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核心和本质特征,是对传统哲学形式上的思维方式的本质改革。在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理论核心中。世界是属于人的世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想的一切联系和规则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可以现实的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它不可以;理解为单纯意义上的客观本质,也不能理解为完全的主体决定论,而是应该理解为实践系统内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和最基本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断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以及它的现实意义,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对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毛泽东思想三大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国形式,同属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在经历时代的冲刷和洗礼下,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丰富和发展自己,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备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我们解决问题开辟了新"窗口",是指导我们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哲学之一种“反思”的智慧,它是对认识的认识,它需要深沉的思考和深切的体验。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慎思明辨的理性,而且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丰富的阅历。哲学观从来不是单一的,也永远不是主观任意的产物,任何一种哲学观都具有人类的、时代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并且是有意识的主体,能主动地从事生活和生产各种领域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理论基础,指导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通过在中国的不断深化发展,并且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崭新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引领国家发展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国化后的马克思主义主体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首先解释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内涵,其次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体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最后分别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体之间的情况。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助益,为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国情、世情、党情即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教条,它是一个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具体的辩证的发展理论。因而,我们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充实我们的头脑,创新我们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了基础教育改革,这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了新观念新气象。但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也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正确地看待现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任何一项实践和认识活动,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思想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评价就不同,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不同,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就不同,从而建构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果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抓主要矛盾。本文将以基础教育的英语学科为例,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四个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状况。  相似文献   

8.
郝睿琦 《现代交际》2024,(3):49-58+122-123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实践论包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行统一观和真理观,矛盾论包括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两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践论和矛盾论既坚持又发展:一方面,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理论引领下进行变革性实践;坚持矛盾分析法,判断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另一方面,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导向化解新矛盾;发扬斗争精神,以顽强斗争打开新天地;形成系统观念,以系统思维开创新局面。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坚持与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时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和含义,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本文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发挥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就说此客体具有一定的价值。教育的价值是指教育作为客体,能够满足作为主体的社会和人的需要,是主客体之间以教育为纽带的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上的高度统一。但以卢卡奇为起始的众多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概论理解为社会辩证法或主客体相互作用辩证法,对自然辩证法的认知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其忽略了社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侧重于实证主义,对于其批判性与哲学革命性却视而不见。这种认识误解遮蔽了自然辩证法的本来面目,但也引发了对现代自然辩证法的重新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具体情况以及现有的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每个历史阶段发展的特点,这些研究者将马克思的理论循序渐进地应用到不同的阶段当中,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被不断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被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13.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其内涵的科学性已被历史的实践所证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灌输理论在主体、内容、载体、环境上的时代局限性逐渐显现,高校可以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水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合理利用网络这几个方面尝试突破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诞生,是彻底的与一切旧哲学相决裂,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针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前期准备,开始形成以及理论成熟且发展的梳理,并对这一形成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来自于实践,人类社会的演化和发展都是在人们不断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为了满足自己生活所需就必须自行主动地开展生产实践活动,马克思社会哲学理论就是要直面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规律,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理论根据。在社会主义文化转型期,市场经济依然占据着根本地位,马克思社会哲学的发展要本着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原则,这也意味着马克思理论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发展与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从古典发展到现代,关于主体性的探索已经步入了新的领域。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由认识论的哲学转向了语言哲学。这一转换过程隐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表明西方哲学由主体性的哲学向主体间性的哲学发展。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后现代哲学。尤其后现代哲学将主体间性的问题作为首要的研究问题,关于主体间框架的建构也成为了哲学研究的主要命题。主体间性的讨论存在于西方很多哲学流派当中。可是任何一个哲学流派由于其本身理论的局限性都不能够对此进行真正全面科学的说明。这也是西方哲学发展至今所面临的一个困境。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实践哲学能够为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本质上来说,这里的实践思维方式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超越其他西方哲学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而对于人们而言,一旦理解了实践思维方式,那么也就充分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存在的最高本质。而把握了实践思维方式,那么也就意味着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具有的精神实质。因此,这种实践思维方式也可以定义为把握马克思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在本文中,就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葛兰西实践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在继承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葛兰西结合新的革命实践,丰富了"实践哲学"的理论内涵,使"实践哲学"具备了将"实践"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企图超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一元论"、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把"总体性"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把历史主义作为基本观念和方法论等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和终极价值取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该重大理论问题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研究、实践和推进,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指导并推动了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进程中,形成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内容进行详细地解析,并对新时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进行了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江涛  胡远培 《现代妇女》2014,(12):I0103-I0104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具有马克思哲学的特性,不断被发展和丰富,及对现实具有重的指导意义,是构成马克思哲学的重内容。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各交往主体之间交往形式有了新的变化,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又有了新的内涵和求。本文在结合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思想脉络及国内外对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内涵和特征,从而概括出马克思交往实践观有着把脉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及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