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上半叶,从各产业的就业构成知,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恐怕会占就业总数的80%,服务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无疑会上升到80%。“服务经济国家”将成为日本未来的经济结构。一、大部分制造业将转向海外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上半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大的趋势说将继续上升。本世纪80年代末,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将为1:100,以后将逐步向1:50发展。一旦本国货币在国际流通领域升值,物品,人材  相似文献   

2.
<正> (一)首都第三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北京市第三产业是落后的,影响了北京城市功能的发挥。下面我们从北京市近三十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目前状况来分析。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从1957年到1983年二十六年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由26.6%发展到33.3%,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0.8%。据统计,从1960年至1980年期间,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由44%上升  相似文献   

3.
一第三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奴隶社会初期发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业独立化以后,经过工业革命,西欧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得到充分发展,各种服务业不断兴起壮大,时至今日形成了门类繁多的第三产业,其产值和就业人数在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就其类型来讲,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业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产业发展规律李江帆在《生产力研究》1994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第三产业的宏观规模逐趋增大,是服务需求上升律和服务供给上升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服务需求上升律是指人类对服务产品的总需求的增长速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对上升的客观趋势。就生活眼务需求来...  相似文献   

5.
一、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其演变规律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发达国家发展状况及其规律看,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呈以下特点: 1.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而不断上升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农业时期或第一产业时期、工业化时期或第二产业时期、服务时期或第三产业时期,实际上是一个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从中可以看到,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日益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看,尽管情况不尽相同,但它们的经济发展几乎都经过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演变过程,伴随这一演变而出现的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就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商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78年,商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3%;就业人口为总就业人口的22.4%,可见它和其他产业一样,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指出:“根据国情,我国对国民经济按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此以外的其他各业,主要包括流通部门、如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发展第三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从世界经济发展好的国家情况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都迅速崛起。其具体表现: 一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本国  相似文献   

8.
一、从妇女现状看女性史研究1989年,日本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人数第一次超过了男子的就业人数,女大学毕业生的就职率为78.5%,已接近了男子的就职率80.1%。另外,大学、短期大学女子的升学率为36.8%,超过了男子的35.8%。1988年日本的女工有1670万人,占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若是按“女生亡国论”的观点,日本的大学已无法成立,女工若是团结一致进行总罢工,日本的经济就会陷入停顿。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妇女的投票率就已超过了男子。80年代,更是妇女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第三产业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长江三角洲7个主要城市的第三产业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入90年代,各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都高于GDP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作国际比较,还存在相当大差距;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都比80年代有很大提高;7个主要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大体上可以分成3类;第三产业发展与各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和服务输出状况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目标、战略和模式对第三产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克尔斯(Alex lnkeles,即《社会学是什么》一书的作者)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讲学。他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及其二者的关系。一、社会现代化英克尔斯认为,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制度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在整个社会的宏观层次上分析社会现代化的时候,他运用了因素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经济、劳动、服务、健康和人口五个次因素,并根据西方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划分现代化社会与非现代化社会的分界标准。这些标准就是:(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三千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不超过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五;(3)服务部门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达百分之四十五以上;(4)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百分之七十;(5)文  相似文献   

11.
一、第三产业市场特点及其结构 第三产业市场的特点来源于其产品的特点。由于劳务的生产和销售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因此,第三产业产品(劳务)的特点同时也就构成第三产业市场的特点。 首先,第三产业的产品具有不可贮存性。我们知道,劳务就是经营活动中所说的服务,如客运服务、饮食服务、邮电服务、商业服务、咨询服务等。作为“活动”是不能贮存的。例如,一位顾客只有需要理发时才需要理发师为他提供理发这项活动,决不能把理发师的活动贮存起来,而长期不再请理发师理发。当然,也有少部分劳务生产的结果是物质产品,如作家写的书。画家画的画,它…  相似文献   

