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绿野仙踪》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一位生卒年月、籍贯皆无可考的作家李百川,“草创”了他的百回小说《绿野仙踪》前二十一回。接着,又于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陆续创作,终于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定稿,历时9年。其实正如曹雪芹、吴敬桂两位伟大作家的艺术磨项远非具体年限可以概括的一样,李百)11的创作过程也远非9年这个数字那么简单,这从他的小说自序可以得到证明。在1753年之前酝酿创作的青少年时代,李百川即“爱谈鬼”而“广觅稗官野史”,欲“破空捣虚,作一百鬼记”,但“拆株之才,自知线短”而…  相似文献   

2.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人,生于雍正元年十二月己已(即公元一七二四年一月十九日),卒于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元一七七七年七月一日),是我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戴震一生主要从事于教育和学术活动,他是清代考据学的皖派代表人物。他的学术特点是不盲目崇古,主张为学有根有据,所谓“实事求是,不偏重一家”。他在训估、声韵、历算、地理沿革、名物制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他只把这些方面的研究看作是治道明经的手段。他说:“仆自十七岁时有志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盖不得,非从…  相似文献   

3.
怡园     
《中文信息》2008,(3):94-94
怡园位于苏州市中心人民路中段,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始建,至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全园建成。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在建造风格上吸取了苏州各古典园林之特色而自成一格。园布局以复廊为界隔东西两部,建筑有“碧梧栖凤馆”、“画舫斋”、“牡丹厅”、“面壁亭”、“小沧浪”、“螺髻亭”、“金栗亭”等诸多人文景观,特别是嵌入长廊墙体的书条石书法艺术成为苏州诸园之冠。  相似文献   

4.
盘橐城     
《中文信息》2008,(5):54
位于喀什市东南郊多来提巴格路以南,是公元74至91年间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之久的城堡遗址。维吾尔语为“艾斯克沙尔”(破城子),“盘橐城”早在公元1世纪,我国史书中即有记载。初为疏勒国国王兜题驻跸之地。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正是在这座城里,  相似文献   

5.
“沃日”是藏语“领地”之意。沃日乡即领地乡.谁人领地?据《金川案》载“沃日亦称鄂克什土司地”,《望番厅志》日:现辖沃日土司一处。该土司之祖。喇嘛巴碧太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投诚。颁给沃日贯顶净慈治国师印信号纸。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土司色达达拉承袭时。换给鄂克什按抚司印信号纸。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因随征金川有功,改称鄂克什安抚司。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金川战事平息后,小金川设美诺直隶厅。鄂克什安抚司仍归杂谷直隶厅统辖。  相似文献   

6.
房玄龄是“贞观之治”的重要人物。目前史学界在评价贞观人物时对他研究较少,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房玄龄,也许对研究“贞观之治”有所裨益。《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房玄龄名乔,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博通经史,且有极敏感的政治见识。大约在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李渊人关。李世民率部进军渭北,房玄龄投其门下,做过渭北道行军记室,时年39岁。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拜相,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去世,做了近18年的宰相,“贞观之治”中的许多政策和措施,都是他秉承唐太宗的意志,亲自制定和执行的,…  相似文献   

7.
陆九渊做人之学探析刘辉平陆九渊(公元1139──1192年)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中年以后讲学于贵溪象山,自号象山居土,故世称象山先生。他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陆九渊心学的主旨,归根到底就是“做人之学”,其全部学术活动和思想都是围绕着“...  相似文献   

8.
苏巴什故城     
《中文信息》2008,(5):104
苏巴什故城实际叫“苏巴什佛寺”,又名“昭怙悝大寺”,波涛滚滚的库车河穿城而过。故城遗址始建于东汉(公元1世纪),隋唐(公元6至8世纪)盛极一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西行至此,见寺庙僧侣云集,  相似文献   

9.
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我国东汉时期一位卓越的经学家、训诂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范晔《后汉书·郑玄传》),遍注群经。其学“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齐”(《后汉书·郑玄传》...  相似文献   

10.
光绪乙酉年间“海防筹议”述论季云飞光绪乙酉年间(公元1885年),清廷内部进行了一次“海防筹议”。(下文简称“乙酉筹议”)这是继同光之交“海防筹议”后的又一次大“筹议”。近年来,史学界对同光之交“海防筹议”评述较多,而对“乙酉筹议”并没有引起重视,至...  相似文献   

