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到底有没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如果有,它同自然规律有什么不同?它同社会主体的目的性又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涉及到重大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 _问题的提出,“自然历史 (二)过程”理论之启示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一版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理解为自然史的过程。”(陈志良、杨耕译。见《哲学研究》1989年第2期)据此便流行了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理论,认为社会历史同自然史具有某种相似性,因而可以直接把二者相类比,从自然规律出发去推导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性,即排除主观目的的绝对必…  相似文献   

2.
西美尔将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的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之中,形成了理论构成性的历史观,由此,西美尔对历史实在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理论构成性的历史观从根本上决定了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西美尔通过将历史规律归结为康德意义上的自然规律,否定了历史规律的本体论地位,而强调其作为理论预设的认识论价值.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其理解历史的康德模式对于我们走出黑格尔模式、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规律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即理论构成性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三社联动"概念中所指主体应为哪些?角色如何定位?准确认知分外重要.但在理论与实务界缺乏统一意见,观点多元.基于深圳、保定社区治理改革实践对上述问题再认知:"三社"直接主体——社区主体是两委一站、社会组织主体是社会工作机构及相关社会组织、社工主体是专业社工及社区工作者;"三社"相关主体——基层政府、社区居民骨干等.两类主体角色再定位:基层政府为规划者;两委一站为自治领导;社会组织策划服务项目;社工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马克思的人口理论时,经常遇到共有人口规律和特有人口规律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是否肯定过共有人口规律?在什么意义上否定一般(抽象)的人口规律?又在什么条件下阐述了特有(具体)的人口规律?本文拟就此谈点意见。一、人口一般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但人口一般又离不开人口的特殊规定性纵观马克思人口思想的形成过程,不难看到,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肯定过人口的普遍规律。他曾写道:“人口运动底历史是人类天性的历史,所以人口运动底规律是自然规律,然而只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类自然规律;这种自热规律是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作基础的,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又为人类自身的历史行程所规定。”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手段,是高科技发展的动力,那么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则是高科技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表现在高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有意志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并不抹煞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主体性,人的全面发展,将日益得到增强.人的主体性的增强,人的全面发展,与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因此人们对"天"既崇敬又畏惧,认为顺之者昌而逆之者亡,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产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必然反映,是不可逾越的自然之道和社会之道.而以此为理论依据,中国古代产生了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为法律制定时遵循的"则天立法"原则,法律实施时实行的"司法时令"等制度.因此,立法与司法中"顺天则时"的观念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自然规律与人间法度相类相通.浑然一体的格局."天之法"因此具有了实用价值,而"人之法"也因此具有了合理性和神秘性.这一切都说明中国传统法律的自然观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与西方自然法思想存在诸多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科学"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而广义的"科学"意指全部学问.所谓科学技术的进步指的是前者,而人文科学的用法则属后者.然而在提到社会科学的时候,情况会怎么样呢?是指与自然科学相同系列上的"科学"呢?还是指的单纯的社会研究的总称?如果将自然科学与其他学问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觉,自然科学具有实验和理论这种严格的方法,其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以数学为依据的演绎能力,所得结果具有高度的  相似文献   

