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特区 成渝     
<正>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1248号),明确: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前,湖北、湖南、辽宁、广西、四川、广东等同时发力争夺第三个“新特区”。  相似文献   

2.
新特区 成渝——成渝试验区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昭示了未来我国制度创新的一种倾向:考虑到我国区域空间的巨大差异,根据不同类型地区发展中的不同重点,设立不同侧重点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取得分类指导区域发展的经验和模式,似乎会成为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3.
2007年年初,楼市一路高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选定成都,让成都房产界一片沸腾,“新特区”成为各大开发商竞相引用的销售说辞。  相似文献   

4.
《科学咨询》2007,(11):7-7
《中国经济周刊》日前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久文,分析了新特区与老特区的不同之处,孙教授表示,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就是新特区,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贾如兴 《决策导刊》2007,(10):14-15
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新阶段重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纪检监察工作如何服务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笔者认为应切实从“突出主线、构建体系、优化环境”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6.
伍源德 《科学咨询》2008,(19):I0002-I0002
国家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重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314”战略部署,促进“一圈两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科学咨询》2007,(15):1-1
2007年初夏,历史再次选择重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巴渝大地,重庆成为中国以省级为行政单位的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此,在设计中国改革走向的综合配套改革新版图上,重庆、成都,与先行者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呈三足鼎立之势,重庆成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0,(30):26-26
不久前.作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重庆市出台了《关于2010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任务的通知》,通知指出,重庆市2010年将重点开展“万元增收”、“双轨住房保障”、“户籍改革”、“土地科学利用”、“要素流通”、“城乡养老保险”等六项重点改革。  相似文献   

9.
自今年6月7日成都市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四川省正抓紧制定关于推进成都试验区和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而且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已超出成都市范围,扩展到全省。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6月初获批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推出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新举措,如试点农村土地流转,发布现代农业投资指南,成立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8,(4):23-23
作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成都市目前已成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急先锋。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开始尝试利用金融工具,更深度地介入城乡统筹的试验。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去年12月17日作《关于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专题报告》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健全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将成为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九个方面: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加快组建成都农村  相似文献   

12.
郑勇 《决策导刊》2007,(11):33-34
市委市政府的“1小时经济圈”战略决策,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顺利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为地处川渝经济结合部、成渝经济走廊上的潼南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潼南县立足区位优势,抢抓直辖十年后新一轮历史发展机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继重庆市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垫江县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和先行先试的重大责任,垫江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及“加快”和“率先”的要求,召开了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进一步细化、深化、完善了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工作思路、阶段性目标及工作措施,努力谋求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成都(以下简称成)和重庆(以下简称渝)联合获批成立“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成渝改革试验区的一个重要的动因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对解决城乡居民保障程度不足、  相似文献   

15.
作为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较为典型的巴南区,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按照建设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争做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6.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重庆市和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改革进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央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要从两市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1,(37):20-21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了“314”总体部署.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重庆.国务院3号文件把重庆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下.重庆驶入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国家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重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314战略部署,促进一圈两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新举措。十七大报告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精辟的阐述,并提出了科学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要点  相似文献   

19.
《科学咨询》2007,(11):5-5
街头巷尾,重庆市民近日谈论最多的就是新特区这个词。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究竟能为重庆带来些什么呢?相关专家学者,对新特区作了如下解读。 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称,重庆这一新特区与当年的深圳特区模式有所不同,它不单纯依靠国家投入资金、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区,将是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 在专家们眼里,重庆获得了一个有力的杠杆,以支撑它在区域经济中所扮演的战略角色。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说,过去的改革开放更多地停留在经济层面,而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改革的深化面临一些体制方面的制约,新特区就是探索通过更全面的改革解决这些问题。重庆通过创新性改革,有望实现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今年9月11日,成都市政府按照全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按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的思路,率先批准在龙潭工业区内设立工业总部经济试验区。11月18日,作为该试验区的第一个重大产业化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