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科学传播”概念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关于“科学传播”概念的基本描述。本文认为, 科学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学普及、技术扩散等四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公众的密切关注。科技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科技新闻的预警功能,科技新闻的科学解释、舆论引导、稳定社会功能,社会公众科技知识的普及、宣传、培训功能,科技新闻的科学反思、舆论监督功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科技新闻应该及时准确,要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科技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以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为典型个案,通过实证调研方法,研究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强度。结果表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殊优势,使得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强度总体较高;不同性别间农业科技知识需求强度不对称,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农业科技需求强度不同;家庭收入影响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强度。为了提高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强度,需要在政策上充分认识农民的群体层次差异,针对不同类型农民选择不同的传播渠道;对不同层次的科技知识使用不同的传播路径;在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中关注农民中的弱势群体,比如女性农民、年龄较大的农民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科技知识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公众的密切关注。科技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科技新闻的预警功能;科技新闻的科学解释、舆论引导、稳定社会功能;社会公众科技知识的普及、宣传、培训功能;科技新闻的科学反思、舆论监督功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科技新闻应该及时准确,要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科技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问世于本世纪50年代的科技英语是英语的一种文体,其主要功能是传播科技信息、记录科技知识和科技新发现.科技英语在篇章结构、语法词汇及信息传递方式等方面具有与其它文体不同的特色:语篇结构严谨,文章层次分明,强调客观,用词准确,信息密集均布。阅读科技英语是获取专业信息的主要手段。了解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掌握一定的科技英语阅读方法与技巧,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6.
通俗科技英语指用浅显易懂的英语向不具备专业科技知识的普通读者传播、普及科技信息。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将最新的科技信息快捷地传播给普通读者,变译方法的运用很重要。各种变译方法在词、句、段、篇中的的灵活使用能够快速、有效、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科技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凸显原文的使用价值,对于优化译文质量、节省翻译成本、提高译文读者的阅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鹿城区围绕科技强区和创新型城区创建工作,坚持把宣传科学精神、宣传科技工作与普及科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思路,在科技宣传上狠下功夫,今年投入133万元,通过实施加强"新闻信息、户外广告、媒体专栏、专题策划、科普宣传、建设基地"六大措施,努力营造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大力开展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大力开展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的宣传,大力开展科技强区建设等科技工作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8.
科技体验是一种集科技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新型科普方式。其核心是强调亲自参与、亲身感受,它改变了传统科普单向传播科技知识的模式,实现公众与科技知识的互动,是推动我国科普进步的有效方式。科技体验主要通过科技馆、科技旅游、虚拟实践三种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业博览会在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中功效的调查,发现农业博览会对不同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社区条件下农民的影响力不同,对男性、中年、临近区域等条件下的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获得信息是一种有效的渠道.但是还存在不能有效改变女性获得农业科技知识的弱势地位、没有充分关注农民对市场发展信息的需要等问题,针对农业博览会传播形式的利弊,作者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要让科技新闻贴近读者 ,把科技领域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受众 ,就必须做好深入浅出的科技新闻“翻译”工作和由表及里的“二度报道”工作。同时 ,科技新闻报道要讲科学 ,要有可靠的消息源 ,以保证媒体的信誉 ,从而实现最大的新闻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科技传播的碎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传播的碎片化。科技传播要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新的传播环境,实行碎片化传播策略。文章论述了科技传播实行碎片化策略的背景、必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碎片化策略的具体方法:运用与调动多种传播媒介来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将传播对象细化,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和要求进行传播,将科技知识和信息穿插在不同版面(栏目)空间进行传播,运用不同途径和方法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与大背景的文化转向相一致,在传统新闻媒体数字化转型以及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融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的新型传播语境下,种种迹象表明:新闻传播发生了图像化转向。新闻传播的图像化发展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话语建构方式以及传播的观念、形态都悄然发生了变化。新闻图像在现代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编后语     
2009年,担负记录科技知识、传播科技信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人才任务的《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迎来了她50周年华诞。自1959年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方科技文献在中国的翻译介绍传播过程的考察,对以翻译为媒介的直通式传播模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认为这种媒介方式有利于信息的全面传递和内容的保持,而不会出现经过转译发生信息丢失或谬误的问题,从而对中国科技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在这一进程中,翻译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媒介,提升了中国人的科学认知,改变了中国人落后的科学观念,推进了中国文化体系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15.
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代社会已进入了"读图时代"。新闻图片报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使其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之一,突发事件中新闻图片报道应遵循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全面性、新颖性、人本性等准则,唯有如此才能增强新闻图片传播信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文化传播,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自然科学的文化特质、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解答当代科学与道德、人生、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技术文化传播要关注技术创新的人文环境、技术创新的文化评价、技术进步的人性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技术认同等问题。加强科技文化的传播,需要以探索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高效率的传播机制,其中包括传播体制、组织、途径、方式等。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传播评价体制,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联手,协同传播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文化传播,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自然科学的文化特质、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解答当代科学与道德、人生、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技术文化传播要关注技术创新的人文环境、技术创新的文化评价、技术进步的人性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技术认同等问题。加强科技文化的传播,需要以探索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高效率的传播机制,其中包括传播体制、组织、途径、方式等。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传播评价体制,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联手,协同传播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18.
舆论定势是公众在一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下,对社会生活作出定向反应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状态使不同的社群对杜会事件的认识与解决带有特定的倾向性和趋向性。新闻信息及其传播是社会舆论生成最广泛、最大量使用的渠道。舆论定势生成的外部要求,是舆论客体的具体可感性与舆论主体置身开放的文化环境。为此,当前新闻信息传播中要克服“信息洪水”与“信息饥渴的”缺陷;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调控者应建立更多的价值共识。舆论定势生成的内驱力,产生于舆论主体的内在信息需要。所以,新闻信息量的科学把握和信息质量的不断优化,成为当前新闻改革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各种信息纷呈,优化新闻信息传播结构与格局在于选择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与合乎社会实际真正需要的理性传播导向。新闻价值取向应关注社会政治、物质和精神的文明与先进性;理性传播则应对照主体性、规范类和客体属性类标准严格把关。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前提,用理性导向信息传播,影响传播结构与格局,将会发挥出新闻传播的优良人文与科技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新闻传播思想是在近代革命性新闻传播思想发展基础上,伴随着现代科学教育文化思想的形成而产生。其内涵为:新闻是报刊的根本属性;政治宣传不是报刊的惟一社会功能;实行现代企业化方式经营管理;把新闻传播行为当作一种专门社会职业,倡导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其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中国独立的新闻学学科,促进了各种社会信息的及时交流共享和社会的政治文明进步,同时催生了中国新闻传播的职业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并由此加快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大众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