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 ,道教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保护之“道”。其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对于我们认识和顺应自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道教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道教的生态之“道” ,“道”与天、地、人的关系 ,生态生命之“道” ,生态保护之“道”等方面。因此 ,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道教文化的生态思想 ,使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道举与崇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举是唐代科举中的常科,在科举制度史和道教史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对在道举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道举设置原因、开科的时间、崇玄学与道举关系、道举的实施及其影响进行辨析,澄清一些史实.以求得对道举的研究,乃至对科举、道教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道、学、术:道教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宏 《文史哲》2006,(3):61-70
术、学和道的双向互动关系是道家演变和道教产生、发展的内在实质和动力,其中,术与道的双向互动关系更加重要。以道统术,以术得道,是道家、道教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据此可以解决道教史研究中如何处理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与科学的关系、道教究竟是不是宗教、道教史的分期等问题,并可以借此整合道教思想的外史和内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内开始把道教研究称为学,是比较晚的事。20世纪初年,国学的名称渐起,道教研究包括在国学之内,但也是偶有人初略涉及。“五四”运动之后,近现代研究方法逐渐推广,研究文史哲及医学史、化学史的人遇到道教问题时,有人攻一攻“拦路虎”,略有收获。从20世纪初到1949年,不妨作为本世纪道教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本阶段是道教学研究的初始期,多为非道教学专业的学者兼及道教学研究,论著署名160余人。从总体上看,虽然涉及到许多问题,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探究《道藏》源流、道教历史和外丹术几方面。文章不多,专著也少,据粗略统计,本阶段关于道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天师道是道教的早期形式,天师道的产生标志着道教的出现,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柢,其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始的巫术、鬼神祭祀,神仙长生、阴阳五行、老子的"道"等被吸收进<太平经>、<老子想尔注>,进而形成早期的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6.
黄海德 《东南学术》2005,1(5):116-121
人类的三大文化体系各有其不同的哲学形态,道教哲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既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对象,又是道教哲学的核心范畴。道教之“道”渊源于先秦道家关于“道”的思想,脱胎于汉代的“道气论”,在扬弃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吸取了大乘佛学的“二谛义”与“中道说”,终致在隋唐时期融铸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新的道教教义思想,从而使道教之“道”呈现了由实体性向非实体性过渡的宗教哲学特征。这是中华文明首次以宗教的形态实现了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可能为当代世界文明的处境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道教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不管在不同的时代有何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基础都可以归结为“道论”。但不同时期的道论是有所区别的。后汉道教初起时的道论,表现为外在的神学化;魏晋南北朝道教变革时期的道论,表现为抽象的玄学化;而隋唐五代道教兴盛时期的道论,表现为由外向内的哲理化。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叫做“有物混成”? 老子书说明“道”之初状,主要的见解发表在三章文字里面,即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与第二十五章。目前认为老子书的道是有物质性的,就是根据这三章文字的见解加以解说,肯定老子书思想是属于唯物主义一方面。但根据这三章文字与老子全书的思想,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称之为道的先天地生的混成之物,是实际上的存在呢?还是观念上的存在呢?第二、“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物,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道,是同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法国作为国际道教学传统重镇,二者道教学特征在内外两个层面都存在异同之处。研究方法上,日本道教学偏重经典文本的文献研究,而法国文献研究与实践调查并重;与他教关系上,日本道教学与佛教关系密切并受其影响,而基督教背景则直接影响了法国学者对道教价值的判断;学术传承上,日本形成了东大、京大、早大"三核"并立的局面,而法国则薪火相传,形成颇主一家的单核心。这些对两国20世纪道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潘显一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于2010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书从先秦道家及其他重要思想流派对后世道教美学思想影响说起,沿汉末直至清代,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中国道教美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线索,填补了道教思想史研究中道教审美思维和美学思想史的空白,在国内外的道教思想研究中别树一帜.该著充实、拓展和完善了中国美学思想史体系,使儒、释、道为主干共同支撑的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因道教美学思想的补充而第一次展现其完整的面貌,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重要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拜读完刘守华教授邮赠的新著《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获益不少。它首次以新眼光、新角度较充分且较全面地剖析了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的密切关系,达到了独创、新颖、深刻的境界,给中国道教与民间文学研究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本开拓性新著,值得向国际汉学界朋友推荐。我认为,此书的学术成就,至少具有下列特色。一、开拓新领域、建立新体系作者长期研究民间文学与道教文化,心得颇多,故能紧抓二者的基本理论问题,开拓新领域,建立新体系。全书由十一章组成,先以“民间道教信仰”章起.阐析其地区性、民族…  相似文献   

