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元代《江淮营田提举司钱粮碑》,一九八一年八月出土于扬州旧城北城根。这方石碑规模宏大,碑额作半圆形。发现时未见碑座,仅碑身即高逾3.3米,宽1.25米。该碑两面刻字,一面碑身四缘镌缠枝花卉,碑额篆书《江淮营田提举司钱粮碑》。碑文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序言,下部为江淮营田提举司之地田财产钱粮课赋帐。现将其文摘录如下,并加标点符号,缺字较多者用省略号代,字迹模糊者加口。扬于淮左为甲郡,次曰楚,曰承,厥壤沃,厥地旷。唐末始营田  相似文献   

2.
在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州衙大堂内的北墙壁上,镶嵌着一尊高116厘米、宽70厘米的石碑,碑文系楷书,字体端庄,遒劲有力。这是建于宋代的“文臣七条”碑。这尊碑上镌刻的七条是: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必专尚威猛。四曰责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据专家考证,这尊碑上的“文臣七条”,是宋徽宗钦定的…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的蒙汉合壁少林寺圣旨碑(提要)[日]松川节中村淳1990年3月,日本大阪国际大学副教授松田孝一氏访问少林寺时发现了元代蒙汉合壁圣旨碑。1991年1月31日至2月2日,松川、中村二人赴少林寺,解读了该碑文,并预定1993年春发表对该碑文进行解读和...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八年,我们在锦州市历史博物馆院内,发现了一块题为《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的石碑。这块石碑系清朝总统毅军、四川提督宋庆于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为纪念甲午中日战争殉国的毅军将士而修建的锦州毅军昭忠祠所刻。碑高(不包括底座)227公分、宽87公分、厚27公分,碑文字体为隶书。碑文扼要地记述了甲午中日战争时平壤、九连城、感王寨、大平山、田庄台等历次战役中,毅军的奋勇抗敌和伤亡数字,总结和分析了清军失败的原因,是研究甲午中日战争史一件有相当参考价值的史料。但因年代久远,今昭忠祠已毁,碑石亦因无人管理,风雨剥蚀,字迹脱落,有些字已无法辨认。查阅锦县地方志无碑文记载,仅《锦县志略》卷四第二十页有“在大广济寺东院正殿三楹,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修建,祠中列祀皆毅军将官士卒,殁于王事者,有碑树殿左纪其事”的简短记述,亦无碑文。现将碑  相似文献   

5.
云南元代白话碑校证方龄贵元代白话碑传世的并不很多,主要是圣旨(兼有令旨、懿旨、法旨)碑。可是因为碑文是由蒙文案牍直译而出的,所以在研究元代语言、历史等方面颇有参考价值,一向为海内外学术界所重视。早年冯承钧先生曾撰为《元代白话碑》一书(商务印书馆一九三...  相似文献   

6.
在山西稷山马村青龙寺博物馆,高高耸立着一座丰碑。它不仅吸引着众多游客,而且也引起了司法、史学工作者和文物爱好者的兴趣与关注。这是一座神道碑。此碑主人是元初名臣———姚天福,字君祥,祖籍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生前曾任元世祖朝的监察御史、刑部尚书、按察使等职。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病逝大都,享年73岁。天福死后29年,至顺元年(1330年),元明宗诏命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直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虞集“徵其世家,行事岁月”,筹备撰写姚公神道碑文。元统元年(1333年)顺帝诏命为天福…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旁有两块植树碑,一块是清朝乾隆皇帝丁未年(1788)所立,一块是民国十一年(1922)燕京大学教育系壬戌班所立,本文对这两块碑的碑文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8.
洪洞县兴唐寺乡兴唐寺村有座中镇庙,庙内现存一通建文皇帝御祭中镇霍山之神碑,这在全国已发现的御祭碑文中,是唯一一通明确记载“建文”年号的碑石,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物价值。至迟从明末清初就有学者对该碑进行关注,著录其碑文,分析其价值。但多数学者往往只著录碑文的祭文部分,很少提及祭文下的题名,然而这些题名可以帮助纠正当地方志记载的错误,因此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是东汉顺帝永和二年(一三七)所立。碑文写道: 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人,诛呼衍王等,斩馘部众,克敌全 师。除西域之疢,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威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全碑共六行,行十字,首尾整齐,字体在篆隶之间,显系由篆到隶的过渡时期产物。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华山管理局决定给华山的主要景点立碑介绍。碑文草就后,约我们前去华山下与碑文作者们一起讨论定稿。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通常写作“千尺tong”、“百尺峡”、“(木臬)(木臬)椽”中的“tong”、“峡”、“(木臬)”三字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明崇祯十五年,襄汾县西中黄村进士张(?)化、张(鱼共)化兄弟为其父承翼八十寿辰所刻之百福百寿两通石阙。碑高212厘米,宽86厘米。碑阳以106种字体分别镌刻‘百福’、‘百寿’,并在每一个福寿字的上眉处又分别刻出字体的名称及出处。竖刻7行,满行15字,字径9厘米。福字碑下部风雨剥蚀,个别字迹殊难辨识,碑末竖刻衔铭题记2列5行,满行54字。崇祯十五年冬封翁张老年父八十寿里欢庆图百寿字以献……进士出身嘉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里言事府前知诰□宝训□实录直起居注左春坊左谕德署司给□事□经□□□□子蒲坂□招贤顿。  相似文献   

