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迪庆藏回的形成是回族以少数者身份进入藏区,与藏族相比,在人口数量上占绝对少数,他们长期与藏族生活在一起,在藏族文化的影响下,其藏化现象比较普遍,他们讲一口流利藏语,穿藏服,绝大部分回族与藏族有亲缘关系,回藏通婚非常普遍,一些回族家庭成员中既有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有信仰藏传佛教者。部分改信藏传佛教的回族,其民族属性也改为藏族。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回族妇女除在家庭接受家长的传统教育外,从来未受过学校教育。及至清末民初,在民主主义思潮推动下,有少数回族女子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向社会,进入学校读书,回族女子教育才逐渐兴起, 回族女子教育首先从经堂教育开始。一部分回族妇女从清真寺阿旬妻子(教民称“师娘”)那里学一些伊斯兰教知识,学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对一千多年来回族民间文学、作家文学的整体历史进行了深度描摹。它以独特的编撰范式成为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的典范,对民族文学史建设工程具有启示性。它对回族文学的文化阐释,尤其是对回族文化心理的研究,具有民族志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忠实 《回族研究》2006,(2):117-118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陕西不是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但陕西的少数民族文学在全国一直有着一定的影响。早在上世纪50年代,马成化的回族民间叙事长诗《穆莎与海哲》的问世,就填补了我国回族民间叙事长诗的空白。新时期以来,陕西的少数民族作家已出版了20多种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介绍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研究中国回族文学的科研机构,1986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正式建所。1990年荣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园丁奖。现任所长李树江(副研究员),副所长赵慧(回族...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回族教育,其发展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治环境、民族内部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息息相关。相对国家主流教育,回族教育始终属于少数民族民间教育,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性、宗教性、民间内敛性与调试工具性。回族教育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调适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始终起到积极作用。当下云南回族民间教育的调适与发展,表现为不同层次民间教育文化圈的回族文化再生产。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国际环境对中国回族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回族教育危机,应加强回族民间社团的组织与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回族民间教育体制创新,积极谋求社会化的民族教育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近代甘青川康边藏区与内地贸易的回族中间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代甘青川康边藏区与内地贸易的回族中间商马平分析中国的回族,往往可以观察到它许多特点。例如,回族的分布之广,是除了汉族以外其它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回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杂居,也是相当广泛的;而回族的善贾特点,更是令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赞赏不已。正由...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现有人口8602978人(1990年),仅次于壮族和满族,位居第三。和1982年人口数相比,8年间回族人口增长1375956人,增长率为19.04%,是目前人口增长幅度较低的一个民族。 回族人口遍布全国,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310个县市都有回族人口的分布。造成我国回族人口增长率低的原因中,都市化对回族人口增长影响的因素不容忽视。回族是都市化程度较高的民族,除西北回族聚居区以外,内地回族多集中在各个城镇,以经商、饮食服务为主要职业。在我国由于城市的人口政策包括少数民族人口政策执行得较为严格,因此回族和其它9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相比,增长率仅高于塔塔尔和乌孜别克两民族而名列倒数第3。 但是,如果拿内地回族增长率和西北聚居区回族增长率相比,西北聚居区回族增长率显  相似文献   

9.
回族服饰文化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元、明以来 ,回族的服饰在不断变化 ,但其中的宗教基因却保留不变。它既表现出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 ,又涵盖着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教义、教规与伦理道德 ,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独树一帜 ,为具有美观、端庄、俭朴等特色且表现出民族心理及审美观念的服饰文化。回族服饰文化是宗教礼仪服饰文化与世俗服饰文化的有机结合 ,体现着回族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回族长期受压迫求平等、自主的历史,以及回族群众逐渐接受共产主义新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过程的阐述,根据当时国内外战略形势分析,论述了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少数民族自治自管的有益尝试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一九五三年人口调查时统计,全国回族人口有三百五十七万多人.分布情况大多数是分散的,只有少数是聚居的,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千三百十一个县(市)、自治县、旗,都居住着人数不等的回族人口,其中以甘肃省的回族人口最多,约有一百二十万人.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阳信县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人口43万人,有少数民族群众9592人,其中回族9552人,集中在13个乡镇15个少数民族村,是滨州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县。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程度成为该地区能否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这种特殊性,县委、县政府按照“抓稳定、促发展,搞好民族团结”的总体思路,在全县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的活动,以争创活动为载体,达到  相似文献   