12.
谈及道教文化的研究 ,不能不提及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著名道教研究专家卿希泰教授。省思中国道教发展变迁的内在动因 ,进而把握以“道”为基本意象的中国文化灵魂 ,无疑是卿先生数十年来的学术关怀之所在。早在 80年代初 ,卿先生撰写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一、二卷 ,就被海外学术界公认是第一部“关于道教思想史的系统研究的著作” ,是第一部全面、科学地揭示中国道教思想发展规律的力作。〔1〕该书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操觚于 80年代初 ,最近方杀青并出版的《续·中…  相似文献   

13.
道教是中国的民族宗教,它诞生在黄土地上,被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因而,道教思想浸润于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社会政治、科学技术、民风习俗诸方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华夏特征的民族宗教文化。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是在日本民族固有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神道教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其间受到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但它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日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演进息息相关。道教与神道教都属民族宗教,它们不仅代表和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精神世界,而且对中、日民族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笔者以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道”与“神道”范畴的比较,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道官是古代政权为管理道教所设的一种特殊官职,而道官制度是古代政权在道教管理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对于实现政权对道教的宏观管理和协调政教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唐代的道官制度继承前朝,在道教管理实践上趋向成熟,同时在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趋势下,政府不断加强对道教的宏观管理,道官也逐渐沦为世俗政权的卑微附庸和御用工具,日益呈现世俗化和官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早期道教的逐渐成型是一个多源合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道教在其原始宗教形态基础上所作的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从这一视角下对早期道教理论构建的重要一隅--"道"信仰的建构作简略地探析,通过对"道"的神格化、"道"的伦理和仙道的理想等内容的梳理.可以管窥"道"信仰确立在早期道教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师道的文化渊源及宗教特征商庆夫,陈虎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都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影响。因此,鲁迅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①所以,不了解道教,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学艺术和科技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现象,文学艺术和宗教诉求之间能够达成同构关系。在新中国文学中,《乾道坤道》全景式独具特色地描绘出当代中国道士群体形象,进而提供出道教文化对于个体生命存在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参照价值。人之有限性的生命,恰恰存在于世俗与神圣"之间"。道教承载的普世精神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道教文化可以有效地成为文学发展的思想资源,《乾道坤道》在当代中国文学生态场中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化史上,道与中国文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和最普遍范畴,它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中国文化演变与发展的大趋势。通过考察道在各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致线索。一、先秦时期,是道的提出与形成时期;它迎来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道在金文中始见。道的原义是指有一定指向的道路。《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说文》:“道,所行道也。”引申为自然界和人类必须遵循的轨道。春秋时已有天道、人  相似文献   

19.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道教即“道”的教化和说教,是一种受制于历史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道教文化包含道教徒和信教民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造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表现在旅游资源上。可分为道教物质景观旅游资源和道教精神文化旅游资源,其活动的事项作为一种吸引物,可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本专题集中讨论儒学、佛教、道家道教治理思想。李承贵教授从宏观上对儒佛道治理思想资源做了简要的概括与叙述,部分地呈现了儒佛道治理思想资源,初步探讨了儒佛道治理思想特点,并对儒佛道治理思想之于儒佛道思想研究、西方治理理论、当今政府的治理政策、人类遭遇的现代性课题等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针对性分析与评判。辛小娇博士对王阳明治理自然思想展开了独到的发掘,认为"一体之仁"、"同此一气"与"等差原则"是王阳明"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