8.
张翔 《创新》2017,11(2)
依据组织学习的两类划分,探讨了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将战略柔性的两个方面(资源柔性、能力柔性)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到两类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利用2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能力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源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无论是探索式学习,还是利用式学习,它们都对资源柔性与能力柔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力柔性在探索式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也在利用式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武汉市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CSSR2014) 的数据,运用Amos23.0软件建立的基础中介模型与SPSS22.0软件的Process插件程序建立的控制中介模型,综合测量了社会公平感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成就归因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分别对社会公平感与社会成就归因中的个人因素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公平感对社会成就归因中的个人因素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家庭因素则发挥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公平感仅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成就归因中的个人因素间具有中介效应.政府应努力构建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逐步恢复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的社会公平信心,使得其个人能力的效用发挥至最大.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层面的体现就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事实上是人类环境行为的一个不良客观结果.环境与社会是通过人及其行为的中介才具有了某种关系.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类,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选择保护性的环境行为,也可以选择破坏性的环境行为.环境问题体现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但它却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问题作为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视角,遵循了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也因为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而获得了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研究中国法律体系的结构、特色和发展趋势 奠定了现实基础。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归属和法律规范的性质两个向度作为研究法 律体系的框架。前者的目的在于描述中国立法的现状, 后者旨在分析不同性质的法律 规范在各个法律部门的分布。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和全球化的影响, 使各类法律规范在不同法律部门中的分布发生 有意义的变化, 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发展的共性, 另一方面又有鲜 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 法律体系 法律规范 公法与私法 实体法与程序法 国际法与国内法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laid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s for studying the structure, features and trends of China’s legal system. Our framework for such study is constructed along two dimensions: the classification of normative legal documents and the nature of legal norms. The aim of the former is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legislation, while the purpose of the latter is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legal norms in different branches of law.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market economy,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harmonious socie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gal system and globalization, 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legal norms in different legal fields. On the one hand, these changes reflect shared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systems across the world; on the other, they are stamped with stro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研究中国法律体系的结构、特色和发展趋势奠定了现实基础。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归属和法律规范的性质两个向度作为研究法律体系的框架。前者的目的在于描述中国立法的现状,后者旨在分析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在各个法律部门的分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各类法律规范在不同法律部门中的分布发生有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发展的共性,另一方面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3.
法制现代化的目标与实现途径是法制现代化的核心 ,民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基础。民法现代化的目标在于民法的法典化和民法文化的平民化。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不是单一的 ,它必须是法文化继承、吸纳和创新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彼得拉任斯基心理法学说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其主要内容包括 :法学方法论 ,法的概念及其分类 ,法和国家 ,法与正义、道德 ,法的功能与发展等。虽然彼氏关于法是具有命令和归属性的法律冲动的定义不可能揭示法的本质 ,但他的学说却可能成为后人在法学研究中建功立业的起  相似文献   

15.
自然法:法律与道德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法是对与错的终极标准,是制度正当与否的试金石,是保守与革命的最终理据.它兼有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特征,还肩负着在两者之间做出基本区分的使命.在人类漫长的思想进程特别是欧洲思想近三个世纪理性化建构中,自然法是人们探究法律适当的道德基础,又是小心避免法律受道德污染的有力工具.它为法律和道德之间的那个交叉点提供了一个名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施行百年的《德国民法典》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改动 ,修改最多的主要集中在债权部分和家庭法部分。其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国家干预的加强 ,契约自由原则、所有权自由原则受到限制 ,平等的倾向在家庭关系中进一步加强 ,整个法典朝着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发展。这种变化规律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现象与经济法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延林 《求是学刊》2001,28(1):66-69
:进一步分析经济法现象 ,重新审视经济法理念 ,将有助于调整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态势 ,以摆脱目前令人困扰的处境。基于此目的 ,文章首先解释和分析了经济法现象具有的合理性、复杂性、变动性等三个特征 ;进而对经济法理念进行了客观的审视 ,指出构筑一个完善、经得起推敲的经济法理论体系之困难所在 ;最后提出经济法研究应转向“学科经济法”。  相似文献   

18.
张亚辉 《社会》2005,40(3):173-211
本文重新梳理了莫斯在《礼物》一书中对罗马法、印度法和日耳曼法研究的材料,结合莫斯“人的范畴”的研究,试图指出:印欧人的礼物是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特有的交换方式,而且这两个等级的礼物交换原则各自不同;而构成现代西方社会主体的第三等级并没有一个符合礼物之道德要求的交换方式,除非继承日耳曼法的精神,否则现代社会终将陷入无法自拔的道德困境。通过与梅因的罗马法及印欧社会研究的比较,本文希望阐明,莫斯通过礼物研究建立的社会契约概念与罗马的债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与自然法的社会契约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徐祝林 《唐都学刊》2012,28(1):11-13
初唐时期,当宫廷诗人用绮靡艳丽诗风点缀风雅之时,诗坛上相继崛起了锐意改革、位卑而名著的青年诗人“四杰”。他们在诗坛上首先树起了改革的大纛,拓宽了诗歌的题材,从市井宫苑走向大漠风光,从咏花草树木走向唱响人生情感的主旋律,使诗歌真正担负起了讴歌现实生活的使命。从“四杰”诗歌魅力价值的现时律、延时律、永时律等三个层面加以诠释,可以窥视其审美价值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实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晖 《学习与探索》2005,1(1):95-102
法律实效是国家实在法效力的实现状态和样式。它在实践中一般表现为三种样式,即自治样式、强制样式和混合样式。法律实效的实现需要四种基本保障机制,即法律机制、观念机制、组织机制和经济机制。法律实效与法律评估、司法活动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它是法律评估的唯一客观标准,也是司法的直接目的和衡量司法效能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