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人海瑞,自号“刚峰”,这两个字形象地道出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09,(26):53-5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罢《南京历史上的清官》,掩卷沉思.感悟良多。纵观南京历史长河.无论是“刚严守法、仁厚爱民”的包拯、“为官模范、何如刚峰”的海瑞,还是“心念黎民、功在国家”的林则徐,莫不是为人称道的清官廉吏。他们或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或清廉自守、洁身自好,或不计名利、安贫乐道,或谦恭待人、好学敏求,事迹流芳于世,代代相传,令人心生景仰。  相似文献   

3.
海瑞年谱(公元1514-1587)李鸿然编者按:海瑞,虽然是封建社会的忠臣卫士,但他具有为民请命的思想、廉洁勤政的作风、执法如山的意志和刚直不阿的性格。这就是传播久远而令人敬佩的海瑞精神。海瑞,被誉为“海青天”、“南包公”,这是海南的骄傲!海瑞是值得...  相似文献   

4.
翻看《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历史的印迹再次重现:有“刚严守法、仁厚爱民”的包拯,有“为官模范、何如刚峰”的海瑞,有“心念黎民、功在国家”的林则徐.有“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134位任职南京和南京籍的清官、好官、廉吏、直臣、能臣,用他们的高风亮节、公正廉明,共同诠释了“清、慎、明、勤、能”的为官、为人高贵品质.他们的显赫政绩、清廉操守为我辈所缅怀、所敬仰。  相似文献   

5.
检索出土辽代石刻文字发现,辽人墓志铭作者在书写志主“性格”及与其相关的“姿容”“行为”及“命运”等内容时,大多从“模式化”和“写真”双重视角切入,交替映现“性格”关联“姿容”,“性格”支配“行为”,“性格”影响“命运”等文本景观。但其中也有些书写内容属于溢出常态之外者,需要稍作辨析或说明。  相似文献   

6.
海瑞其人和海瑞精神,得琼州江山文化之助。海瑞具有钟爱乡土的情怀,表现了一种生命自觉和人性自觉。海瑞乡土情怀中最令人感动的层面,是他对三州十邑人民的关切之情。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小民”的关切、为遭受血腥镇压的黎族人民鸣不平,是海瑞乡土情怀中最可贵的情愫;对琼州官场“贪济贪”结构的剖析和“未涉鲸波,先营囊橐”的揭露,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 2 0 0 2年第 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 ,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之“志” ,是“以诗文传世”之“志” ,并把立德、立功、立言 ,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 ,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 ,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8.
(一) 海瑞(公元1514——1587年,明武宗正德9年至神宗万历15年),回族,字汝贤,自号刚峰。广东琼山人。他曾中举并历住明朝地方和中央的多种官职。海瑞一生清廉,刚直不阿,敢于向权贵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被历代人民诩为好官、清官,被各代史学家称为深受人民爱戴的言行一致的政治家。但是,以往人们对海瑞的评价,似乎只注意了他做为一个杰出的、人民爱戴的政治家的地位,却忽视了他在思想史上应有的位置。例如,被万恶的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著名史学家吴啥同志,在其《论海瑞》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格特点,但土家族毕竟是一个单一民族,又有着不同汉族等其他兄弟民族的性格。 《来凤县志·风俗志》载:来凤原为“洞蛮旧壤”,“其初,民皆土著,大抵散毛遗烈犹存者,久之,流寓渐多,风会日启”①“隶土籍者,悍而直;隶客籍者,谨而愿”②。  相似文献   

10.
孟子提出理解文学作品“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是对我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贡献,为历代许多文学批评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所遵循.但是,“以意逆志”,是“以(读者或批评家)自己之意逆作者之志”还是以“作者之意求作者之志”呢?“知人论世”,是“只以(作者的)其人其世为背景为参考为根据去理解其作品”,还是“以其人其世去驾驭、统率、控制、规范、规定甚至代替对具体作品的理解”呢?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文学现象本极复杂,又涉及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涉及“论域”的进一步界定,  相似文献   