12.
一、劳动力转移和吸收的不同机制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按照产业结构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社会朝着更为经济的方向进步的结果是:在农业中就业的人数相对于制造业中的就业人数趋于下降。接着,制造业相对于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也趋于下降”。①这一论断已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所证实。我国劳动力分布的变化也符合这一历史趋势。在1952年至1985年中,我国第一产业使用的劳动力由占总劳动力的88.11%下降到75.99%,第二产业由6%上升到13.23%,第三产业从5.89%上升到10.78%。②近几年来,其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然而,由于我国劳动力转移和吸收是在双重机制和不同导向的作用下进行的,致使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快。首先,在收入和就业双重机制作用下的劳动力转移使各产业低效和无效劳动力无法在短期内析出,也使大量非自愿就业者存在于各产业之中,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四产业划分法”和由此得到的统计图表使以往关于“第三产业”的研究大为逊色。文章指出:通过“四产业划分法”——波拉特方法可以看出,真正的增长在第四产业——信息产业;从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历史对照中可以看到,产业结构前倾发展、信息产业超前增长是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文章还指出:有关增长极限的各种理论值得重视;低技术经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状况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状况表现,我国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采取重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以提高我国经济的总体质量和实力。  相似文献   

14.
上海到本世纪末,要建成为开放型的和多功能的现代化经济中心,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新战略目标,就必须相应地调整上海的产业结构。本文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战略目标的要求,就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途径以及调整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一)在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方面,要求提高电子等新兴工业的比重。调整方案提出新兴工业的比重要从1980年的4.6%上升到2000年的13.3%;并要大规模地改造传统工业,使上海的传统工业逐步转移到现代化技术基础之上。(二)在全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上海不仅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而且成为全国最繁荣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使上海经济向多功能的方向转变。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由目前的22%上升到2000午的35%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一、第三产业产品的特点 任何劳动,都是生产产品的有目的生产活动,其结果是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产品。第三产业提供的产品是“劳务”或“服务”,是以“活动”形式存在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通常一经提供随即消失”。“它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一个特定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①例如。运输服务、旅店服务、教师和歌唱家的服务,都具有这种性质。由此可见,第三产业产品的特点就在于无形和非物质性。 马克思曾对“服务”的特点做过如下的说明:“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他一切商…  相似文献   

16.
东京已是个特殊的城市.例如对日本今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重要项目是信息化,日本的信息84%由东京都发出;而大阪府只占7.8%;爱知县占1.5%.从这个比较可以看出,东京占有明显的垄断地位.但从另一方面看,东京都的信息消费量虽说占全国第一,但也不过是总信息量的16.7%.东京城区不仅对地方,就是对其他大城市的人口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从企业来看,1937年以后公司的职员人数增加了近一倍,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明显.各证券交易所和许多企业的总部设在东京,而且占地面积越来越大.预计到2000年与金融保险行业有关的就业人数将增加16.5万人.各种机关办事处占地面积将达410公顷,大致需要超高层建筑20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提交“振兴上海第三产业研讨会”的一篇研究报告。作者认为,保持并加强第三产业超前增长的趋势,使上海逐步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应成为指导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报告回顾了解放后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第三产业落后对上海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以及上海经济功能转变的要求,阐述了发展第三产业的客观必然性;指出上海第三产业超前增长是合乎规律的现象,上海经济工作重点应逐渐转到第三产业上来。报告对“七五”时期上海三次产业发展方案进行了讨论,认为采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5.2%,其中第三产业年增长率10%,1990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30%的方案,人力物力财力较有保障,也有利于上海经济结构的调整。作者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实质上是发展商品经济;为了保证第三产业超前增长,需要一个商品经济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家庭  李海燕 《创新》2013,(4):26-29,68
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结合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区域人口结构、区域就业结构对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人口密度、青壮年人口在总人口所占比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区域技术创新水平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性别差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大;就业人口分布于第二产业的比例越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越高,分布于第一产业的比例越高创新水平反而越差,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多少与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则没有较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马克思对服务经济的有关论述,以及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对服务业及其在国民经济申的重要地位进行了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服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服务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概述了这门新学科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作者特别分析了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异同,指出我们要建立的不是第三产业经济学,而是服务经济学。  相似文献   

20.
在论述经济问题时,人们常常把成本最低和利润最大看作是“对偶现象”,即成本最低则利润最大,反之亦然。如果说,在企业产值已定的情况下,上述命题还能成立。但是,在研究规模经济问题时,用产值(或产量);衡量的企业规模是待定的。而不是已知的;生产成本和利润额随产值(或产量)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