11.
一、李白的出生记述李白身世的传记.最早的根据是李白族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李白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秋天,于流浪之中又病词缠身.寄居当时任当涂县(今安徽省)县令的族叔丰田冰家,同年11月.在李阳冰处病故.终年62岁。李用冰在《草堂集序》中谈到李白的出生时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今甘肃省)人,凉武阳王嵩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好居条支,易姓与名—…·神龙之始(公元705—706年),进归于局。”凉武阳王,即五湖十六国之一的西凉始祖李嵩(公元405-406年在位),李阳冰称李白是他的…  相似文献   

12.
<正>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阳(今孟县西)人,他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极有影响的儒学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又是古文运动的公认领袖。他在思想与文学上的成就和影响,受到了后世很高的评价。苏轼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学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清乾隆3年(公元1783年),卒于嘉庆6年(公元1801年),终年64岁。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也是继唐刘知几之后的又一最著名的史学评论家。章学诚中身于书香世家。祖父章君信、父章柳均性好读书,尤嗜史学。章学诚在祖父、父亲的熏陶下,幼年时代就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青年时期更是“识趣则不离乎纸笔,性情则近于史学”“。他常在课余取《左传》、《国语》等书,分为纪表志传,作《东周书》近百卷之多。章学诚好学深思,阅读了大量史书,且对其“利病得失,随口能举,举…  相似文献   

14.
拓跋珪与北魏封建化王霄燕北魏道武帝拓跋,生于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卒于东晋安帝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他最早是以恢复祖辈事业、兴复代国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此后,他更改国号,建立北魏,并为北魏强盛、使之走上封建化道路作出巨大努力。拓...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后徙居长安(今西安市)。李氏家族本是关陇贵族,世代为将,故李世民自小尚武,善于骑射,强悍骁勇,诚如他自己所说:“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以贞观政要·政体》)①隋大业十三年(617)六月,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年轻的李世民审时度势,力劝其父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攻入长安,次年五月李渊称帝,国号唐,李世民被封秦王。后李世民又挂帅亲征,历时七年,扫干群雄,统一全国。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灭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随后即帝…  相似文献   

16.
从17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50年代,清朝曾执行过一个时期支持海外贸易的国策。但是,随后就关闭了闽、浙和江苏海关。闭关政策固然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与国力的虚弱,但英国早期殖民者急切扩大对华贸易的行动,是清朝产生闭关政策的直接动因。这就是洪任辉事件。一、导致闭关的洪任辉事件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朝下令取消海禁,“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1)。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又宣布建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苏)海关,以广州、厦门、宁波和松江为四个对外通商口岸。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又废除对南洋海禁。…  相似文献   

17.
在扬州古城及城郊,现存的牌坊就有多处。但作为苏式牌坊的重要代表之一,蜀冈之上、大明寺前的“栖灵遗址”牌坊可谓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牌坊正面题有“栖灵遗址”,背面则是“丰乐名区”四字,题字皆为篆书,古拙凝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诏全国30个州建立30座供奉佛舍利的宝塔,于是在大明寺前建成了栖灵塔,塔高九层,高耸入云,极为壮观。该塔在唐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不幸毁于火灾,后来,人们便在寺门前建了这座“栖灵遗址”牌坊,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8.
《九思》三题夏太生楚辞《九思》为《楚辞章句》的作者王逸所作。《楚辞章句》中《九思》篇下题“汉侍中南郡王逸叔师作”,《后汉书》载王逸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宦至侍中。而《楚辞章句》题“校书郎王逸上”,王逸为校书郎是在汉安帝之初年间(公元114-...  相似文献   

19.
建福宫位于山脚下,原名丈人祠,因宁封丈人而得名。始建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据说这个名字典出古谣“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今天的建福宫为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门额“建福宫”三个大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两旁有联日:“一楼和气看山笑,半榻禅心印月明。”进入山门,正殿有宁封及杜光庭塑像,  相似文献   

20.
大约是五、六年前,省里领导要郭风同志和我,顺带去福州、闽中一带了解一下文物保护的情况。过了春节,我们先在福州市(包括长乐等地)看了许多文物点。我们来到了阳岐“尚书祖庙”和台江“万寿尚书庙”,瞻仰了纪念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庙宇。陈文龙是南宋的名臣、儒将和抗元爱国民族英雄,他应与文天祥“隆名并峙”。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江西吉安人;陈文龙(公元1232一1277年),福建莆田人,他一生居官廉正,刚正不阿,关心民瘼,一家殉国,满门忠烈,可歌可泣。陈文龙不仅是我们莆仙人的骄傲,是福建的骄傲,也是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