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连缀文字叫过渡。记叙文正确使用过渡语言,可以帮助读者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思路,下面简介几种过渡法: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和一些分析《藤野先生》的文章,在谈到《藤野先生》的线索时,都认为《藤野先生》是以作者自己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我觉得《藤野先生》这篇叙事散文,该是以人物(具体地说:是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的。线索,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脉络。”纵观《藤野先生》全文,确实如文题所示,自始至终写的是藤野先生,即,文章正是用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一主要脉络,把表现作者思想和藤野先生的品质,那些材料串连起来的。当然,文章也确有一些地方没写藤野先生,如,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露了作者“对东京失望的情绪”,确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线索,即文章的脉络,也是作者思路的体现。 记叙文的线索安排,对写作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是十分重要的,它可确保把繁多的材料组织成为有机的整体,又可确保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使文章的中心一以贯之,不枝不蔓。 《红叶·收录机·青工的心》这篇习作,写的是南京栖霞之游。在旅游中,习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肯定比较丰富繁多,但习作者没有按常用的“移步换形”法来写,即把旅游的时间作为文章的线索,而是选择旅游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红叶、收录机作为写作的线索,这就是本文与其它游记习作相比显示出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浅谈记叙线索与抒情线索徐瑞雯,徐瑞泰记叙线索与抒情线索是作者谋篇布局、结构写作材料的关键所在。就读者而言,准确地把握记叙或抒情线索不仅有助于提钢挈领地分析全文,更有益于分辨文章结构特点,提高阅读鉴赏水平。现行中等学校语文课本大都编有若干己叙文和散文单...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在《药》的“思考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这篇小说写了两个故事,安排了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可见,关于《药》的艺术构思,两条线索的说法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了。但笔者在多次教学实践中,却愈来愈感到此说不妥。 课本在《比较复杂的记叙》一文中,正确地阐明了: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用来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它可以是一件事情的演变,可以是一个人物的活动,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总之,无论作者采选哪一种,通过它,一定要使人看到文章的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清代州县下社会基层组织考察李映发清代州县以下的社会基层行政组织如何?一般著述概论为保甲制度。有文章涉及里甲制度或图甲制度,但未作正面论述。这三种制度,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如何?与镇、集、乡、村、庄、寨等又是什么关系?理清这些问题,有益于政治史、经济...  相似文献   

7.
考题和知识点的关系是贯穿各级各类考试中的一条基本线索。从哲学上看,它们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其中"考题"(典型事实、材料或案例)是现象,"知识点"(基本概念、原理或方法)是本质。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考生考前准备和考试中的首要问题。广谱哲学关于现象和本质的结构分析和聚类理论为解决考题和知识点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轻松一刻     
《社区》2010,(10):57-57
两个选择 有一次,马克搭乘小客机旅行,空姐问马克:“请问要不要晚餐?”马克问:“有什么选择吗?”“要或不要!”空姐回答。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语文教学二十韵》)而文章的思路即文章的脉络,又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段落结构上。教学实践证明,凡段落教学抓得得法的,文章思路就理的清,线索和中心就抓得准,学生理解得就比较透,阅读效果就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撰的传奇小说集,乃唐人小说上乘之作。然而,关于作者和版本流传问题,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在细致考察历代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探析,理清脉络,为今后《甘泽谣》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眼”是文章思想内涵的凝聚点,是全文的脉络枢纽,起一动万随、制约全篇的作用。首先,“文眼”是文章的主题所在。抓住了文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所以,’‘文眼”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6,是精心安排的“慧眼”或“节骨眼”。如果把文章的线索比作人体的经络,那么“文限”就是人体的穴位。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得很清楚:“余调服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服,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所谓“神光”,就是主题思考;所谓“照映”,就是照映主题思想,使文章的主旨一下光明透亮,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个案研究 ,较系统地解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 ,并理清了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论英语阅读与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与阅读是编码(encoding)和译码(decoding)的过程,即写作是作者把头脑中的思想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阅读只是读者对文章的解译.这种观点只看到了阅读和写作的表面形式,忽略了阅读和写作的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忽略了它们的交际性.阅读是读者借助于所阅读的文章和作者进行交际的过程.这种交际只有在读者已有的知识的作用下才能顺利进行.写作是作者利用大脑长期记忆系统中的有关材料或参考其它有关的书面材料,用文字试图与读者进行交流思想或传递信息的过程.因此。阅读和写作是读者和作者进行交际的过程,阅读…  相似文献   

14.
舒圣祥 《金陵瞭望》2005,(18):15-15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于19日正式展开。李敖将在北大、清华及复旦等三所高等学府进行三场演讲,演讲门票,分配到院系,中签几率很低,只有1%左右。因此,北大学生论坛上掀起一场“我对李敖有话说”的竞问活动。初步统计,130多个提问帖中,对大陆当前热点问题或现象的态度和看法也成了学生们的热门“考题”。不过意外的是得票率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是李敖对“超级女声”现象的看法,问他究竟是“玉米”还是“凉粉”?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写作学学科体系中,写作学和文章学、作者和写作主体、材料和写作客体、文章和写作载体、读者和写作受体、集材和感知、构思和运思、行文和表述、标题和题目、主题思想和中心思想、论点和论断、结构和布局、线索和脉络、文体和体裁、文风和风格等,都是含义相近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需要加以准确、清晰的辨惑,以有利于人们对写作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推动学科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更臻精审和圆融。  相似文献   

16.
如何组织记叙类文章的材料,使其做到“言之有序、顺理成章”,是写作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写作教学的难点之一。在现行的教材体例中,有三种材料组合的模式,一是按照时空顺序;二是根据材料性质;三是遵循作者认识的轨迹。这三种模式尽管提炼于文章分析的实际,但对初学者,把握起来并非易事。笔者在讲授完记叙文材料组合的原理和模式后,为  相似文献   

17.
在交际中,问语和答语构成一个问答语对。是非问用“是”、“没有”等形式回答,或用重复问语中某一言语片段的方式回答;正反问和选择问各选择问语中给定的二种或几种情况中的一种作答。这样作答的言语效果是直接、简单、消极。我们称由这种答语构成的问答语对为直接答语的问答语对。但是交际中的大部分问答语对不是这样直来直去,而是借助问语以外的其他言语形式间接作答,我们称这种问答语对为间接答语的问答语对。这是本文着力考察的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作为毕生追求着人类解放的思想家,马克思在其社会历史观中不可能无视人的主体性问题。然而,以什么样的方法去理解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中的主体性思想呢?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得出不同观点的关键。作者认为,在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中,客体的线索和主体的线索是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物质生产基础之上的个体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发展性、革命性三者的统一是马克思科学历史观的深层内涵。文章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来源、历史发展等几个角度对这一观点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用于英美报刊的新闻语篇思维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主位推进模式与新闻体裁存在一定联系的假设。运用"主位推进模式",分析了消息、特写和评论三种新闻体裁的交际目的及其在语篇结构中所衍生出的特点,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思路。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学法”实践探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问题难以激发人的求知欲,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而没有思考的学习最多不过是表层和形式的跌像。那么学生应如何处理“学与思”的关系?教师又应通过怎样的途径帮助学生理清二者的关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这一直是教育科学和教育工作者备受关注和积极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