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行政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和谐即国家政务的管理活动的和谐。和谐是国家产生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统治阶级共同追求的国家政务管理活动的最高准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政务管理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和谐在我国行政管理实际中主要体现为七个方面的协调。行政和谐在行政科学中主要体现为:行政思想和谐、行政行为和谐、行政体制和谐、组织机构和谐、人员结构和谐、法规制度和谐、运行程序和谐。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共同追求:学校体育做为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促进校园教育和谐、促进校园文化和谐、促进校园环境和谐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建宁 《学术研究》2006,(11):32-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本文以文化哲学的视野,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谐的哲学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论文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晓红 《兰州学刊》2010,(10):91-94
性别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随着社会发展性别和谐呈现动态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性别和谐经历了人的依赖性时代群体本位的"依赖的和谐"、人的独立性时代个人本位的"独立的和谐"和人的自由个性时代类本位的"自由的和谐"三个阶段。现代社会,性别和谐的意涵是在超越男女平等的基础上所体现的性别公正,在尊重性别差异前提下所呈现的性别和谐,追求丰富人性过程中所表达的性别个性。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追求和谐,体现了主体在人、社会、自然系统中崇高的道德使命感,蕴涵有丰富的伦理内涵:一是和谐本是一种伦理价值追求;二是和谐社会需要伦理道德的维系;三是和谐社会有其德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苏承英 《理论界》2008,(11):16-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的共同诉求。而这种理念和行动早已完整地包含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典”叙述之中,因为追求人的解放,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他们毕生奋斗的终极旨趣和根本目的。“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7.
性别平等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男女两性利益均衡、两性关系和谐融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家庭关系的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平等与两性和谐,在和谐的两性关系下共同缔造真善美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首先就意味着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并体现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谐家庭建设就是要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落实为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而实现家庭和谐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家庭成员人格的和谐.家庭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家庭成员关系的和谐以及家庭成员人格的和谐共同构成和谐家庭的内涵和构建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9.
政治和宗教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范畴和历史现象,但在共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者却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无论是政教合一制度还是政教分离制度,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要比宗教与其他社会文化的关系更为复杂,对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的影响也更为重要。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阐述建立和谐政教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当今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明华 《学术研究》2004,20(11):5-9
大规模的、全球性的、威胁着整个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 ,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产生于工业时代的“征服自然”的文明观 ,使人类本质在对象化过程中发生异化 ,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也毁灭了人们竭力追求美好理想社会的梦想。真正的和谐社会 ,是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界的人道主义的本质的统一。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因此 ,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 ,我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 ,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基本生活目标,作为人口高度集中的学校,更应该培养和谐的校园氛围。本文从学校的三个角度,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老师和学校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2.
施萍  唐冰 《云梦学刊》2003,24(2):65-68
和谐,是林语堂追求的文学境界。在文体上,他提倡闲谈体,要求抒写性灵,打破作文法对内容的束缚,使用雅健自然的语录体,追求形式与内容的谐调统一;在人物造型上,他追求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之间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和谐。林语堂的这种美学理想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来自林语堂融通中西文化而形成的价值体系,因为和谐不仅是一种美学风格,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他对人文主义“上帝”的信仰,消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也消解了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焦虑与困惑,获得了心灵的安宁,从而达到了“水连天碧”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和谐既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追求的根本目标,又是其最终的价值评判标准,因此和谐伦理思想既体现在现实伦理秩序的探索和建构,又表现在对其的反思和批判,两者共同构成了和谐伦理的完整形态,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水文化是体现人水关系的文化。人水和谐是中国古代水文化的共同诉求。不管是中国语言文字中的"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水",还是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中的"水",追求的都是人水和谐的关系。人水和谐的传统水文化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应强调文化传承的作用,突出人水和谐的理念,凸显科学发展的理念,让人水和谐的传统水文化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韩东屏 《河北学刊》2007,27(2):172-177
凡是有利于追求和谐的人类创造物,均属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所追求的和谐目标,不是一般性的价值目标,而是终极性的社会价值目标。和谐文化是由和谐理论、和谐观念、和谐制度与和谐装备构成的系统。和谐文化具有辩护批判、辨析优化、导向激励和协调整合四项基本功能。和谐文化既然是服务于和谐目标的工具,我们就不能为了打造和谐文化而打造和谐文化,而只能在追求现世和谐的实践过程中打造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以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己任,根据国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提出并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这种新安全观,在内涵上,强调安全的综合性和实现和谐的迫切性;在目标上,强调寻求共同安全与共同繁荣;在实现途径上,强调以协作求安全与和谐;在根本措施上,强调共同发展是安全与和谐的基础。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及成功实践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构建和谐世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主要是用来言说关系。共同体也是一种关系,但它是一种内在蕴含共同善要求的关系。关于和谐概念的分析以关于共同概念的分析为基础。在中国文化中,家、国、天下是三种最重要的共同体,和谐主要是用来言说它们的。从关于共同体的不同言说出发,我们发现了三种和谐概念。作为事实状态的和谐概念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存在从是推出应当的哲学逻辑问题;第二,存在用多数人利益压制少数人利益的实践危害。作为规范的和谐概念存在自足性问题。只有作为价值的和谐概念才是和谐概念的本义。因为中国文化关于家、国、天下的治/乱分析表明,和谐是家、国、天下这三类共同体先验蕴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的世界,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世界秩序。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世界秩序的普遍诉求,涵盖了中国倡导新秩序的本质内容。和谐世界秩序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的新发展、新要求和新境界。和谐世界秩序内涵更全面,外延更广泛,规范更到位,手段更有效,策略更巧妙,目标更高远。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社会工作所要追求的首要目标,为此,和谐观念应当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作为中国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传输政府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强化整体意识、达成专业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个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春生  赵丽欣 《河北学刊》2012,32(4):217-2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执政党,所以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一是擅长因势利导,驾驭社会和谐发展;二是优化组织结构,支撑社会和谐发展;三是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是切实维护稳定,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五是善于把握适度,统筹社会和谐发展;六是追求整体平衡,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