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树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本世纪初鲁迅对处于新旧更替历史大潮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给予极深切的关注,并在大部分作品里积极探索了他们的生活情形和人生选择,本文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人生道路的选择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朱文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在鲁迅生前,许多进步青年真诚地把他尊为“导师”,也有不少共产党人由衷地把他引为“同志”,在鲁迅身后,不仅他的战友和追随者们又推崇他为“民族魂”,而且那些曾经反对过他的知识界人士也深深地觉悟到:事实证明鲁迅是正确的,而自己则是错了;至于心同鲁迅相通的毛泽东同志,更是明确地指出:鲁迅是一切革命者的“榜样”。的确,伟大的鲁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和光荣,鲁迅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张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71-72
知识分子题材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鲁迅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体现着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龚乃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1)
鲁迅的小说创作,大多收集在《呐喊》、《彷徨》集子里。鲁迅直接或间接地创作知识分子形象的文章颇多,尤其是正面的、爱国的知识分子形象。为什么知识分子问题会引起鲁迅的深切关注,从而创作出寓意隽永的知识分子众生相呢?本文试图从鲁迅早期“立人”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五四”时期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家。他的小说《呐喊》、《彷徨》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体现了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严肃思考。鲁迅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冷静的审视态度。在小说里 ,他对于受尽侮辱、损害的女性给予深切的同情 ,但从不因同情而涂上理想的色彩 ,而是重在揭示中国女性“不争”的一面 ,直视她们自觉的奴性意识及种种病态行为、心理 ,极力倡扬中国女性应有清醒的反抗意识 ,渴望她们从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道理规范的重重束缚中挣脱出来 ,将天性中的“母性”与“妻性”完美结合 ,升华为一种善与美的力量 ,结束病态而又不幸的人生 ,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成为真正的女人。 相似文献
6.
张玲霞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题材———农民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的开拓者。他描写的知识分子小说一篇一个境界,尤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达到了他的时代的最高哲学深度。他刻画了三代知识分子:清末下层知识分子、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和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当五四时期的众多作家以感伤和自怜作为基点来描写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时,鲁迅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残缺和人格的分裂,并深邃地画出了“他的血和肉来”,其实这也是思想家的鲁迅的内心矛盾的艺术显现。能否寻找出实现知识分子自我人格的途径?鲁迅似乎并未找到 相似文献
7.
陆衡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1):57-60
鲁迅在小说中对知识分子的病态描写,不仅种类多,而且真实深刻、高瞻远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二十世纪最忧患的灵魂"对知识分子归宿的寻求和病苦的疗救. 相似文献
8.
9.
尹业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八十年,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黑暗年代,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社会剧烈动荡、斗争曲折复杂的年代。应着时代的召唤,作为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踏上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坎坷道路,爱国救亡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大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近代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爱国观表现出不同的内容,经历了从封建士大夫的爱国观到马列主义爱国观的演进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探索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王鲁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2)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西方侵略者的大炮将沉睡中的中国人震醒,而中国的惨败被大多数国人视为奇耻大辱。较为敏感的爱国知识分子更为痛心疾首,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治国方略进行了认真反思,在批判、总结、观察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尽管这些方案没有实现他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目的,但这是近代社会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李晓静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2):34-37
本文旨在分析鲁迅小说中三代知识分子的悲剧人格 ,即封建社会末期旧知识分子泯灭本我的悲剧人格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分裂自我的悲剧人格 ;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理想的幻灭。以此洞见鲁迅小说深刻的历史感悟和社会思索 相似文献
12.
高振怀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1,(3)
如果说,文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写人。那么,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是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关键之一。在生活中,任何两个人都不会有相同的生活和相同的性格,因此也就不会有两个人讲话是完全相同的现象。优秀的作家应该善于从人物的语言中表现出人物特有的生活经验、思想品质以及心理状态;优秀的作家应该赋予自己塑造的人物的语言以个性的色彩。语言的个性化,正是鲁迅小说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周锡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3)
在文学史上,不同国籍的作家,恐怕很少有象鲁迅和契诃夫这么多相似之处的了。他们都以短篇小说著称,在个人的生活经历上,也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契诃夫最初是从事医学的,后来发觉自己的真正兴趣是在文学方面,才以文学作为他的终生职业。鲁迅最初也是从事医学的,后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唯有文学才能唤起人们的觉醒,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因此,弃医学文。他反对把小说作为闲书看待。这一点,似乎契诃夫在认识上不及鲁迅清楚。其实,契诃夫也是十分明确他所从事的文学事业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胡中方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56-60
处在清末至五四的历史大潮中,鲁迅清醒地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他用小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当下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多是彷徨于明暗、新旧之间,游离于两个社会、两种文化之间的多余人。在鲁迅眼中,知识分子只有构建独立自强的理想人格,启蒙并引领大众,中国才能全面立人然后自立,知识分子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5.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鲁迅与索尔·贝娄是以塑造知识分子形象而闻名的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两人在批判现实的同时,都理性地关注人的精神生活.文章通过对他们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旨在找出这种相似性和相异性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纪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180-181,224
鲁迅与索尔·贝娄是以塑造知识分子形象而闻名的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两人在批判现实的同时,都理性地关注人的精神生活。文章通过对他们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旨在找出这种相似性和相异性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毛庆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125-129
文章从“鲁迅”笔名出现的时间、知名度和涵义 ,探讨作家鲁迅的人生道路。指出鲁迅的生活道路是平凡的 ,思想道路是曲折的 ,政治道路是坚定的。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思想家 ,鲁迅的道路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为中国小说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普通民众,写出了“人的觉醒”;他用白诱创作,用截取生活片断的方法来显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种种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他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西方小说的经验,使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多样化;他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优秀旗手。 相似文献
19.
张小丹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中心论点:“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平民化特征,在他们身上集中地体现出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识形态”,本文通过小说中平民化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中悲剧性的生活,为文中打下一个论述的背景,然后重点对小说中具体人物形象与精神立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张文诺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知识分子形象是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们以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但他们也有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精神的失败者。知识分子形象及其精神特征反映了鲁迅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反映了鲁迅对人的生命与价值的理解达到了本体的高度,并深化了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