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辩     
“义”辩范正刚一“义”之本义《说文》解释为己之威仪,从我、羊。古时也有解释“义”与善同的。《辞海》选择了前者,认为“义”是仪的古字,指威仪。羊在上古往往是财富的标志,从我、羊之“义”其意指对象当是拥有财富的奴隶主。考察此时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一套由君...  相似文献   

2.
新版《辞源》于“口中雌黄”(即“信口雌黄”)条下注曰:“随口更正说得不恰当的话。如用雌黄蘸笔,涂改错字。”新出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于“雌黄”条下注曰:“矿物名,可做颜料,古时用来涂改文字。”“信口”口中”总是出于言谈,与“口”相关。但雌黄是涂改书面错字并不与口发生关系,用“笔下雌黄”岂不更贴切吗? 再看“口中雌黄”的出处。新版《辞源》:“口中雌黄”“……据《文选注》引《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查《晋书·王衍传》说衍“妙  相似文献   

3.
“文学’一词,因常用而习焉不察了。文学二字并用,最先见于《论语》:“文学子游、子夏。”宋邢昺《论语疏》解为文章博学之意,与今文学含义不同。古时是用“文”、“文章”、“文艺”来表述“文学”含义的。如:刘勰《文心雕龙》的“文”;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文章”;《新唐书》中把李白、李贺、李商隐等文学家的传记称之为“文艺传”等都指的是“文学”。魏文帝曾丕曾作《典论论文》,是当时典型的文学论著。陆机的《文赋》则是叙述文学创作心理的。韩愈还曾把通过语言阐明古道的“古文之学”称为“文学”。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曾指出近世“文学”一词是从日本“输入”的。录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时有以为史书不过是记述政变与战争的“相斫书”的说法。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一文中也曾经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中国古代的历史,在旧史家笔下,确实是一部政治史。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所谓“文以载道”的原则,也强调文化形态不过是“载道”,即承载政治内容的“车”。中国古代这种有人称之为“政治优先”,  相似文献   

5.
丹江     
丹江,发源于秦岭,注入汉江,全长384公里,全部为山区河道,是汉江的主要分支,古时曾称丹江为“粉青江”,因尧帝的长子葬于丹江而改名。丹江通航历史渊远,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  相似文献   

6.
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以及它们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涉及先秦和两汉两个时代的哲学格局,不得不察。本文认为,竹简《文子》的出土证明今本《文子》确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二者从形式到内容相去甚远,不可混为一谈。对比二者的同异,不难发现今本必晚出于竹简本。今本的出现不会早于东汉前期,《淮南子》不可能抄袭今本《文子》,它和竹简《文子》也没有多少直接联系。古本《文子》在流传过程中散佚严重,是后人大量抄袭《淮南子》以做补充,而非《淮南子》抄袭《文子》。《文子》原书当出于战国后期,或者更晚。搞清这些问题是进一步研究《文子》的基础。我们固不能疑古过勇,但也不要轻言某书是“先秦古籍”或“西汉已有”,“走出疑古时代”的脚步应坚实一些  相似文献   

7.
考释《山海经》中有关古朝鲜的两条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中 ,多处谈到上古朝鲜半岛的事物和情况 ,而明确标出“朝鲜”二字者却只有两条 ,按袁珂先生 1995年的《山海经校译》本 ,则为《海内东经》篇的“海北山南”条和《海内经》篇的“朝鲜天毒”条。对于前者 ,如果明确了“在列阳东”和“海北山南”的各自含意 ,便可知晓古朝鲜 (起码是公元前四至二世纪 )的基本位置 ,从而否定了什么“辽宁说”和“迁移说”。对于后者 ,主要是把“天毒”二字解释明白。研究者们对“天毒”二字其说不一 ,有“衍文说”、“东屠说”、“沃沮说”、“带方孤竹说”和“辽西孤竹说”等 ,而笔者则主张其为“王居说” ,它是古朝鲜都城在从古朝鲜语转化为汉语时的译音 ,即战国时译为“天毒” ,其后又译为“险渎” ,最后落实到《史记》朝鲜列传一文中的“王险城” ,古时的王险城即今日朝鲜首都———平壤。而如“天毒”不是郭璞所注之古代“天竺国” ,则《辞源》中的“天毒”条似亦难于成立。  相似文献   

8.
曾军  刘晓静 《社会科学》2007,9(1):147-155
2006年的人文学术热点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王富仁的‘新国学’引人注目”、“‘走出疑古时代’遭受质疑”、“《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易中天和余华制造的文化事件”、“学术批评开始转型”等几方面,它们共同组成了2006年的文化镜像和学术奇观。  相似文献   

9.
论孙中山晚年对西方社会哲学的批判与对儒家政治哲学的褒扬姜义华1924年1至3月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别褒扬《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一再说明“中国古时有很好的政治哲学”,“欧美的国家近来很...  相似文献   

10.
上博楚简中以二十九支竹简构成的《诗论》 ,对于《诗经》研究的深入 ,有着很大的意义。其中对于《关雎》“以色喻于礼”的论说 ,可以从上古时三月成妇的礼制内容得到妥贴的解释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笔者此前有关《关雎》乃三月成妇祭之歌的看法 ,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关雎》一诗与古代成妇礼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1.
姜哲 《学术月刊》2022,(2):158-175
“据文求义”与“惟凭《圣经》”是中西方“经学变古时代”极富挑战意义的诠释学方法和命题。为了反对各自经学传统的“繁琐”与“破碎”,欧阳修和马丁·路德均以捍卫或重申“圣经权威”为己任,并且都在这一诠释诉求下选择了“经义显明”的释经策略。而在具体的解经操作中,两位经学变古者又假借某种“单一”的“本义观”,以摆落各自经学中的“四重意义说”。然而,由于“本义观”的“先行”及其内在的“二元性”——圣人之志/诗人之意、灵意/字句,“据文求义”与“惟凭《圣经》”亦在信仰与理解的诠释循环中反转为“据义求文”。  相似文献   

12.
    
