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抽象的普遍性”和“绝对的特殊性”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都会陷入知性思维的误区。要准确理解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就应该辩证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从马克思的“具体的普遍性”的思想入手进行考察。这既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现代化的共同内涵及必然性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以及“为什么我们能够走自己的路”两个重大问题。我们不能够把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西方化,因为我们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这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赓续和更新中华文明。但这不是对特殊性的片面强调,而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世界历史的定位中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自主探索具有普遍性,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具有多维向度,主要表现为中国社会形态跳跃式发展所形成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特殊性、社会成熟程度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地位和角色转型的特殊性.正是在具有基本国情根本特殊性的同时又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性的多维向度,才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彰显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共二十大发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手段和载体。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成功经验来看,其产业发展具有产业革命叠加、以实体经济为中心、保持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等特征,突显了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当前,新产业革命是解决中国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但是,新产业革命与以往历次产业革命不同,具有双重效应:即新产业革命本身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增加新创产业、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等的同时,也具有削弱传统资源地位、排出劳动力、产业体系“瘦身”、增长区域窄化等负面效应;且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既有加速城市现代化、提高知识尊重度的积极作用,也有扩大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削弱传统人力资本培育效果的消极作用。这些负面效应将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为此,我们应以人民需要为导向,以技术创新重构产业技术体系,以都市圈建设优化产业空间体系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的新形态。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扩张与掠夺,中国式现代化是民主平等、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苏联模式现代化的再版,也不是苏联改旗易帜现代化的翻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中国特色,也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实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形态和“具体化”,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发展的个性特点和特殊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更是系统的理论,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念、目标、发展战略、制度基础、文化蕴涵等多重内容的总结提炼。本文试图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的理论分解,从中国智慧、中国自信、中国理念、中国战略、中国方案五个角度,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以便中国更好认识自身,有利于世界正确理解中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智识阶层对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实践途径的探讨和争论远至梁启超的访欧心影录,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学人们对何为"现代化"的争论大体分为四派:西化派、传统派、折中派、共产主义派,其主轴归根结底是"现代化是什么、我国应该如何实现现代化"。由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加入,使得探讨具有了革命性的色彩。就探讨的表现而言,何为"现代化"歧见不多,但怎样才能使得"中国实现现代化"则聚讼纷纭,分歧迄今仍然余波未了,21世纪初的新"科玄大战"和当下个别涉及到中西不同理解的社会事端常引起众议即是两个例证。这些探讨对于当下社会转型期间我国现代化建设仍然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我们的集体主义下的机械化、保持传统文化下的科学化、辩证逻辑下的理性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可以从过去的探讨中找到一些理论营养。  相似文献   

7.
王楠 《南方论刊》2023,(4):25-27
西方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也率先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并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化理论。这也造成了西方一些人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有仿效他们的做法进行的现代化才能算是真正的现代化。因此,党在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进行全面阐述就显得十分及时且非常重要了,这不仅能够打破长期以来,西方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垄断,向世人表明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西方现代化这一种模式。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凝聚国内的共识,为今后如何做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整体结构性变迁的历史进程。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一部分的当代中国现代化,既反映了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色: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性,发展目标的整体系统性,发展战略的全面协调性和发展模式的后发跨越性等。这些特点是由我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基本国情及所处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整体结构性变迁的历史进程.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一部分的当代中国现代化,既反映了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色: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性,发展目标的整体系统性,发展战略的全面协调性和发展模式的后发跨越性等.这些特点是由我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基本国情及所处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非常重要的历史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发展,并贯穿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在这一历程中,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性和其内涵要求决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来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二者具有密不可分性,二者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具有其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郭亮  翟洪峰 《兰州学刊》2003,(5):133-134,100
社会分层中孕育着社会现代化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社会因子.社会分层促进了中国社会由"身份制"向"契约制"的转变,塑造了公民的现代人格;社会分层激发了社会利益群体和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热情,催生了初步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从而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分层引发了社会成员的大规模流动,造就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的雏形.而人的现代化、政治的民主化和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三个子系统,如果从其实现的社会机理来看,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又具有本质意义和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喻冰 《理论界》2008,(8):8-9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转折点,标志我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根本转变。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抓住根本,不受干扰,我们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这不仅是我们的信心,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的历史启示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纲领在当代经历了如下的演变: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水平”,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市场经济体制”,从“高度民主”到“政治文明”,从“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新模式。这些演变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及其特点,也反映了它的内在问题和下一步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和以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都曾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事业发展,却也都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与缺陷,酝酿着现代化的危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事业在经历被动适应与主动迎接后成功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开始走向引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现代化进程始终与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在一起:由求强向富民转变——现代化首要目标的重新定位,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现代化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从经济现代化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内涵的渐趋丰富完整,由封闭式到全面开放——现代化道路的不断拓宽。我们可以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得出一些有意义的启示和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毛泽东思想不能丢。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指导意义 ,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尤为突出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坚定信念 ;二、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作风 ;三、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国方针 ;四、重视农村发展、关心农民利益、关注农民问题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我国实现了经济快速腾飞,超过7亿多人口从贫困中走出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800美元,逐步由落后、贫穷的国家走向了繁荣与富强。由历史实践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路径指向,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本文将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模式”正对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国模式”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紧紧依靠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形成的独特经验.从现代化这一视阈看,“中国模式”是一种后发现代化模式、一种新兴发展模式、一种文明模式、一种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将中国强行推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历史因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成为中国人民进取奋斗的根本目标。近代中国社会与现代化发展具有自身的特征中国现代化发展建立在中国近代落后的国情基础上;民族主义日益成为现代化和时代的主题;中国革命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中国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总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现代化步入一个全面的、整体性发展时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法治化、社会型态工业化和城镇化、意识形态理性化。而在社会现代化实践中,又坚持协调、持续、人本的发展观念。因而使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政治正面临着利益、文明、意识形态、结构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长期以来被表述为"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后发型"国家,对现代化目标的设计,既要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国情,还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在对社会主义探索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多维度的认识,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社会维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