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指通过选定资源承载力的理想状态作为参照区,以该参照区人均资源拥有量为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的资源存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研究区内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吉林省与全国比较,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自然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始终在50%以上,说明对吉林省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承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关系区域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下,一国一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客观上是有一定的合理限度或适度范围的。目前,国内关于人口承载量或承载力的研究正在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逐步引向深化。这方面最值得重视的是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承担完成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该项研究认为,从现状近期和中期人口需求与当地资源及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看,全国可分为三类地区:即富余地区、临界地区和超载地区。然而,仅从资源角度研究人口承载力及其与人口的关系不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资源承载力相对富余的地区其经济承载力未必富余,而资源承载力相对不足地区经济承载力却有可能是相对富余的。事实上,仅从经济或资源角度出发研究问题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综合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承载力及承载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水资源角度出发,通过一定的计量分析,探讨了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并结合人口规模预测,进一步研究了西北地区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状况。研究发现,西北地区人口承载力较低,但今后会进一步有所上升,与人口变动相比,人口超载现象将始终存在,但是程度将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面分析近年来中国男性婚姻挤压的态势与特征。研究表明,男性婚姻挤压现象及其后果已全面显现:2010~2020年全国婚龄人口性别比急剧升高,预计2036年将升至峰值116.13;与以往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不同,当前经济发达且城镇化率较高地区的未婚男性过剩现象也逐步显现;男性婚姻挤压导致男女两性间初婚水平和模式的差异巨大,男性初婚概率较女性明显偏低,未婚男性成婚期望年数大幅增加;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规模始终较大、比例始终较高,城镇大龄未婚男性群体也日益凸显,2010~2020年45岁及以上城镇未婚男性由176.04万人增至387.77万人;大龄未婚男性的经济资源相对匮乏,对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依赖加重,在老年阶段处于不健康状态的比例上升且独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利用基尼系数与地理联系率探究兵团人口分布与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性,其次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与区域差异的分析入手,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虑的分析方法,对兵团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新探索,再次用变异系数法分析和比较兵团公共服务差异状况。最后得出结论:除重工业外,其它各产业产值与人口分布相对均衡,兵团综合资源承载力稳中有升,兵团公共卫生服务、义务教育、医疗保障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养老保障和失业保障服务区域差距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指标,通过估算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即生态足迹的大小,并与给定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生态盈亏平衡分析,来衡量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足迹方法从人类需求占用角度为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了较好的测量方法。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生态安全受到胁迫;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盈余,此时认为该地区生态系统是安全的,人类的发展处于可持续状态。可见生态盈亏平衡分析可以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概念不相同,它只反映了农业资源的人口容量,并不包括社会经济在内的人口容量。但土地承载力是人口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经济水平低下,处于温饱型生活水准下的贫困地区而言,土地承载力基本上可以替代人口容量。定西地区位于甘肃中部,总土地面积19621平方公里,人口245.84万人,其中农业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生态人口容量研究——以2002年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量,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模型叫做生态足迹模型,这是一种用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纷纷开始将其应用于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而一个区域生态人口容量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自然资源和人口数量的协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自然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基础,没有资源的支撑,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都不可能有相应的发展。而资源可承载的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是有限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考虑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增加,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日趋明显,针对资源效率低下、承载力减弱的现状,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这无异于增加了资源的总量,提升了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土地承载力,指的是一个地区在特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能保证永续利用的合理生产能力,及其按当时当地人们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最高人口数量。土地承载力一般只具有潜在的意义,它与现实的人口规模或人口密度往往不一致,而人口迁移,正是调节这种差异,使之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相对平衡的基本途径。当生产力水平低下时,土地承载力无疑是任何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基本物质前  相似文献   

