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现代法治的精神都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两者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和谐社会必须借助于现代法治才能实现,现代法治能为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理念、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只有法治的社会才可能是和谐的,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和谐价值观是一种符合中国传统与马克思价值理想的新型价值观,是胡锦涛等一大批政治家几十年从政理念的集中表述,一经提出就迅速取代主体价值论与价值关系说,成为中国社会普遍接受的主流价值观。它以法治为要义,既包容了价值研究的全部成果,又对它们作出了符合逻辑与现实的改造,同时也是对普世价值理论的创新,对马克思价值理想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执政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理想、中国文化传统和世界文明精神为主要内容,对中国执政党核心价值理念作出精炼概括与表述,关系到党的价值理念有效的大众传播与动员,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的有效对话和交流,从马克思主义理想及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个文化发展脉络中梳理价值理念的精华与共性,可以得出和谐、人本、民主、法治为执政党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宪政的产生与发展为基础,国家赔偿法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民主、法治社会后才逐步产生的,国家赔偿法与民主、宪政有着必然的紧密的联系。国家赔偿法发扬了宪政精神、体现了宪政价值,具体来说就是国家赔偿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和权力制约等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土社会向信息社会、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二元的,即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现阶段的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择都要立足于转型社会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既不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也不能好高骛远、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坚持法治基本理念、价值、规律---法治之道的基础上,探索法治实现的独特策略、方法、技术---法治之术。  相似文献   

6.
对于资本主义所宣扬的普世价值,应该辩证分析,区别对待。具体而言,需要区分普世价值本身与以普世价值之名所实施的行为,区分普世价值的概念、内涵及指称,区分普世价值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在社会主义视角的普世价值中,除自由、民主、人权之外还有更丰富的价值,比如和谐、法治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第一位阶的社会价值;在具体实现形式上,社会主义普世价值的实现需从自身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如此意义的普世价值,既是与资本主义普世价值进行针锋相对进行斗争的有利武器,也一定程度上为和谐世界的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秩序是法的基本价值,但法的价值决不止于此。当前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立法如何从简单的工具论桎梏中摆脱出来,为建设和谐农村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一条根本的途径就是提升和深化对法的价值精髓的理解,实现法的不同层次价值的互助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刑法价值与人格刑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的本质在于良法之治。法的价值是评价良法的主要标准。刑法的基本价值包括正义、自由和秩序。刑法的基本价值之间应当建立起价值“生态平衡”的观念,使刑法价值的三大要素在价值“生态系统”中和谐相处。人格刑法学以人格责任论和人的违法观为理论基础,将正义、自由和秩序同时纳入刑法价值体系中,是一种能够实现刑法价值观上的“生态平衡”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作为一种价值准则和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公平正义之间是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公平正义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视域下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公平正义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发展为源动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以共享发展为基本理念,不断实现共同富裕;以改革创新为助推剂,构建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有力保障;拓展国际视野,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许华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8):4-6,13
人的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基本原则。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主体性向度以现实人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现实的人既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最终归宿。作为社会和谐的实践主体,人的创造性、明确性的实践活动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向着完善和谐的社会形态前进。现实的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主体。作为价值主体进行价值追求的和价值实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和谐不断实现的过程。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程度的最高标准。因此,现实的人是社会和谐的评价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研究了建立制定金融基本法和完善金融法规体系的重要性,同时对制定金融基 本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完善金融法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促进经济增长。法与金融理论提出法系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进而指出特殊的法律条款、契约履行机制和信息披露系统影响着金融发展,从而影响着经济的增长。世界银行专家Beck, Demirguc-Kunt和Levine通过正式的经济计量方法和历史案例研究验证了各种解释金融发展制度差异的历史因素,研究结论支持了法与金融观点,进一步证实了法律传统与金融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法律体系还很不健全的转型经济国家,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进行必要的法律变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管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并重点探讨了网络财务管理的创新途径,以期推动网络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立宪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南都学坛》2011,31(6):91-95
宪法是一国根本大法,功能上负有统一整体法秩序的作用,一国治乱兴衰与宪法之优劣有重要的关系。由于财政对一国而言极端重要,故各国宪法大都花费较多的篇幅规定基本财政事项。就目前而言,我国财政立宪问题上存在内容粗疏、规范方式散乱、条款涉及范围狭窄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加强财政立宪,就必须做到坚持"公平、正义"的前提预设,确立控制征税规模的立宪核心,立宪过程遵守程序的正义。针对我国的国情,我国的财政立宪宜采取分散集中的模式,以财政民主主义,健全财政主义和适正管理、营运主义为原则来指导完善财政立宪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是交易安全,但物权法保护交易安全的同时应有利于意思自治原则的发挥。传统物权法过分追求交易安全,强调限制意思自治,违背物权法作为私法的根本属性。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物权法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效率价值、自由价值、安全价值。网络时代物权法价值应该以自由和效率为基本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实现物权法定主义立法模式向意思主义并注重效率的立法模式转变。意思自治应是网络时代物权法的基本价值取向。物权法应以意思自由为基础,更加注重效率和安全,从而构建安全高效的物权法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经济组织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经济组织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 ,其价值目标包括秩序、效率和公平 ,其基本原则包括国家主权与国际合作兼顾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等。博弈论是国际经济组织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国际经济组织的内部法有其特殊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根植于人类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并最终以人类幸福的实现为归宿。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尚法理念的精神指引。尚法理念是指人们基于对法律的认同、尊重和信赖并心悦诚服地服从,从而达到法实现人类幸福这一终极目标的理想信念。其价值基础包括创立"良法"等外在基础和法律知识基础、法情感基础、法思维基础等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法历来以社会正义、秩序、自由以及效益为其基本价值追求.我国当前正在实行以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理想的实现,其实质就是法的价值被不断实现的过程.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价值目标具体体现为追求正义的实现,良好的秩序,自由与人权的真正保障以及在正义的前提下追求效益(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