家战略安全和利益的不断变化,印美关系中第三国关系的影响(如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印度与苏联的亲近、美中关系的改善)、印美两国不同类型社会发展道路的对撞,以及印美领导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冲突是影响冷战时期印度与美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战略思想家是影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他们对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精致设计为美国赢得冷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战略思想展现了美国冷战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成就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美国战略思想家与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至少具有历史、理论、现实和冷战战略研究四个维度的重要意义。从宏观角度看,美国战略思想家这个群体的国际影响主要是推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提升国际战略的学术研究和维护美国的霸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美国战略思想家及其战略思想的局限性,对其要有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中东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历来是列强争夺对象。冷战时期,美苏争夺中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美苏对于中东的争夺是两者全球争霸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东亚地区涌现出大量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东亚地区及东亚各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自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以非传统安全的含义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为切入点,分析东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合作的现状,对合作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比较客观地批判了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并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金融等方面,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方案。该方案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新秩序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发展经济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一波三折,究其原因,美国国会在其中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近年来,美国国会干预对华政策的倾向增强,影响明显上升。本文认为,一方面美国国会会竭力扩大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人民为保卫和平在美苏冷战期间先后掀起了四次和平运动的高潮。本文旨在对这四次和平运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影响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冷战出现的冷战思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两极思维方式。它并没有随着冷战的消失而消失,反而成为现实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极大思想障碍。它使人们缺乏理性思考,窒息了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因此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摆脱冷战思维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在欧洲的一次正面交锋,这次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德国和柏林问题。为使危机得到缓解,艾森豪威尔政府领导西方阵营与苏联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联邦德国作为危机的利益攸关方,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谈判政策表现出了充分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反映了在冷战背景下,作为超级大国的盟友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20.
杜勒斯与美国对1958—1959年柏林危机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勒斯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美国外交决策和实施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柏林危机是他参与处理的最后和最重大的一个事件。从危机发生到最后处理 ,杜勒斯既坚持军事威慑又不放弃谈判但以对抗为主的立场是一贯的 ,从而使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苏政策显示出僵硬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