11.
海瑞做人“本真”,做诗也“本真”。他的诗歌将“我之本真”与“天光物色”融为一体,“内见蕴藉,外著风韵”;这些诗,既透露了他的政治主张,又表现了他的人格,自成一家。本文结合海瑞的诗论,对其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海瑞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公元1587年)。原籍广东番禺县,后因“著姓于琼,遂为琼山人”(《海瑞集》《海忠介公行状》,以下用语引自本集者只注篇名),回族。四岁丧父,其母谢氏在“先后苦针裁、营衣食、节费支”,以维持家庭生活的同时,又为他“口授孝经、(大)学、(中)庸诸书”(《海忠介公行状》,以下简称《行状》);及长,又选择“年高深邃”的严师,为之教读。这种艰苦的家庭生活与从小开始的严格教育,对海瑞思想的早熟及其对于时势的关心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3.
海瑞基本上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人格形象树立着。虽然诗歌与书法不是构成海瑞人格的主要因素,但是诗歌构成了海瑞人生的闲逸品格,书法构成了海瑞人生的艺术品格,通过对其诗歌和书法创作的解读,能够补充海瑞人格长期被忽略的其他因素,从而复原海瑞的立体人格。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海瑞具有穆斯林血统,是回族。其海南始祖海答儿,来自曾有“海獠杂居”的番禺。“海答儿”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名字,阿拉伯文写为,读为Kitom,本是阿拉伯古贤人名,按穆斯林习惯取名法,为后代不断采用。海瑞是海答儿的第五代传人。  相似文献   

15.
士作为一个并非固止的阶层历来有着士大夫与寒士的朝野分流,这种朝野分流决定了士人社会职事的“志于道”与“游于艺”的分工。诗“穷者而后工”,寒士以其生活际遇的隐幽沉沦而创作了更具生活真实性、更富现实包容量、也更具艺术感染力的诗歌,因而寒士诗歌有着相当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本文为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主要从文学生态地理学的角度,论列寒士诗群的地域特征及清代江南寒士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与海瑞都曾在南赣主政一方,以其所面临之实际问题展开社会治理。王阳明抚赣,首重思想道德教化,立社学、建书院、联讲会、举乡约,剿抚并用、刚柔并济,建立起以保甲和乡约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海瑞在兴国的施政,重视改善民生,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地方机构,重整里老人制度,完善基层社会组织。从王阳明与海瑞的赣南施政,可以窥见明代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路径,展现出王朝国家治理地方的基本面貌。其治理经验,可为当今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天志”是墨子之法的本体来源,“以天为法”就是以“天志”为“法仪”,“天”是墨子之法的本,“天志”是墨子之法的体,“法仪”是墨子之法的用,“天”、“天志”与“法仪”是本、体、用的关系。“天志”就是合乎自然的自然法,是“民意”的反映,是墨子法律思想权威性的价值根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以天为法”不仅是墨子构建自己思想体系的基础,而且是其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班固《汉书·地理志》:“(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吕氏春秋·侈乐》:“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汉书·郊祀志下》:“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今之学人中有几位大约依据上举诸条,再见屈诗中又有那许多神话传说或神鬼之事,便以为楚国  相似文献   

19.
注重现实、经世致用,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悠久的传统。这种以农业社会所崇尚的经验理性为基础的文化传统,熏陶和培育出了中华民族鲜明的务实性格。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就曾指出:“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章太炎政论选集·驳建立孔教议》)章太炎先生所勾画的这种“国民常性”,反映了中国人注重在“有生”即现实的世界里孜孜以求、但对“无验”即超现实的世界不感兴趣的性格特色,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务实风格的典型写照。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主流是墨家思想,这主要表现在:《水浒传》中的人际关系与墨子所主张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相符合,《水浒传》英雄的“替天行道”主张与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相符合,而宋江性格的多重性表现出墨子社会思想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