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崔蕴华 《阅江学刊》2011,3(6):107-113
江南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弹词的优雅情怀;弹词的吴侬软语也成为江南的文化标志。具体而言,弹词从两方面呈现出典型的江南图像:一是水乡的地域品格。经济之富足、人文之昌盛都使苏州弹词拥有了江南气质,充满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认同性。区别于“燕赵悲歌”,弹词的故事大多充满水乡风情、文人雅趣;二是苏州弹词与苏州园林的互文性审美关系。弹词很多故事发生在园林之中,而苏州园林中也经常上演昆曲、弹词。从深层看,弹词与园林有着相似的构造理念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盛志梅 《求是学刊》2004,31(1):97-101
关于弹词的渊源流变,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考辨各种学说的过程中,认为弹词可能起源于早期的瞽人诵诗,而有迹可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的陶真,金、元两代继续发展,至明而有文人创作文本流传。在发展过程中,其叙事体制由原来的七言叙事体为主变为模仿戏曲表演的代言体为主,至清代,弹词成为一种新兴的俗文学。  相似文献   

3.
陈寅恪弹词研究的文化学思索──读《论再生缘》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辈学者中,陈寅恪同王国维一样,是并不轻视俗文学的。不同的是,王国维把研究重点集中到戏曲领域,而陈寅恪却把审视目光投向了更不为人所重视的弹词。他自己还经常引用散原老人的话说自己的诗是“七字唱”,并在诗句中自我调侃道:“作诗我亦弹词体”。晚年,陈寅格运用自己的广博学养写成的《论再生缘》,就是一部研究弹词的典范性著作。《论再生缘》不单单是一部具体的作家作品论,而是充满丰厚文化意蕴的博大精深之作,正如有的论者所说:“寅恪考证史事,向能以小见大,从一个人或一件事能观察到整个政治社会的背景,或思想文化的嬗变。”①何况…  相似文献   

4.
"×女"、"×男"族新词语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汉语词语模"×女"与"×男"在"某一类人"这一语义场中构成一对词语模,其模标的语义之间具有相反、相对应的关系."×女"与"×男"族新词语在语义、生成方式和色彩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其产生原因既受社会文化和网络媒体的影响,也与词汇系统内部的不断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共和国第48个华诞的日子里,全国11名著名的战争年代老英模相聚北京,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亲切接见了他们.我也有幸受到了接见并和英模们一起在北京参加了节日各种活动.老英模中有一位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的女卫生员、战斗功臣王清珍--她是电影<上甘岭>中女卫生员王兰的原型.  相似文献   