11.
人口承载力指标系的建立及量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人口承载力概念、内涵、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观渊源,可归结为从容量、阈值、能力等角度分别进行的研究。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放式条件分析框架下的人口承载力已从简单意义上的"量"演变为复杂状况下"量"与"性"才能研究的目标对象。开放式条件作为现今必需的研究背景,结合环境和资源的相对稳定性、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大小的适应性,有必要建立衡量和评价人口承载力"质量"的指标系。通过围绕社会经济状况、环境资源、区域人口状况三系统讨论了人口承载力指标系的构建与量化。  相似文献   

12.
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结合GIS,以2003-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呈连续单一方向逐步向乌鲁木齐市移动.人口重心的迁移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青海省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生活消费入手,采用修正生态足迹模型,评估青海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结果显示:2010年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足迹小于人均生态承栽力,不存在生态赤字,但土地结构与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对等.存在结构赤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足迹略高于农村居民,但全省城镇居民足迹总量低于农村居民:城镇不同收入组居民消费环境基尼系数小于收入基尼系数,消费占用生态环境资源相对公平;从消费项看,交通消费基尼系数最大,食品消费基尼系数最小。研究提出培养可持续消费观念,引导绿色、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蔡莉  王磊 《西北人口》2010,31(4):41-45,50
本文以“新东部”海洋渔业强省——山东为例,参照全国,对比了该区域相对渔业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理论值与实际值。文章倚重合理的权重选择,研究了从1978到2004年其人口与渔业资源的匹配关系。研究表明。山东渔业资源人口承载力经历了从超载、极大富余到富余三种状态,但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表明“新东部”海洋资源人口承戢力的存在、持续发展与海洋生物技术水平发展、人类生活方式选择、海洋环境生态等多种因素密切关联。海洋渔业资源来源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海洋技术掌握的局限性将决定其人口承载力的极值。目前只有抛弃粗暴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的方式。才能长久维持人与海洋渔业资源的和谐与互惠。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承载力与我国人口的合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一般的理解,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土地对人口的负荷能力,但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它没有体现出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背景的综合概念。土地承载力以农业生产力为基础,是相对人口压力而言,与人口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矛盾。土地人口承载力涉及当  相似文献   

16.
宁夏南部脱贫致富与环境人口承载力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某些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相对富足、人口密度相对稀少,但却未能摆脱人口膨胀带来的压力,相反,因为环境的人口承载力较低,由于人口膨胀带来的灾难更甚于那些人口密度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于是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通过实施经济开发战略,提高环境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李玲 《南方人口》2005,20(2):7-12
本文首先从我国人口增长、人口城镇化与人口迁移趋势,引出珠江三角洲人口容量探讨的必要性,再从与世界大都市不同圈层人口构成的比较、球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经济人口容量等不同的角度,探讨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容量。目前,珠江三角洲仍有一定人口容量富余,但内圈层有的市人口容量已经超载、有的市已接近临界值。  相似文献   

18.
未来数十年是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如何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适应21世纪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省土地、节资源、环境好、效益高、人口容量大的城市人口体系,是全国和各省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未来城镇人口多种增长模式、多种规模分布体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及其综合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偏重集约式,兼有一定程度分散发展的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好的模式。一、城镇人D增长模式效益比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郝娟  邱长溶 《南方人口》2011,26(5):27-33
我国城乡生育水平、发展趋势及差异程度的对比研究对于人口发展问题意义重大。首先通过运算,得出了城乡总和生育率指标数值,呈现出2000年以来十年间城乡生育状况,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细致的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十年中生育水平呈现波动状态,但农村总和生育率一直都低于1.8,城镇则低于1.3,差异近几年有逐步缩小的趋势;城乡生育水平差异主要来自二孩生育率的差异,二孩生育率近十年来有微弱上升趋势;一孩生育率受民俗等因素影响较大,城镇波动大于农村;平均生育年龄推迟现象在城镇、农村一直都在缓慢持续。  相似文献   

20.
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区域匹配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人口承载力既应从资源、经济与人口的关系两个角度分解考察,又应把两者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据此,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P—E-R”(即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