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学校价值观教育历史悠久,其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价值观教育是学校德育体系的核心成分;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具有美国精神的公民为主要目标;世界观、方法论以及道德品格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正式课程与各种辅助性活动是实施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及价值观教育方法突出道德实践能力、呈现可操作性与多元整合的特点等。这些为我国的学校德育提供了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的趋势,且构成了社会整体价值观分化和整合的重要方面.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的本质是道德价值观在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出现了断裂;道德价值观代际整合的基本向度就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对对方道德价值观的整合.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及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能分别在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中得到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10):122-128
从科技创新活动道德判断入手,结合道德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利用多元道德量表探析科技创新活动道德判断基本理论依据,并结合价值观和人格特质分析科技创新活动中道德判断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科技创新活动道德判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认知和直觉交互作用影响下的多种道德判断理论综合判断过程,道德判断与行为倾向基本一致,与价值观因素和人格特质存在关联。该研究为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探析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借鉴,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防范科技创新道德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在经济复苏背后,美国印第安社会依然被贫困困扰。笔者从美国的福利制度转向对印第安经济的影响入手,探索导致印第安人贫困的政治、文化因素,认为其根源存在于主流社会的排斥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在经济复苏背后,美国印第安社会依然被贫困困扰.笔者从美国的福利制度转向对印第安经济的影响入手,探索导致印第安人贫困的政治、文化因素,认为其根源存在于主流社会的排斥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共伦理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公共领域的重大转型和一系列变革,由此带来了不少尖锐复杂的社会公共伦理观念的冲突。公共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社会财富观念问题、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安排的正当性问题等,都需要公共伦理学的解释和关怀。公共伦理需要寻找最基本的道德视点,作为处理各种伦理冲突的基本价值观,并确立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构建公共伦理秩序。当代中国公共伦理问题的解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伦理建设,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对身处公民社会发育和实践历程中的全体民众进行现代公共道德观念教育,并使其长期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王威 《学术探索》2013,(4):10-13
因为组织以集体的方式行事,所以组织和决策的管理层都应当承担道德责任,组织将以道德代理人的方式传播危机信息。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评判特征,道德判断是建立在组织内化的特定价值观基础上。不同组织的价值观不尽相同。在危机情境下组织最重要的价值观如关注企业利润的价值观经常与关注员工福利和环境等价值观相互冲突。因此在危机信息传播中,组织应优先考虑核心价值观:责任感及问责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核心价值观能帮助组织重新定位和做出合乎道德标准的危机传播反应。建立在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危机信息传播能够增强组织的声誉和凝聚力,帮助组织重建。  相似文献   

8.
张红 《兰州学刊》2007,2(11):42-44
现代西方福利制度在历史基础上,经过战后一系列的改革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但是由于其福利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终究难以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病.西方福利制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多的体现,西方国家福利制度正验证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伦理化管理视角下私营企业员工忠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影响员工忠诚度伦理问题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影响员工忠诚度的伦理因素有:组织公平感、对领导者的信任度、工作安全感与成就感、员工道德、企业价值观等。据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从价值观理念、组织氛围、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升员工忠诚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古今中外通用的教育模式,榜样教育在教育特别是德育领域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从道德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最美现象"实质上是一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实践。与传统榜样教育不同的是,"最美现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传统知识型"道德域"带回到日常生活世界,从而改变了缺乏生活性的传统榜样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社会道德教育模式应逐渐从榜样教育转向共同体精神培育,既要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新媒体中,提升人们对主流道德和价值伦理的广泛认同,又要积极引导人们在职业生活和社区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道德共识与道德行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道德资本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重要,基本层次的道德资本是道德的制度化,高层次的道德资本是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在伦理品质,德福一统是道德资本经济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种德福一统新型经济价值观和经济伦理秩序,拥有道德资本的企业和个人将获得更多的收益;反之,德福分裂的经济价值观必然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蕊 《理论界》2013,(5):52-54
中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伴随着这种多元化趋势的还有社会上不断增加的道德问题。道德滑坡背后的多元价值冲突更加集中地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全球化进程以及社会结构变革等诸多因素对原有道德系统的冲击。在原有道德系统消解,新的道德系统尚未完善的这段特殊时期,整合多元价值观并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解决道德滑坡的关键点,与此同时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要的实践载体,也必然成为落实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面,二者共同构成新时期道德建设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从企业公民出发考察企业道德并非一个全新的视角,但它可以提供充分考虑从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因素下的企业道德建设问题,这表明,企业道德主体的成长需要制度创新的支撑。在中国,我们也应通过不断回味共有价值观来探讨企业道德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道德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通过在道德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对于时代使命和教化责任的自觉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浓缩整个社会道德理想、反映全国人民共同心声的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精髓和标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道德自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增强全社会的道德文化自觉,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是“天人合一”,它重在“合一”、“一体”,不注重主体与客体之分,它与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融为一体,倡导一种个体服从整体的道德价值观,它一般从人性出发,解释道德的起源;赫费的道德哲学凸现生存中各个因素间相互联系及相互依存的辩证思维,致力于用道德来评估人的行为及社会制度是否合符理性,主张追求个人利益,实现自我,它对道德起源作了多维解说.赫费的道德哲学与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差异由中西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及思维方式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着不易记忆、传播路径较单一以及知行分裂等难题。这些难题的出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表达方式不够凝炼、对大众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不够深入以及部分官员道德榜样力量式微等原因紧密相关。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借用文化多元化推行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难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走出困境的应对策略是:以更加凝炼的语言增强其亲和力;以双向互动的传播路径及唤醒式教育推进大众的主动认同;以内在修养与外在监管的方式提升德育工作者素养,重塑大众对道德榜样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7.
《受害者》主人公利文撒尔在每一次伦理抉择时总是选择以善和责任为中心的伦理价值观,并且他在行善和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受难倾向,体现出犹太宗教伦理的核心思想。利文撒尔所坚持的犹太宗教伦理观与当时美国社会盛行的功利主义伦理观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善念和责任感使得在利益驱使下日渐模糊的善恶分界线重新清晰化,展现了犹太宗教伦理思想中蕴含的强大道德力量,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道德根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民族社会福利建设中存在着由于民族福利制度自身功能发生偏差而产生的制度风险。它以民族福利制度与民族经济社会制度及福利文化传统之间的制度冲突为发生基础。制度冲突尽管以有限理性与制度变革为生成根源,但其风险化的关键在于是否在民族福利建设过程中维护了合理的民族权益。因此,风险的规避在于根据确保民族合理权益的原则进行制度协调,改进民族福利制度。当前,尤其要据此原则将民族福利制度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市场化、平等化改进,以化解其现实风险。  相似文献   

19.
乡规民约是乡村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中群众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在乡村社会空间里承载着不可替代的道德功能。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渐次改革与建设进程中,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结构、乡村风貌、乡村道德体系也在瓦解、分化和再塑中涤荡出新特点、新面貌。"新乡土中国"的乡规民约要在反躬中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效能,更要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力量,构建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乡村社会关系和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0.
道德模范人物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道德水准,是全社会的道德标杆.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是我国培育公民道德价值观的创新之举.通过树立道德模范人物,丰富了公民道德价值观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正确有效地引导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道德示范,为培育公民道德价值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奠定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根基.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价值观,就要向道德模范学习,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弘扬他们的品德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