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BOT     
《城市》1995,(4)
一、BOT的涵义及其产生 BOT是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转让)的简称。其涵义是:政府同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该项目公司筹资设计并承建一个具体项目,并在双方协定的一段时期内,由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项目债务并回收投资,获取收益;协议期满后,项目产权无偿转让给所在国政府。 BOT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80年代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猛增,以往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不能满足这一需求,70年代的债务危机已导致其对外借款能力的下降,政府预算相应紧张,这  相似文献   

2.
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是近年来高校社会化进程中的热点,在高校建设中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分析BOT模式的特点,结合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火灾隐患问题,剖析BOT模式下学生公寓火灾隐患的现状,探索增强消防意识、演练培训和财力投入、建立信息化消防系统等促进BOT模式下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BOT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利用国际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方式。BOT项目存在着超过一般投资方式的潜在风险,其复杂性、长期性及难控性使得政府保证在BOT项目实施中确有必要。然而,目前我国政府对BOT中的政府保证却基本采取拒绝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BT模式项目实践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弘 《城市》2009,(9):70-72
一、BT模式简述 BT项目投融资建设模式是指项目所在地方政府与投资人签订特许协议,将城市公用基础设施或基础产业项目交由投资人成立的BT项目公司筹资、设计并建设,特许期满后,投资人按照特许协议的约定,收回投资及回报并将BT项目移交给政府或其授权机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政府作为其投资主体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为提高政府对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城市基础建设所需资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笔者在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从经济、 社会和环境3个维度建立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并给出评价结果,以期为实现科学的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孙连杰 《城市》2004,(6):39-41
城市经营的出现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要实现再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早在20世纪中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出现城市经营思想的萌芽.我国从90年代以后,国内一些大城市相继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探索出了"以路带房"、"以路带危改"、"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市政设施专营权有期限转让"、"发行城市建设债券"等做法,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肯定了城市经营的理念.1998年9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汪道涵在上海召开的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研讨会上明确指出,今后城市现代化建设要走经营城市的新路."城市经营"和"经营城市"的概念首次在公开的会议上被正式提出.  相似文献   

7.
《交通与港航》2007,21(1):42-42
<正>为加快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廊下、吕巷及其周边地区的水环境,区政府决定利用BOT形式建设廊下污水处理厂,并授权金山区水务局负责招商工作。2006年12  相似文献   

8.
小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有效方式--BO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明杰  孙钰 《城市》2005,(1):45-46
一、现阶段小城市引入BOT的必要性 中国最近20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很快,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相对于经济发展势头而言,中国基于投资主体单一化而导致的资金不足问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徐枫 《城市》2016,(5):75-79
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的出行方式,其社会公益性特征明显,基本的公交服务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温岭的公交改革,在坚持公交民营化经营的同时兼顾了公交产品的“公益性”特征,通过财政补贴的准确计量和服务质量的严格考核,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民营化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的公交改革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流行的经营城市理念,属中国城市化理论范畴,包括市政设施产权或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公共设施冠名权等多项内容.但是,由于土地是城市公共产品的载体,以及城市土地资源不可再生的特征和土地资产在城市资产中所占的绝对份额决定,经营城市土地始终是经营城市的核心内容.经营城市理念认为,城市是政府经营性的公共资源,城市政府以业主的身份将城区的土地、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资源及资本推向市场,通过城市资本运营,实现城市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以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社会公共品理应由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政府需要为此筹措长期建设资金。市政债券与城镇化建设相关投资相契合,在城镇化建设融资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在融资安排和风险防范上有所作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担当融资主体。并且市政债券能很好地匹配、适应和耦合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的特点,避免其他融资方式或融资工具可能存在的期限错配。市政债券是适合城镇化建设融资、有助于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化建设融资体系与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融资机制,从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有效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12.
金丽国 《城市》2011,(11):41-44
在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不仅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行资本,对实现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讲,公益性、社会性及超前性是城市基础设施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具有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等主要特点。基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这些特点,在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其基本方式一般是由财政投资、政府经营。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2004,(9)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1月20日发出《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9号),《通知》指出,企业办中小学移交地方管理后,由于企业办中小学教师工资及退休待遇执行的政策与地方政府办中小学不尽相同,造成大部分国有企业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偏低。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通知》规定:(一)已经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企业办中小学,其退休教师仍留在企业的,如果基本养老金加统筹外项目补助低于政府办中小学同类人员退休金标准,差额部分由所在企业予以计发。尚未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企业办中小学,其在职教师的工资和退休…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单一的政府投资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制约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本文立足于成都市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分析了成都市小城镇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文成 《城市》2005,(3):39-42
近年来,上海、重庆、成都、深圳、北京、广州、贵州、苏州和厦门等城市均已开始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试点工作.2004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相似文献   

16.
褚明生 《现代妇女》2014,(12):238-238
BT项目融资是目前国内流行的基础设施融资建设模式,是BOT的一种变异,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本文主讨论BT(Build—Transfer)模式的相关操作程序、流程、风险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撑,传统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TOD发展模式出发,分析"BOT+TOD"投融资模式的特点及其总体方案,并且以佛山市地铁二号线为例,提出"BOT+TOD"的具体实施路径与操作方法,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通过此创新投融资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成功运用,改善融资困难局面,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肖林 《科学发展》2016,(2):45-55
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中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融资创新、建设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其实践探索道路还很长,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研究等各界人士,共同研究探索中国PPP模式和特许经营的未来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城市》1991,(1)
(一)探讨了城建经济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城市多功能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重要基础工作,城市建设要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二)论证了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的迫切性。现代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生活须臾  相似文献   

20.
孟海贵 《城市》2005,(6):10-12
一、经营城市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经营城市说在近10年从国外引进,但经营城市的做法在改革开放后即逐渐推行,而且异常火爆,经营城市在城市经济活动中运用了市场机制,遵循市场规律,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生产要素,盘活城市资产,对利用各类城市资源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城市建设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迅猛地发展起来.但经营城市本身亦有其局限性,经营的主体非城市政府莫属,而经营城市又是一种市场行为,其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政府经营城市难免产生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