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小说<边城>对民俗进行了多种叙事建构,作者从个体的区域文化意识和小说审美的叙事意识出发,在话语层面对民俗进行了一种主动的叙事建构.通过民俗叙事的场景化、情节化和意象化三种方式,在面、线、点三个方面建构了小说的民俗叙事,体现出作家较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两部作品的创作仅隔三年,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矛盾冲突的原因、过程、人物性格、尤其结局方面各显异调,其原因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伍子胥>是冯至创作的历史故事小说,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借鉴,并且吸纳了西方文化现代性的因素.本文回顾了作品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来论述<伍子胥>的民族性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常见的<长恨歌传>的疑点提出解读,同时分析<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之区别,并提出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新<税收征管法>与现行<预算法>的规定,总结这两部法律实施的经验教训,揭示现行<预算法>的不足之处,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和保障预算收入提出一些修改建议,供立法机关在修改<预算法>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德发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597-599
厄普代克长篇小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重构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颠覆了后者中的人物关系,把“被说者”变为“说者”,“说者”变成了“被说者”,从而传达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作家对历史、善恶尤其是女性问题所做的辩证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9.
公孙罗的<文选钞>将引文为注和随文加注融为一体,在<文选>研究发展史上有较高的地位.<文选钞>的释词通俗浅易,解说文句意思更加详明,不仅单纯引书为证以明词语典故出处,而且阐明句意章旨,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义字意,同时还对全篇旨意进行归结.但是,<文选钞>的体例驳杂,未能得李善注之长,而其自身长处又被后出的五臣注吸纳和替代,这也是其于唐宋之际在中国本土散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抽象思维水平的典籍,也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开端。对《周易》中逻辑思想的关注开始于近代严复、胡适。《易经》及其后的《易传》包含了较为丰富的逻辑理论,其主导的推理形式是“推类”。《周易》中的逻辑思想包括:阴阳、八卦是按照归类方法建立的;《易》的逻辑系统是变化的和可推的,这种性质为《易》的逻辑推演提供了根据;指明了推理的规则是“与类行”即“依类相推”,并进一步确定“依类相推”可行性;说明了《易》逻辑系统的开放性和逻辑功能。《易》中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梧州水上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语言极富特色,不但具有粤方言中使用古汉、特殊词汇、倒装词、语法颠倒等特点,还大量使用模拟性或具有地域特色元素的衬词以及比兴手法,这些都使得梧州水上民歌蕴涵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2.
13.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迁移(1anguage transfer)研究作为中介语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概述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以行为主义心理学、普遍语法理论和以认知主义为基础的语言迁移研究,分析语言可迁移性及其特征,指出语言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语言活力、语言态度与语文政策--少数民族语文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国家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制定实施了正确的民族语文政策,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文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对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语言活力方面,除少数几种民族语文具有较强活力外,大多数民族语文由于使用人口少、使用范围窄、使用水平低而丧失活力,建国后新创制的一些少数民族语文由于难以适应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面临困境,一些少数民族语文由于使用较少而成为濒危语言。在语言态度方面,为了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在保持、传承本民族语文的同时,自觉选择汉语文的学习和使用,双语学习和双语教育成为民族群众语文学习的一个普遍趋势。基于民族语文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工作应把握这样几点:第一,必须高度重视民族语文在民族政策中的敏感性,增强大局意识,把坚持语言平等,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提倡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作为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纽带。第二,保持民族语文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依法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第三,从各民族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民族的需要和不同的语言态度,分别制定具体的民族语文规划,慎重、稳妥、积极地开展民族语文工作。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要充分贯彻自愿自择的精神,切实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林丹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创世纪神话以神说的方式表明语言对于人的先在性;而"神说"性别秩序成为造人神话的核心内容,语言在此成为性别无序到有序的唯一通道。在语言型神话中,父/男权制性别秩序话语,同时也被形象地赋予"天赋"的性质。一种性别意识形态正是通过神话语言的言说,造成了天经地义的既定与存在。神话在讲述语言开辟世界秩序的同时,也把"语言-父/男权体制话语-文化"三位一体地根植在人类意识之中。通过对神话如何彰显语言神力的叙事分析,可以发现与其语言观同在的性别观:"神说"既揭示了语言的文化本质,也揭示了性别文化的语言本质。 相似文献
16.
郝鸿耀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51-52
公外教学素质化的关键因素在于外语教师。基于这一认识 ,本文初步探讨了外语教师在大学公外素质教育中应尽的职责和应充当的角色。其中包括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采用新的教学手段等 相似文献
17.
语体作为一种适应交际需求而产生的语言运用体系,有鲜明的时代性.网络语体是在新媒体网络语境中产生的为实现信息交流而兼具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特点的新的混合性语体.语体仿拟、跨体写作、网民年龄层次的跨越性都反映了网络语体的多样性;渗透与交融手段的运用促成了网络语体的混合性特征;数字语篇的互动性回应模式使网络语体区别于纸质文本而具备了动态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语言态度与方言变异——溧水县城居民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情况的简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1)"街上话"与"乡下话"构成城镇方言与乡村方言的二元对立;(2)溧水县城居民对在城话正在发生变化有着普遍的认同,说明在城话正处于一个不断向普通话靠拢的发展变化过程中;(3)在城话与普通话的同时使用与双项认同说明县城居民的语言生活是一种在城话与普通话并存共用、以在城话为主导的双语制,这使得在城话与普通话有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再加上居民对普通话的权威地位有着极高的认同度,自然就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所说的在城话向普通话靠拢,可见在城话与普通话并存共用的双语制决定了在城话向普通话靠拢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不仅仅是发挥叙事功能和表现文体风格的工具 ,它成为小说的参与者 ,具有行为功能。托尼 .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语言创造了一个惊世骇俗、错综纷繁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侯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71
语言起源的传说揭示了语言并非一种客观的存在物,它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人和人的身体分不开的。语言是人的语言,人是使用语言的人。人彼此彼此甚至亦此亦彼的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语言表达的意义是一种不过度的动态的稳定。这种稳定来自人挺身于世的存在:不过度是人的社会性要求的,动态是入的个体性要求的,而稳定就是最普遍最宽广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