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疑问句的性质。疑问句属于句子的功能类别,而非语气类别;“疑问”范畴属于句法范畴。二、疑问句的范围。疑问句的功用在于“发问”,“有疑有问”是主体,“无疑有问”也属疑问句,“有疑无问”为非疑问句。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疑问式判断句",这些句子语气类别上是疑问句,意义上并非有疑而问,而是或无疑而问,或半信半疑,以疑问语气表达加强或减弱肯定或否定判断。这些疑问式判断句分四类:特指疑问式判断句,是非疑问式判断句,反复疑问式判断句和选择疑问式判断句。每一类表达加强或减弱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功能不尽相同,其中特指疑问式判断句只表达加强判断,不表达减弱判断,是一种强势判断句。  相似文献   

3.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有一百多个疑问句,或有疑而进行特指问、是非问,或无疑而加以反问、设问.从修辞学角度出发,以疑问句这一重要表现手法为切入点,可以分析莎菲在看待人情事物时的独特精神内涵和内心深处的困惑、迷茫.莎菲在不断的困惑中艰难探索,思考崭新的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疑问句的运用为塑造莎菲形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问,是思维的前提和向导。人们的思维活动反映到语言上,便有疑问句的存在。所以,一般的疑问句总是有疑而问,等待作答的。各种结构格式的疑问句,包括特指的、是非的、选择的、反复的,概莫能外,总是提出质疑点,要求并期望给予答复或予以证实的。当疑问句运用于积极修辞,则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不再以提问求答为基本目的,而通常是藉助疑问句型来表达着意强调或充分肯定的某种语意。于是,产生了设问、反问等辞  相似文献   

5.
学贵有疑。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从有疑到无疑,又到有疑”的能动过程。“疑”是人动脑思考的结果。读书有疑方才有问;通过问,解决疑,反过来促进思考,产生新的疑问,求得新的提高。传统教学法中的启发式教学也讲究“挑疑”,即通过教师启发使学生产生一个个疑问,然后找到答案。它的教学过程是“无疑——有疑——无疑”的教学过程。启发式的理论依据是孔子的“不启不发”,它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客体,老师通过启发使学  相似文献   

6.
感叹句就是表示某种感情并有一个表示感叹语气的语调的句子,命题就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感叹句是否表达命题,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感叹句一般不表达命题(或判断),只表示说话者的情感.如:“……感叹句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表达判断…….”(见杜岫石编的《形式逻辑教程》修订本第57页)又如:“……‘好啊!美丽的哈尔滨!’……象这样……表示喜怒哀乐情绪……的句子,都不是判断,这样的句子,要么是没有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要么就是不必要或不可能作真假的鉴别.”(见徐国柱著的《基础逻辑》第78页)而我认为感叹句一般都表达命题,因为情感必须以思想为基础,感叹句必须以陈述句为基础,从而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具有真假这一特征.下面就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疑问”是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的源泉。“因疑而人.无疑而出”这无疑是教育的最高境哗。可见作为老师经常问学生“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是于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了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意识与习惯.能提出一个独特的问题.就如在“思维的水池”中投以砖石.收到“一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上古汉语的疑问语气助词有三类:纯粹传疑的“乎”,纯粹反诘的“哉”,要求证实或有倾向性疑问的“欤”(与)、“耶”(邪)。上古“与”和“邪”作用相同,在不同书中分别使用。上古汉语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与特殊疑问句所用的语气助词没有分别,现代汉语一般疑问句的语气助词不同于选择疑问句与特殊疑问句。现代汉语的一般疑问语气助词的由来是跟下列句式有关的: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论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是深入的阶段,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心悦。众所周知,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多离不开提问,它们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那么,  相似文献   

10.
凡是从事科研活动的人,都会遇到下述问题,即:知疑、探索、创新。如果把“知疑”看成是“认识领域”的,那么“探索”,就可以说是“实践、行动领域”的。而创新是知疑和探索的目标和归宿,为学术发展作出建树。我国早就有“学贵知疑”的治学主张,明代白沙先生陈献章还做过阐释:“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古人所以重视发现问题的“疑”,是把“疑”看作“知”的先导。我们从著名科学家的传记中发现,好奇心和发疑好问精神,是他们一个普遍个性。李时珍从小就有个脾气,看到了什么都要问,问也是究根问底的。就是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在《本  相似文献   

