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鄂伦春族是桦树皮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桦树皮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用品制作.目前,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法律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意识淡薄、桦树皮制作技艺后继乏人及"文化贬低"现象等.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法律保护措施的完善主要包括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应纳入国务院的立法规划,鄂伦春族聚居地的地方立法亟待加强,促进鄂伦春人对桦树皮制作的参与,加大各级政府的资助扶持力度,保障鄂伦春族的环境权等.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的制作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制作工艺和分类入手,论述了桦树皮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2007,(10):F0002-F0002
9月22日,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动漫城新闻发布会暨项目启动仪式上,来自黑龙江省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的民族服饰展演为其增添亮色。同时,经营鄂伦春族独特风格的桦树皮手工艺品店也在此落户。据悉,鄂伦春族历史文化中的人物等形象还有望成为动漫创作的蓝本。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2,(3):42-44
遗产发现地:保靖县 苗画源自湘西苗族妇女绣花的样稿。 最早苗族妇女绣花的花样也是使用剪纸。及至清代末期,一位叫王正义的精通绘画的花垣苗族人,使用白色粉浆直接画在深颜色的布上,代替了古老的“锉本”剪纸,供妇女们直接按画刺绣。这种画在布坯上的刺绣样稿,生动而富于情趣,线条流畅又具有情感,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12,(5):42-44
<正>遗产发现地:保靖县苗画源自湘西苗族妇女绣花的样稿。最早苗族妇女绣花的花样也是使用剪纸。及至清代末期,一位叫王正义的精通绘画的花垣苗族人,使用白色粉浆直接画在深颜色的布上,代替了古老的"锉本"剪纸,供妇女们直接按画刺绣。这种画在布坯上的刺绣样稿,生动而富于情趣,线条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的甘甜乳汁养育了勤劳的满族儿女,也培育了满族人勇敢善良的美德和多才多艺的技能。满族剪纸就是近几年在这里挖掘、发现的。我国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原,1400年以前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但满族剪纸的历史并不悠远。据考,满族剪纸出现在后金皇太极时(公元1626年——1635年)女真人(即满族的前身)开始造纸之前。那时的剪纸是用动物皮、麻布、植物叶子等物剪刻成粗犷的图案,贴或缝在衣服、枕头上,有的还贴在墙、窗户或家用器具上,以其作装饰。在长白山区,也有用玉米窝、红辣椒、枫树叶、桦树皮等作材料剪贴成多种多样的剪纸,红红绿绿,十分好看,别具浓厚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7.
莫氏是逊克县鄂伦春族的一个大家族有一个冬天特别次序,奶奶抱着儿子在火堆旁取暖,等到冻醒时发现孩子不见了!结果在火堆里找到了孩子的骨头.1938年2月4日,我出生在沾河边上,今黑龙江省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族乡附近。过去,鄂伦春族认为妇女的月经和生孩子是不洁净的,因而有着许多清规戒律。如经期禁止与丈夫同住在一个棚舍里,否则会触犯神灵,使丈夫生病或打不到猎物。经期妇女不准坐在男人的床铺上,也不能动用男人的狩猎工具。孕妇不能骑马,否则会使马匹生病或死掉。妇女怀孕后不准看死人,包括亲生父母在内,否则会使死人有罪而终在…  相似文献   

8.
袁姝丽 《民族学刊》2014,5(6):46-51,106-107
羌族剪纸是羌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的地震”、灾后重建、城镇化发展之后,羌族剪纸的“文化语境”正发生着较大变化。以茂县羌族剪纸为例,其变化的外部原因包括现代流行服饰的融入、自然灾害、城镇化进程以及茂县手画花样市场的兴起对花样剪纸的冲击等,而内部原因则表现为传统习俗的变化、宗教祭祀的淡化及服饰审美观念的变化等。因此,羌族剪纸传承和发展需注意处理好传承与传播、活态与活用、变与不变等关系。  相似文献   

9.
梅山剪纸文化是以梅山文化为底蕴的在湖南益阳安化等地区流行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总称。梅山剪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且风格大胆,手法独特、形式多样,梅山剪纸在传统生活中它主要表现在:婚礼庆典、重大节日、寿诞、生育、鞋花样、生活装饰、生活娱乐(纸影戏)这些方面,梅山剪纸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是当地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在地拍摄记录以及访谈传承人,深入了解梅山剪纸文化,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艺术为其赋能,融合现代发展趋势传承梅山剪纸。  相似文献   