《汉书·高帝纪》:“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按,《史记·乐书》:“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司马贞索隐:“侯,语辞也,兮亦语辞,沛诗有三兮,故云三侯,即大风歌。”索隐说甚是。古时,“兮”“侯”当音同。《说文》:“兮,语所稽也,从丂、八象气越亏也。”段注:“胡鸡切,十六部。”十六部即“支”部。“支”“侯”两部乃旁对转关系。“兮”“侯”同属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古籍,一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有意识地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标点古书,这是本世纪初的事。其实远在汉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创造了句号和逗号,因为古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子。正确的断句,是读懂古书的初步标志和基础。古时孩提入学读书,开头便是训练识字、朗读、断句子。《礼记·学记》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离经辨志。”离经,就是点断经书。古人把这一点断经书的工作叫做“句读(dou)”。“句读”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黄季刚先生说“连言句读者,乃复语而非有异义也。(《文心雕龙札记》,下引同)最初,句和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古代句读有时用“、”作为标志,一般说  相似文献   

14.
刘秀俊 《文史哲》2007,1(1):164-166
1923年,顾颉刚先生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质疑“三皇五帝”的旧古史系统,掀起了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疑古辨伪运动,引发了学界对古史、古书真伪的激烈讨论。到近70年后的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主张,遂燃起了“疑古”与“走出疑古”的激辩烽烟。时至今日,对疑古学说的评价及应否走出“疑古”,仍是海内外汉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2006年10月21至22日,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中华书局、历史研究编辑部及文史哲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上古史重建的新路向暨《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相似文献   

15.
古时校书,也称校雠,后又称校勘。“勘”字本有核对、查问的意思,和“校”字连成“校勘”一词,初见于《北史·崔光传》:“光乃令国子博士李郁与助教韩神国、刘燮等校勘石经”。以后唐的韩愈,宋的欧阳修等文学大家也都用到了这个词(韩称“点勘”。《秋怀》诗:“不为觑文字,丹铅事点勘”)。于是“校勘”这个词也就用来代称校书或校雠了。及至校书成了一门学问后,学者便以“校勘学”名之。  相似文献   

16.
范立舟 《江汉论坛》2005,(2):142-143
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认为宋代是“经学变古时代”。的确,两宋时期由于疑经惑传思潮的兴起,儒家五经的权威地位开始发生动摇,王安石撰《三经新义》,是第一次挑战汉唐经学的义理之学,正可反映人们对此前汉唐经学的厌弃。不过,在南宋立国之前,五经余威犹存,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仍是学术之核心,修身治国之圭臬。但是,由于义理之学的持续高涨,到南宋乾道、淳熙之时,以朱熹《四书集注》的完成为标志,重定“四书”为义理之渊海,其目的尽管没有,其实也不可能达到,但“退五经而尊四书”的过程却告完成。从此,四书一跃而超过五经,成为传统中国学术思…  相似文献   

17.
满族生儿育女的习俗,带有浓郁的山野古风.《红楼梦》在描写贾宝玉的服饰时写道:“颈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落草”指婴儿落生.古时,满族妇女在土炕上生孩子,临产前,将炕席卷起,在土炕上铺一层谷草,产妇坐在谷草上分娩.相传,祖先生落在草,为了不忘本,后人沿袭成俗.时至今日,岩农村满族妇女分娩时仍有“落草”之俗.  相似文献   

18.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淡忘, 而“小时”沿用至今。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  相似文献   

19.
《庄子》内篇结构紧密、层次分明:《逍遥游》提出逍遥的三次层次———“无名”、“无功”、“无己”;《齐物论》用“无是非”、“无封”、“无我”三重境界对此予以论说;《养生主》是《逍遥游》的续篇;《人间世》的主旨是“无名”,《德充符》的主旨是“无功”,《大宗师》的主旨是“无己”;《应帝王》是《庄子》内篇的总结,同时也是对《逍遥游》的呼应。  相似文献   

20.
“道”在老子那里,区分为“天之道”与“人之道”,老子将二者并重。从逻辑上说,他的“人之道”从属于“天之道”,只有“天之道”才具有宇宙本体的意义。但从历史上说,他实际是基于“人之道”、围绕“人之道”去探究、阐释“天之道”的。在这一点上,与我国人文传统完全一致。老子的“天之道”的根本特质即表现为母性生殖崇拜的性质。而他的“人之道”的根本特质,则表现为母性人格崇拜的性质。1从老子“天之道”的四大取象看其母性生殖崇拜特质。第一,“道”取象于古时的道路。老子谓“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二十五章》)即在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