12.
初唐“四杰”中的杨炯曾为蜀地写了两篇孔庙碑文,即《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和《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盈川集》中两篇重要著作。关于这两篇文章的系年,近来的研究者大体都认为是他任梓州司法参军时所作。如傅璇琮同志《卢照邻杨炯简谱》垂拱三年条下云:“在梓州所作,又有……《大唐益州大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定远县和灵璧县各有一座“虞姬墓”,前者在淮河南,后者在淮河北。本文考证,南虞姬墓始见于初唐文献,北虞姬基始见于北宋晚期文献,两墓都不是虞姬真冢。所谓“南虞姬墓”应是西汉东城侯刘良(淮南王刘安之弟)墓。虞姬被埋葬之地应在垓下。  相似文献   

14.
《碧落碑》是山西新绛县龙兴寺镇寺之宝,早年被鉴定为最具研究价值的书法名碑之一,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此碑刻立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年),因篆文奇古,在小篆中杂含了甲骨文、金文、秦刻及汉代以前多种碑版古字,面世后无人能读识全文,因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就连号称“唐篆第一”的李阳冰(ning),见到此碑后也“大叹异,服膺像下旬时,卒不得影响”(唐李汉《黄公记》语)。宋代金石家赵明诚在《金石录》中也饶有兴趣地记述了这件事,说:“李阳冰见此碑,徘徊数日不去,自恨不如,以椎击之”。自然,做为一个知名书法家,…  相似文献   

15.
《熹石经》,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嘉平四年(公元175年)始刻,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刻成后,即树碑文于洛阳太学门前.董卓之乱时,碑文残缺于战火之中;又几经迁徙,碑文复告漫灭;降至唐初,已有十不存一之叹.现原碑皆毁,仅存残石、拓片,我们已不能窥其全貌.但是,石经的镌刻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就是现在其影响也还没有消失.因此对石经携刻的原因、意义等作一小考;恐怕也不无意义,一、石经镌刻的原因镌刻石经是统一经学的需要.汉代自武帝以后,学术思想定于一尊,诸子百家之学已难构成与儒学相抗衡的力量,学派之争的…  相似文献   

16.
苏州碑刻博物馆曾征集到一批反映苏州清代药业情况的碑刻(简称“药业碑”),现陈列于碑廊内。这类碑刻主要有:1、《吴县严禁好徒原称戈制半夏在乡镇分销发兑,蒙混渔利碑》,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初六日。2、《上海县永禁外姓假冒戈老二房牌号,出售戈制半夏碑》,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二月十八日。3、《元和县水禁渔利之徒假冒戈老二房牌号售卖假药碑》,立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初四日。4、《苏州府禁止渔利之徒假冒戈老二房牌号仿单碑》,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二月二十日。5、《长洲县为各药销药料儿…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为根据好太王碑和《三国史记》等有关资料,把朱蒙建立高句丽国的年代推定为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公元前37年),这一传统见解是比较稳妥的,理由如下:(1)好太王碑第1面有“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的记录,第3面有“东夫余旧是邹牟属民”的记...  相似文献   

18.
叶茂台墓群     
叶茂台是法库县西50公里沈(阳)承(德)公路上的一个小镇。它南面平川,北、西两面靠山。著名的叶茂台辽墓群就坐落在山坡上。辽墓最早发现于1953年6月,系当地农民耕地时掘出并报告的。后来把这座位于北山南坡、八角形石室壁画墓编为叶茂台一号墓。这次发现,出...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二年三月,重庆市博物馆在清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洗布塘街境內的明玉珍墓时,出土了明玉珍的《玄宫之碑》(以下简称《碑》),碑石高114、宽56、厚23公分。碑额中部有篆书“玄宫之碑”四宇,两旁刻有龙纹;碑文正  相似文献   

20.
《南都学坛》2015,(6):6-10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过程中,地合南北,遍寻古迹,每至一处,有闻必录,广辑碑文,于注中就著录汉魏时期各种石刻文献众多,其中卷三十《淮水注》"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条载有"汉桐柏淮源庙三碑",为南阳地区汉碑之名品。"汉桐柏淮源庙三碑"之碑文内容、碑石之传承等,既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亦充实南阳历史文化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