13.
回族是中国除汉族外,少数几个主要使用汉语作为交际工具的民族之一。这里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全国700多万回族,大约90%以上使用汉语;二是回族实际上并不都使用汉语,换句话说,部分回族并不使用汉语而使用其他语言。如海南岛崖县的回族,有三四千人在公元12——13世纪由印度支那的占城(今越南南部平定省一带)迁来,至今使用着一种称为回辉话的语言。回辉话不同于占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此外,部分世居在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回族,也不使用汉语,而使用当地的维吾尔语、藏语、东乡  相似文献   

14.
桂榕 《民族研究》2012,(2):44-54,109
圣纪节是云南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云南回族民间与外界互动较多的节日庆典,圣纪节打造了开放性的公共文化空间。巍山回族圣纪节的当代变迁,是对传统的继承与重构。当代圣纪节通过继承传统,保持了节日的宗教民俗特质和文化连续性;通过对传统与时俱进的文化建构,强化了节日传统,丰富了节日文化,赋予节日宗教、政治、文化多重意义,使圣纪节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并成为回族民间社会与国家基层政权成功互动的文化平台和展示窗口,成为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方面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5.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武汉市有共有少数民族成份49个,少数民族人口5.42万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回、维吾尔、撒拉、哈萨克、东乡、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回族人口有2.0578万,约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0%。回族是世居民  相似文献   

16.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山东省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32743人,其中回族人口是497597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8.64%。曲阜市的回族也以小聚居的方式出现,大多居住在曲阜西关。曲阜市西关民族社区居委会是曲阜市惟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单位,现有5个自然村,一条民族商贸街,10个居民小组,共890户,3482人,回族人口1180人,占总人口的33.89%。流动人口在300人左右,回族和汉族共居一个环境,彼此为邻,相互影响互相尊重,和谐地共同生活在一起。政治上的平等是回汉民族和谐关系的根本西关民族社区居委会两委成员共7人,其中回族干部3人,在所属企业的7名经理…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17个回族文学家族在文学创作上善于学习前人创作技巧、精华,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去实践,创作上与主流文学相呼应,以诗词文为主。文章试从文化生态环境中的明清少数民族政策、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融合、科举制度的推行、家族间的姻娅联系等方面分析明清回族文学家族的家族性、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宋元及以后新兴少数民族特点: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的游牧与农业双重结构,其发展方向是逐渐融合为内容更丰富的汉族,如契丹、女真和党项;二、其特点是在汉族的统一政治下,经济上全面适应农业社会,同时保留其重商传统,文化上主要吸收儒家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回族伊斯兰教文化,如回族。  相似文献   

19.
正《回族文学》2014年第6期,正值这本创刊于1979年的文学期刊创刊200期。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的发展史,至今已有100余年。先后经历了民国、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期间出现的各类文学期刊名目繁多,此起彼伏,但是像《小说月报》这类历经百年而不衰的老牌文学期刊寥寥无几。兴起于一时,终因各种原因昙花一现的文学期刊不在少数。再看百年来的回族报刊史,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回族自进入20世纪以来,就在世人眼中表现出有声有色的民族报刊业创办史。比如,早在清  相似文献   

20.
济宁回族教育史述要何岱涌山东济宁市现有回族48500余人,约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数的97%。济宁系古任城、济州演变而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古运河横穿市区,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是鲁西南地区的重要商埠。回回人口徙居济宁,早在宋朝便已开始。据元代墓碑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