6.
鲍震培 《阅江学刊》2011,3(6):100-106
明清两代才女文化与我国南方女性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明清时期尤其清代以后,女性文学的主体发生重大改变,才女由名妓传统转向闺秀传统,呈现多元化和群体性的特点。才女作家的弹词体小说从书面文学、写作手法、读者及其主旨等四个方面建立了女性文学叙事传统,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就其本质而言,女山人与女帮闲均可归于职业妇女.若细加比较,两者则又稍显差异:前者凭藉自己的文学或绘画才艺,在大家闰秀的闺房或官宦夫人的内室作伴;后者则凭藉自己的辩捷之口,或者说依靠自己特殊的职业,出入于官宦家庭的内室,从中帮闲.有才女子的山人化,以及"三姑六婆"的帮闲化,显然是明代妇女社会的特殊现象.丫环、三姑六婆、篦头汉子是明代妇女对外社会交往的主要媒介.一至晚明,女山人、女帮闲的出现,并进而取代丫环、篦头汉子,成为妇女社交的主要媒介群体,形成了更为新型的妇女社交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从"女真"到"满洲" "女真"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汉文写作诸申、朱先、朱里真、主儿扯惕等,都是同音异写.元明清时期文献多写作"女直",源于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改"真"为"直".女真是其称满洲之前的族称,因族称而成为国称.满文文献中,女真(Jusen)作为族称,与尼堪(Nikan汉人)、蒙古(Monggo)相对应地使用.女真各部可自称女真国(Jusen gurun),又可互称为女真国,还可作为女真各部的统称.这表明女真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区别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某些共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骆群 《学术交流》2007,(9):129-131
产生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待业"、"下岗"已经为"失业"所取代,"失业"现在正式登上我国社会生活舞台。失业人员是指处于劳动年龄内(男16—60岁,女16—55岁)和调查期内(1个月),欲获得而没有获得或不能获得从事有偿或回报的劳动,在当地劳动就业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在众多的失业分类表达中,"隐性失业"实质上并非失业,而用"失业"表述,具有非逻辑性,不利于理论界与实践部门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王萌筱 《浙江学刊》2022,(4):174-181
袾锦是晚明高僧袾宏在俗之妻,继夫剃度后亦皈依佛门,晚年住持杭州孝义庵。清初至民国出现了多种关于二人的俗文学传记,包括传奇、话本、弹词、宝卷等文体。这些作品赋予了袾锦鲜活的声音,将她与袾宏塑造为超越俗世婚姻的精神伴侣,展现了民间对高僧高尼夫妇修行成佛的想象。考察俗文学对袾锦形象的重塑,可为探讨佛教与婚姻之关系以及宗教文学中性别呈现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雷茜 《社会》2004,(2):47-49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转型是其中不可忽视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性别的商品化与客体化就是主要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陪聊”现象的分析,探讨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性别商品化与客体化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同时对女性被商品化与客体化的社会事实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胡晓红 《社会》2004,(5):42-45
女人之"性"与女性之"性解放" "性解放"运动始于维多利亚时代,当时基督教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宣扬以"陛压抑"为核心的性观念和性伦理。为了对抗这种压抑和束缚,形成了西方社会的"性解放"运动。与之相对应,女权主义运动也将女性的"性解放"作为"女性解放"的目标之一,以此来争取女性的自由和平等,并由此提出这样的目标:"建立一种宽容的、允许性自由的单一标准,一种未被传统的性联姻带来的粗俗而有剥削性质的经济基础腐坏的标准"(凯特·米利特,2000)。从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杜勇 《社会福利》2009,(10):34-35
宁夏社会福利院是宁夏民政厅直属,经自治区卫生厅审核注册的一所二级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主要收治各类急、慢性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障碍患者。住院部设有三个男病区、一个女病区和一个由家属陪住的心身病房,共有床位300余张。十几年工作中,医护人员发现单一的看护式管理和简单的药物治疗模式,使许多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周亚明 《学术交流》2006,(10):180-182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虽然远没有后来的女性主义者那样鲜明的女性意识,但她却在自己的文本中通过女性形象的追求精神、父亲形象的失职与缺席、男性形象的无能与黯淡以及在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所选取的视角,传达出较强的女性意识。奥斯丁文本不但是其女性意识的充分体现,同时它们也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一些不满现实的女性渴望获得自身的人格独立、自我价值的被肯定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24日上午,江西省吉安市"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首例受益者泰菇(女,7岁,左腋窝及腹股沟疤痕粘连),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疤痕松解加游离植皮术,手术达到了预期效果。术前,市政府陈志明副市长出席了手术启动仪式,并亲切看望了手术儿童,与民政和医院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锐导演中的女性导演,李玉在女性作品创作中流露出不同凡响的女性意识,极力展现男权主义却从不批判;于情色欲望的窥视机制中,层层剥离性权力的外延内涵,并给予人文关怀.一次次超越,一次次转型,由女性到男性,由对峙到和解,风险社会与两性、生命的交织或悖离带来的终是两性和解之结局,这是导演的愿望,亦是中国式"性别场"的特色.从性别出发,女性电影和女性导演带给中国电影市场的绝不仅仅是奇异、细腻的镜像故事,银幕之外,在男权文化的社会规约中我们更应看到电影创作的使命与真谛.  相似文献   

17.
张利红 《学术交流》2008,(1):165-167
20世纪90年代的文坛个人化女性话语成为压倒一切的女性声音.鲜明的女性意识、女性特征成为女性作家创作的主要特质.然而,随着以卫慧为代表的"美女作家"们登上"喧嚣"的舞台,身体符号便弥漫于整个文本,甚至成了她们表达的唯一工具和资源,从而将充满诗意的"躯体写作"肉化成了性与欲望的宣泄渠道,成为被"看"的风景,完全丧失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终将在一片喧哗中沉寂没落.  相似文献   

18.
王丽 《社会》2004,9(8):10-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商 业化大潮的汹涌澎湃,西方的消费主义、女 权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也随之入侵,加上现代传媒、广告业和信息通讯的发达,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和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和异质性。20世纪79年代末以后出生、成长于9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9.
范跃芬 《社科纵横》2005,20(3):195-197
艾瑟尔·威尔森是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天真的旅行者》中乐观叛逆的托巴已成为加拿大文学中一个最令人愉快的女性形象。本文就是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天真的旅行者》中女性怎样打破沉默,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以及通过对文本中的“反家庭”叙述的分析,看威尔森是怎样在她的文本中建立起母女认同的“女性谱系”,从而否定父权制张扬她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社工考"点"     
[案例]小红,女,9岁,在振兴民工学校就读,家住某市郊区.父亲龚某偏瘫,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家庭收入全来自于母亲起早贪黑地拉黑摩的.家庭月收入七八百元,生活极其贫困.2006年,母亲王某由于不堪生活压力曾想离家出走,遭到父亲强烈反对后放弃.父亲为此曾多次在小红面前表现出悲伤和痛苦情绪,后来父亲为此还曾自杀过一次,所幸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