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河南省区域旅游业的SWOT分析,构建了河南省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该模式由内层模式和外层模式构成:内层模式包括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利益相关者参与和打造旅游品牌4个方面,是旅游资源整合的核心内容;外层模式分为产业发展和收入分配,是旅游资源整合的推动力量。据此模型对河南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应从加快旅游业机制和体制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培养旅游人才、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构建以文化为内核的河南旅游品牌,进而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调整利益相关者的收入分配,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江苏省盱眙县乡村旅游地区农户2015年和2020年的调查数据,运用DID模型、PSM模型和PSM-DID模型,评估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业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均有显著增收效应;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其经营性收入,说明大多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业主要是通过打工获得收入的。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口和家庭资产等变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产生了差异性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从业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与乡村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效应逐渐降低,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参与乡村旅游业对高年龄家庭的总收入及经营性收入有着更大的正向影响,但对其工资性收入产生了负向影响。总体而言,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农户家庭收入质量尤其是收入的结构性和知识性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最后,依据研究结论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省各地市的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这两个方面的重心转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河南省旅游重心的转移规律及其发生机理.这些规律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论文利用1994—2009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方程建立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探讨我国旅游收入与GDP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我国旅游收入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Moran’s I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河南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4年河南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这与河南省18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政府重视程度、区域开放程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河南省有必要通过增强高水平集聚区的扩散效应、创新低水平集聚区发展方式、提升塌陷区差异化发展能力等举措,提高全省旅游业整体竞争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反映旅游业成长的主要指标如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等都表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大多超过了10%。金融危机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旅游业增长的长期趋势,基于ARMA模型的预测表明,在2011-2015年间,我国旅游业还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旅游局制定的202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远景目标将会提前到2015年实现。  相似文献   

7.
结合2001—2013年数据例证,从北京市旅游业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旅游业需求收入弹性、旅游业对社会就业贡献、旅游业对外汇收入的贡献六方面分析北京市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北京市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不容忽视,且发展潜力较大,旅游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及旅游创汇收入影响可观。为此,立足北京市旅游资源,继续发挥旅游业在产业发展与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深度挖掘农业与旅游业、工业与旅游业及第三产业与旅游业之间产业融合内涵,打造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拓宽后奥运时代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正>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经济学家们对世界各产业部门进行分析比较,使全世界都大吃一惊的是,起步不久的旅游业赫然跃居前列,成为仪次于石油和钢铁工业的第三大产业。旅游业发展之快,对整个经济影响之巨大,是人们始料不及的。目前,国际旅游业仍在飞速发展,1950年国际旅游人数为2530万,旅游收入20亿美元,到1981年,国际旅游人数达29000万,旅游收入猛增到1061亿美元。1982年虽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衰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出发,对河南旅游进行深入的SWOT分析,探讨适合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模式及其运行模式,对加快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先导作用,通过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以烟台市为例,选取2004年、2009年和2014年三年的旅游业数据和交通数据,运用交通优势度模型、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高速公路对烟台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烟台市旅游空间结构从点至线到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烟台市交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重庆市旅游收入和GDP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VAR模型,并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检验,对重庆市旅游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旅游收入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经济增长是引起旅游收入增加的原因,而旅游收入增加并不是引起经济增长的显著原因;(3)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产生正面影响,而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却有一定的滞后期,在短时期内会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负面影响;(4)经济增长促进旅游收入增加的作用力远大于旅游收入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力。针对以上结论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名人文化是激起人们旅游欲的重要内驱动力,崇拜追忆名人及进行文化审美是旅游者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河南省境内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品位较高,分布地域较广,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但开发程度较低,亟待进一步整合、利用。本文从名人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河南省境内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旅游经济意义;提出了兼具再现东坡文化风采与传承中原传统文化、促进省内旅游经济发展双重含义的建议与具体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1997—2011年河北省实际统计数据为来源,分析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现状及变动趋势。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建立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非农产业总产值比重和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人数比重是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积极影响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和劳动力负担系数是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消极影响因素,并在其后对以上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总结提出了促进河北农民非农收入增加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地方财政扶持及农村金融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运用2007~2009年重庆39个区县的相关数据,探寻重庆区县农民收入与地方农业财政及金融的联动关系,通过双对数线性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政府财政支出、金融中介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农业从业人口的数量与农民纯收入的增加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重庆的财政政策及金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农业生产、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以及农民经济人主体因素的影响而未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优化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外商直接投资在东西部的分布现状为基础,通过建立外商直接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线性关系,以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的带动作用,并针对目前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西省11个地级市1997—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面板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江西省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特征。长期内,江西省整体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正向带动效应,但国内旅游发展水平与国际旅游发展水平不均衡,国内旅游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同时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尚无法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势;而江西省内部旅游经济效益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旅游动力机制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内生系统,其运行状态的优劣是城市旅游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综合分析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力,确定并量化城市旅游发展的七大动力因子,系统探讨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评价模式,以山东省滨海城市为例,划分滨海七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运行状况为五个等级,提出相应建议,并指出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提升区域能源效率是完成国家节能降耗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河南省、湖北省和广东省的能源效率,通过1阶N变量的灰色系统模型(GM(1,N)模型)分析区域能源效率演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和湖北省的能源效率呈现先下滑后上升的演化趋势;广东省能源效率在考察的3个省份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呈现平稳发展的演化态势;对河南省和广东省能源效率影响最大的正向促进因素均为工业结构,对湖北能源效率影响最大的正向促进因素为城市化,而经济结构则是河南省、湖北省和广东省能源效率提升的最突出制约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不同地区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19852010年陕西省GDP、产业GDP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OLS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产业GDP对陕西省GDP的影响,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陕西省产业GDP与能源消费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最大,但是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二、三产业的结构地位不断提升,对GDP增长的贡献所占份额远超过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20.
基于乘数理论,选取1991—2014年甘肃省旅游业的统计数据,使用计量方法,建立甘肃省 GDP 与旅游收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甘肃省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甘肃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巨大,近五年旅游收入乘数平均值大于6;旅游收入乘数变化剧烈,呈现1997年、2003年、2008年三个拐点;甘肃省因基础设施等因素与旅游业的发展不同步,导致旅游业经济边际效应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