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面对全国各条战线上都已出现的改革的新形势,社会科学研究如何改革,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重视的新问题。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改革。涉及范围很广,下面就其中的两个问题谈一点意见。 首先,在社会科学研究改革中要抓好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因为基础理论研究不仅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而且也是一切其他科学应用研究的指导思想。所以,基础理论研究不搞好,就使科学工作寸步难行,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就会出现失误。如在民族理论研究方面,在学术上虽然提出了很多课题,如关于民族形成问题,关于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关于民族问题实质、关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也都要发展进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传统和民族进步问题,既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探讨研究这个问题在当前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分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不论是研究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还是研究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如果离开了这个总目的,来研究民族关系,那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建国以来,历史学界、民族理论界和民族学界,关于我国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很多文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消除了分歧,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如我国各民族的祖先自古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并开拓了祖国的边疆;我国自古代就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很早就逐渐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局面;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方面等等。这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内地和北方甚至西域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220至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上河中.中原地区政权更迭频繁,一个个王朝就像走马灯似地一掠而过。这一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各地诸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不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民族理论研究中,民族定义、民族形成等问题占有重要地位。而恰恰在这些问题上,学术界意见分歧很大。要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解决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认识问题,同时要辩明什么是民族即民族的本质问题。本文拟就上述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对于屈原爱国精神的研究出现了尖锐的对立,并由此提出了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条件下热爱祖国应具有怎样的性质和内容,屈原热爱楚国能否称为爱国精神等问题。屈原爱国精神研究的深化,使问题超出了文学研究的范围,而涉及到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问题。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包括三种形态:一、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侵略者斗争中的爱国精神;二、封建时代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斗争的爱国精神;三、奴隶制时代中华民族各族氏族集团之间斗争的爱国精神。我国历史上这三种形态的爱国精神,在历史纵向上形成了明显的发展系统,要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爱国精神三种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只有保持稳定,才能够持续发展。在当前,民族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因此,做好民族工作意义深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三个代表”为行动指南,以“三个有利于”为行为准则,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代中国境内各民族间战争的性质问题,经过几年来的讨论,原则方面现在看法已渐趋一致。即:看它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还是阻碍发展,是促进中国的统一还是阻碍统一,是有利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还是有害于交流。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内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战争,在研究岑参边塞诗时,因涉及西域战争,过去就曾有过不同的看法。至今在国内还有部分研究者,或者在个别地区,对岑参有些边塞诗还主张采取回避态度。因此,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唐玄宗时的西域战争,如何看待岑参涉及战争的边塞诗,今天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从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已存在的比较稳固的人们共同体,民族的这种稳固性长期性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族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这一点正是研究民族过程和民族问题规律的一把钥匙。研究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民族过程和民族问题的规律性,既要对民族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作宏观分析,也要从微观方面揭示社会诸因素和民族相互联系中的具体矛盾。  相似文献   

10.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历来为史学界所关注.而有关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则意见颇多歧异,呈现出泛化的趋势,这不利于推进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其实,在如何看待评价历史人物标准问题上,一是要重视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二是要把握基本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从理论认识和具体研究中推进对历史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之在研究中国教育史时,经常要接触到民族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中国境内各民族与国外民族的关系,并由这些关系而引起的一切教育上的问题。关于民族的某些问题,如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方面的问题、什么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用什么标准来评价民族关系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方面的问题、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方面的问题等,民族史研究工作者还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和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有关。本文所述,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中国教育史的民族问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民族社会学     
民族社会学是研究民族社会结构、组织和民族关系、各种民族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民族学的一部分,又是社会学的一部分。就民族学而言,各个民族的社会发展都可遵循一条共同的历史规律,这便是历史发展的共性;就社会学而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民族关系及民族战争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来史学界讨论的热门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发表了意见。大体说来,讨论的基本问题有:汉民族的形成、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民族关系的主流、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主体民族、民族间的“和亲”、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历史上祖国国土的处理、怎样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如何看待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民族战争的性质及其评判、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的评价、史学研究中如何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等等。我们只是选择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介绍一些基本的观点,以提供同志们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谈到民族工作,就势必要涉及到民族语言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致性”必将更加发展,那么,各民族的语言又会怎么样呢? 一、语言是许多时代的产物 我们知道,民族是一种历史范畴,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规律,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般说来,民族语言的发展变化又要比民族的其他特征缓慢得多,这是由语言的基础,即语言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所决定了的。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必须具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这是“语言特点的本质”。但是,“语言特点的本质”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发展的缓慢性也就表现在这  相似文献   

15.
1999年4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主编的《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一书。该书洋洋40万字,全面、宏观地叙述了历史上欧洲各民族的发展经过与相互关系,探讨了各种欧洲民族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涉及许多有关民族的重大理论问题。笔者认为,该书对欧洲民族问题的探讨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该书从“民族”这一全新角度重新审视了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欧洲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大事,举凡历史爱好者皆熟能于胸,但以往对这些事件前因后果的解释均是从政治、经济、外交等传统史学角度作出的。而该书则试图另辟…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青年社科基金会资助、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所穆赤·云登嘉措主编的《青海少数民族》一书,最近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青海自古是个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区,很早以前就有羌、鲜卑、氐、党项等与各兄弟民族有渊源关系的古老民族在此活动,从而使青海从历史上就成为各民族冲突、交融的历史大舞台和各民族文化形成的渊薮。就整体而言,青海的少数民族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整个藏族、回族、蒙古族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不仅青海各民族与其他兄弟民族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也使青海有些民族与其母体相比较还呈现出一些特点。本书研究总结了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整体民族的研究,同时还勾勒出历史上各民族相互学习交流的方方面面,为其他学科和其他地区的民族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等因素合力影响下,我国城市面貌趋同、城市文化特色趋弱的现象不仅发生在我国非民族地区城市,也发生在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趋弱问题已经被注意到,但是对于它的危害,还缺乏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趋弱表面上看只是城市游客视觉上的“面貌趋同”问题,实际上涉及从表层到深层、物质到精神、文化到社会等方面问题。不仅存在城市历史街区、老旧建筑、民族风物的破坏等问题,还存在城市文化历史断裂、城市吸引力降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等。通过研究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趋弱现象,可促进相关部门和个体主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人口中,相信宗教的只是少数人。如果把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信教群众全加在一块,最多也不超过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或者连这个数字也达不到。但在兄弟民族聚居的地区,情况就有不同。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大都有一个全民信教的历史,所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的问题就不是人口当中百分之十的问题,信教人数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数要高得多,宗教活动的现象也就特别集中,成为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每个兄弟民族的历史,就会发现宗教是各个兄弟民族历史文化中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探索中,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民族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面临着三个现实挑战:一是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是要不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三是要不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从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三个方面重点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形成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回顾民主革命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形成的历史进程,其中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特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更加自觉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