10.
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文化也是鄂伦春族的民族标识之一。"密塔哈"是鄂伦春族妇女给猎手制作的狍头帽子,本文将通过对"密塔哈"特征描述,剖析鄂伦春人对大自然的尊崇,以及"密塔哈"的文化价值和它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文化也是鄂伦春族的民族标识之一."密塔哈"是鄂伦春族妇女给猎手制作的狍头帽子,本文将通过对"密塔哈"特征描述,剖析到鄂伦春人对大自然的尊崇,以及"密塔哈"的文化价值以及它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鄂伦春族农业刍议刘金明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狩猎民族之一。民国初年,鄂伦春族进行了长达近20年的由猎业向农业转变的生产方式变革的尝试,虽然这种尝试最终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成功,但它在鄂伦春族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仅就民国初年鄂伦...  相似文献   

13.
1957年5月9日至7月8日,我作为内蒙东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鄂伦春分组的成员,到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托扎敏努图克(区)托高鲁和讷门高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社会历史调查。这是当时全国鄂伦春族地区仅存的两个尚未定居的游猎的地域公社。1957年5月1日,调查组从鄂伦春自治旗所在地小二沟出发,经过一周风餐露宿的生活到达托高鲁。8天,我们走了260里。一到鄂伦春族“乌力楞”,就把我们带入了几千年前的古老社会中:那原始的住所——“斜仁柱”;清晨狩猎的枪声;餐桌上的鲜嫩的狍、鹿肉和生肝;入夜萨满深沉的击鼓声;兽皮服装和桦树皮制品.....…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鄂伦春族6965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分布在黑龙江省的有3588人,居住在塔河、呼玛、爱辉、逊克、嘉荫等市县的5个鄂伦春族乡的8个民族村。鄂伦春族也是...  相似文献   

15.
文化素质:中国少数民族妇女面临突破张天路,陈秀英令人惊喜的是:在中国,已有朝鲜族、塔塔尔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9个民族的妇女,其文化教育*平综合均值已高于汉族—…·出人意料的是:从享游牧的哈萨克族、民古族与从事渔业的京族,其妇女文曹年已低于汉族令人担...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鄂伦春族》《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韩有峰先生撰写的一部专著。《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流域民族历史与文化丛书”中的一部,是全面研究和介绍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一本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以来,黑龙江省每年都召开一次鄂伦春族工作会议。今年的会议是4月11日至13日在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召开的。5个有关县的主管县长,3个地市5个县的民委主任,5个鄂伦春族乡乡长,8个鄂伦春族聚居村村长以及鄂伦春族农民代表共5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知识荟萃     
桦树皮文化贝加尔湖以东及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的丘陵多白桦。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一地区的鄂温克人和桦树结下了不解之缘。桦树,系落叶乔木,树皮易剥离。白桦皮可剥如纸,且绵软、光滑、细腻。多年来,鄂温克人一直是用桦树皮制作自己的生产、生活用具。桦树皮棚子。鄂温克人放牧驯鹿——常年游牧、游猎在山野。因而也形成了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生活方式:在野外,随地砍下几根木杆,搭成圆锥状的架子,上蒙一层或几层用鹿筋或犴筋缝连成片的桦树皮,就成了一栋简易房-遮阳、挡雨、防猛兽。当转牧、转猎时便弃之而去。早些年,半农半猎区的鄂温克人住的“马架子”有相当一部分也是  相似文献   

19.
1993年是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定居40周年,就此著文,谈两个问题。 一、“七五”期间,全省鄂伦春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鄂伦春族地区经济有较大幅度增长。据1990年底统计,全省6个鄂伦春族村农业总收入已达722万元,比1985年增长1.6倍。鄂伦春族地区逐步改变单一的生产结构,开始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目标前进。目前,全省鄂伦春族5乡1村大致可分为林、粮、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内容包括综合性成果中的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研究和相关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问题.在综合性成果方面,当前国内学术界对鄂伦春族的综合性著作多部,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研究,有大量关于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内容.在专题研究方面,包括不同类型的非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