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1949年至1976年的当代诗歌集体化写作阶段,颂歌建构起了自身独特的传播消费方式和文本形式.工农兵群众作为意识形态的中介,介入并主导着诗歌的生产、传播、阅读和批评等各个话语实践环节,内在地规约了民歌形式的制度化进程.工农兵诗歌及其民歌形式的试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中国创新现代文化体制和追求现代文化的民族化发展道路这两个向度的战略考量,同时也为当前诗歌重建中的"新诗二次革命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从"崛起"的诗人梁小斌到先锋诗人沈天鸿、余怒,从独领"风骚"的《诗歌报》到新世纪众多诗派演绎的繁复旋律,安徽当代诗歌呈现出独特的图景。  相似文献   

3.
当代汉语诗歌怎么样了,它将会何去何A47我们为何需要诗歌?诗人何为?等等,人们对此禁不住加以发问。本文认为,只要我们建立在人性人道的基础上,对汉语诗歌从观念到写作进行一次创造性的更本质更真实的革新,张扬汉语的诗性光芒,就能为华文诗歌提供一条可能的出路和走向,相信那时诗歌会以其优美、底蕴,积淀和健康而独特的表达路径,越走越远,越走越长。  相似文献   

4.
5.
刘辰翁的诗在宋元之交的诗坛上极有特色,往往在清新优美的自然风景的吟咏的同时,抒发深沉的家国之恨和黍离之悲,其诗风超越江西诗派和江湖诗派之外,在由宋诗向元诗过渡的诗史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齐鲁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诗歌理论的发源地。各代齐鲁以儒家文学观为依归的文学批评,都曾影响当代的文风。齐鲁故地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诗人辈出,代有名家。齐鲁诗人的诗歌创作,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并成为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诗歌是齐鲁文化最直接、最生动的反映,应该引起有关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经过1980年代中期"第三代诗歌"的全面冲击和1990年代后期"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激烈论争,加上后现代文化在中国诗坛的登陆和洗礼,目前新诗写作中的"无标准"和"无难度"问题日益凸现。从"标准"的语义分析入手,将有可能进一步厘清其关于诗歌标准的概念,与此同时,结合当下诗坛"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论争探讨,将有助于建构新诗标准、寻找诗歌写作的路标。  相似文献   

8.
传播与当代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当代诗歌的发展遭遇了很多传播障碍,主要表现在传播信息即诗歌自身存在问题,传播信源即传播诗歌的大众媒介的消极影响,以及不利的传播环境,这些问题导致当代诗歌濒临“死亡”。要走出当前的困境,使当代诗歌发展延续,可能的路径之一就是关注读者,传承诗歌的优点以及充分发挥传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新诗写作中,诗歌中的平衡被过分关注。一旦诗歌中的平衡寄身于对诸多诗歌元素的综合把握,它就成为写作的焦虑的最显著的体现。从这个角度说,王敖诗歌中的综合能力则表现在他对想象力的不平衡的出色而又凌厉的驾御能力上。就当代诗歌的地理特征而言,这种不平衡标示着一种新的诗学的赫然登场。也可以这样认为,这种不平衡源于作者对诗歌力量的独特的把握。这种新型的诗歌力量最独异的地方就在于,它全然漠视流行的诗歌趣味,径直为当代诗歌建构了一种面貌卓然的诗歌记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诗歌的边缘性可以从世界诗歌与中国诗歌、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文学与诗歌三个维度来考察。不论在哪个年代,不论我们的考察视域有多大,也不论冲突双方的身份是什么,中国当代诗歌空间中所发生的历次论争的本质皆是各种文学力量在三个维度中的冲撞与角逐,从而引发由"边缘"向"中心"的运动。这种运动不仅具有方向性,而且具有历史循环性。同时,所谓"循环"也并非无意义的历史事件重演,而是能够让诗人和学者们在历史洪流中不断反思、批判和自省,最终以时代的精神重建完善的诗歌标准与传统。  相似文献   

11.
12.
诗歌意象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不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的不同人生价值理念.对于各项事业正飞速发展的中国新时代来说,挖掘唐代诗歌意象的价值理念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力,同时,它也能够为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台湾现代诗史中的后现代有两种不同的意涵:时间上的后现代及美学上的后现代。时间上的后现代,指向1980年代以后;美学上的后现代,其哲学内涵重于拼贴的形式,而于1980年以前的诗作就已见蛛丝马迹。透过文化及文学、美学、哲学翻译的后现代思维,在台湾有形式与内涵分离的现象。在形式上,一眼可见的后现代,未必富含后现代的精神;而具备后现代精神的创作,未必符合标签上的后现代。论文以夏宇、向阳、简政珍、杨小滨的作品为论例,就形式的游戏与辩证的思维两方面切入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语言,尝试寻绎后现代语言中的解构精神:既解构外于自我的一切,也趋向自我消解。  相似文献   

14.
当代诗歌的写作资源经过几次调整之后开始转向形而下的当代生活.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当代诗意逐渐呈现出困难或者说万难性质.就是说,当代诗人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讹诈下寻找到了见证当代生活的方式和勇气,并创造出一种妥协的、让利性质的"诗意".此外,当代诗歌美学特征的转向还来源于诗人对口语叙事能力的把握和处理.而张德明的诗歌写作,正是对当代生活"万难诗意"的认同与表达.其作品展示了细碎而怪异、驳杂而丰富的当代个性经验和体验,风格上则体现出冷硬、幽暗、反讽等等后现代特征.张德明用自己的写作表明了当代诗歌可能具有的难度和限度.  相似文献   

15.
叶芝W 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爱尔兰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叶芝一生的诗歌创作可分成三个阶段,本文结合其人生经历谈叶芝的诗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辨"诗"     
诗 ,是一个不断流变的概念。从广义的“文化之诗”演变成狭义的“文学之诗” ,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诗言志”的“诗”与“诗缘情”的“诗 ,本不是同一个意义上的诗。文化之诗借用了古歌的形式 ,传达的是规范和禁忌、法度和礼仪 ;《诗》是古歌与文化之诗的合流 ,它利用弦歌讽谏来履行其政治使命 ;而文学之诗则是个体意识和文学意识觉醒的产物 ,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狭义之“诗”  相似文献   

17.
中古英语辩论诗是一种很特殊的诗歌品种,盛行于12-15世纪.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鸟类辩论、灵魂与肉体辩论和会议式辩论,是中古英语辩论诗的三大基本主题.《猫头鹰和夜莺》及乔叟的《禽鸟会议》代表着同类作品的最高成就.当英语的历史进入现代阶段时,辩论诗便开始走向衰落,其原因主要在于戏剧和散文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散文诗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创作队伍日益壮大,成绩斐然。但当代散文诗的基本缺失并未得到充分补正,其先天不足之处并未得到总体上的疗治。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当代散文诗的弱势地位,必须大力推进当代散文诗的质的飞跃,尽快建立散文诗理论研究的现代体系,加速完成当代散文诗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