11.
逻辑是研究有效推论的学说,而推论则以命题为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正如推理有对错之分一样,命题有真假之别。本文探讨假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表现形式。一命题是有真假的语句。在普通逻辑中,常常把命题称为“判断”,而在符号逻辑中,又把命题称作“陈述”,“句子”。这里,我们不考虑命题、判断、陈述、句子之间的区别,而简单地把它们看成是同义的术语。  相似文献   

12.
一根据结构,疑问句可以分为四种,即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其中,正反问是指用有肯定否定并列的谓语形式的单句构成的一种疑问句;可以选择其中一项答复,也可以用另外的话答复。这里要讨论的是这种疑问句中否定副词为“不”的肯定否定并列的谓语形式(~不~),并且只限于由双音节合成词构成的这一类及其词汇音节缩略形式。例如帮助不帮助:帮不帮助、辛苦不辛苦:辛不辛苦、微笑不微笑:微不微笑、朗读不朗读:朗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语用价值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列项选择问“是A还是B”中的两种重要类型的选肢位次问题.在探疑列项选择问中,A、B选择肢的位次和A、B成立的可能性大小等因素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反诘列项选择问中,A、B选择肢的位次又和A、B的真假等因素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有时候,列项选择问的选肢位次是强制性的,不受语用价值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是一部有价值的白话文学巨著。它的语言对“五四”前后的白语文发生过一定的影响,要研究近代汉语文学语言就不能不研究“水浒传”的语言。它的语言跟现在北京话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本文只讨论它的疑问句,指出它的疑问句有那些格式及其与北京话的异同。这部书的疑问句,可以归入四大类型:即特指问、然否问(又叫是非问)正反问(又叫反复问)、选择问。底下依次说明它们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古书一般都不加标点,但有些句首句末语助词起到了标点的作用。如“也”“矣”用于句末,则“也”“矣”成为断句的标志。“乎”“邪”为疑词,则“乎”“邪”成为疑问句的标志。“夫”为句首发语词,则“夫”字前当断句。所以研究这类语助词的用法特点,对解决古书句读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从“有疑而问”到“无疑而问”——疑问句语法手段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 本文所用语料以书面语为主,同时注意重音、语调的细微变化,因而也采用口语中的合格语句来说明问题.0.2 什么是疑问句?疑问句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得的,它是带有疑问语气、一般使用上扬语调的句子.有人说:“疑问句是用来发问的句子.”如果说“发问”是指提出问题,那就不全面了,因为一些疑问句并不提出什么问题,也不期望对方回答以获取新的知识.大量语言事实已经证明,带有疑问语气的疑问句,一部分确是用来发问的,向听话一方提出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话系统里 ,典型的疑问句句末常用“吗”、“吧”、“呢”、“啊”等语气词。而娄烦方言疑问句中没有普通话的任何一种句末语气词 ,与普通话有别。具体分析比较可以发现 ,娄烦话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 ,也和普通话一样 ,不可以简单地归类 ,合并同类项。各种语言现象之间存在着纠结对立的关系。疑问句也不是仅仅由那些纯粹的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构成 ,有些是由几种句式糅在一起构成的混合型句型 ,但是这样的句式在娄烦话 (口语语言 )中用得很少。  相似文献   

18.
人常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我要说,疑是思之始,教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能进矣. 教科书本来是权威性的.教学工作中常强调“吃透”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可随着教学生涯的增延,我深感“吃透”两字决不仅仅是“了解”领会”之意,而更应该去探求。在教过高中语文第五册数遍之后的今天,我的感触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9.
疑问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与英语疑问句的整齐划一相比,汉语的疑问句显得形式各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由两种语言疑问特征的强弱参数不同造成的。汉语中的句调问、是非问、正反问和"可VP"问是弱势疑问特征在不同的句法位置采用不同的句法操作手段实例化形成的表面现象,四者虽然有不同的形式,但有相同的本质,可以推导出来。通过一般疑问句生成机制的研究,可以重新梳理汉语疑问句的亲疏关系,将特指问和选择问归为词汇特征疑问句,将是非问等四类归为句法特征疑问句;并且可以解决诸如"可VP"问的性质、"呢"的属性等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普通逻辑主要研究判断问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以及不同形式的判断间真假关系的规律,主要包括复合判断间的等值关系、复合判断问的关系规律性、三角阵及其应用价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